著名古塔:開寶寺塔

靈薇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開寶寺塔位於開封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建塔之人便是宋朝時候的都料(官名)預浩。

當他建好塔時,這座塔成為了宋朝年間開封最高的塔,塔高55.88米。當時有人觀賞其塔,便問預浩:「這塔為什麼是歪的啊?」

預浩說:「雖然京城這地方地勢平坦,但是西北之風很大,只要這塔被大風吹至不到百年,此塔便會正啊!」過後沒到百年,此塔真的正了,人們紛紛說能有如此精心建塔者只有預浩一人才能做到。

預浩還寫了《木經》三卷,傳於後世,此書則成了木工巧匠搞建造的參照之書。

(資料來源《歸田錄》)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阿育王寺」位在浙江省鄞縣寧波市寶幢鎮,座落於阿育王嶺墩、鄮山之麓,面對玉幾山。翠崗蜿蜒,群陵起伏,左瓔路,右寶幢。佛家稱為「六殊勝八吉祥地」,是以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真身捨利」享譽中外的佛教勝地。
  • 汾陽「文峰塔」位於汾陽城東兩公里的建昌村,俗稱「鹼場塔」,也稱「幾水塔」、「文筆塔」等。據傳,古人建此塔的本意,是為匡正汾州文風、民風,與其正西向的大型建築群「石盤山」玄天上帝廟(已不存)遙相呼應,成為明末清初時期汾陽的一大奇景。
  • 永濟縣城西北12公里的西廂村的「普救寺」,院內屹立著一座古樸秀雅的捨利塔,該塔是古人根據聲學原理建造的,人立於塔側擊石,可聽到「呱呱」的蛙叫聲。它是在方志中稱為「普救蟾聲」的特色建築。清乾隆乙亥重鐫《蒲州府志》中有「普救蟾聲」的記載。由此可知其蛙聲效應,距今至少有200年以上。
  • 玲瓏塔原名永安萬壽塔,因為原屬慈壽寺內建築,又稱「慈壽寺塔」。據《日下舊聞考》記:「慈壽寺去阜成八里,聖母慈聖皇太后所建,經始於萬曆四年,成於萬曆六年……慈聖皇太后為穆考薦冥祉,神宗祈嗣,寺成賜名慈壽寺……有永安壽塔,塔十三級,高聳入雲。」由此可以確定此塔曾是慈壽寺建築的一部分。另外,塔碑上「慈聖宣文肅皇太后之寶」幾處印文,更指明了塔的主人就是李太后無疑。
  • 北京西郊皇家苑域香山旁,有一座皇家寺院碧雲寺,該寺始建於元朝至順二年(1331),元丞相耶律楚材之後裔耶律阿吉舍宅為寺,初名碧雲庵,後改碧雲寺。明清兩代均有擴建。

  • 龍興寺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市區北大門,是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叢林古剎。始建於東晉鹹康三年(33年),初名「大空寺」梁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志公禪師擴建寺院,武則天天授二年(619年)更名「大雲寺」。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詔號「龍興寺」。
  • 北京天寧寺,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護城河西岸。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簷式磚塔,為遼代時所建。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經盛讚天寧寺塔的建築設計,稱它「富有音樂的韻律,是中國古代建築設計中的傑作」。

  • 在中國的神話中,東海裡有個不見底的「歸墟」,大江大海的水都流到那裡,中有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仙島上住著神仙,秦始皇派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去仙島求取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八仙過海也是去這仙島。漢武帝仍然嚮往仙島和長生不老,他下令在皇宮北面挖了一個大水池,命名為「太液池」。開創了中國皇家園林「一池三仙山」的構思佈局,歷代相傳。
  • 五台山塔院寺內的大白塔,是除了北京妙應寺白塔之外,尼泊爾匠師阿尼哥的又一傑作...
  • 瀘定橋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沒有建橋之前,人們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個渡口渡過大渡河。由於水流湍急,無論官民,商旅,還是藩地使臣過河都很艱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