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塔之三十五

三千風鈴合奏的梵音之美—玲瓏寶塔

李昕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慈壽寺的傳奇來歷

玲瓏塔原名永安萬壽塔,因為原屬慈壽寺內建築,又稱「慈壽寺塔」。據《日下舊聞考》記:「慈壽寺去阜成八里,聖母慈聖皇太后所建,經始於萬曆四年,成於萬曆六年……慈聖皇太后為穆考薦冥祉,神宗祈嗣,寺成賜名慈壽寺……有永安壽塔,塔十三級,高聳入雲。」由此可以確定此塔曾是慈壽寺建築的一部分。另外,塔碑上「慈聖宣文肅皇太后之寶」幾處印文,更指明了塔的主人就是李太后無疑。

慈壽寺建於萬曆四年(1576年),基址是明正德年間太監谷大用的墓地,它是萬曆的生母慈聖皇太后李太后授意萬曆皇帝而建。李太后出身宮女,被皇帝寵幸後得一子,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萬曆皇帝的母親成為慈聖皇太后後,由於出身卑微又需要輔佐幼子主持朝政,擔心辱沒太后的位置,就一心向佛。一次夢見一位騎鳳九首菩薩向她傳授九蓮經文,待太后醒來,竟能將夢中所學經文一字不差背誦出來,太后被人稱為「九蓮菩薩」轉世。

太后遍查藏典、寺院佛像,竟無夢中所見九首蓮花菩薩,於是太后就將《九蓮經》錄入大藏,並興建了一系列寺院和佛教建築,供奉九蓮菩薩,慈壽寺是其中之一,建成之日因恰逢李太后生日,便定名「慈壽寺」。建慈壽寺時,李太后動用了當時最好的工匠和建築材料,時時關心寺廟的建造進程。

原慈壽寺內有天王殿、鼓樓、鐘樓、永安萬壽塔、延壽寶殿、寧安閣等一系列建築,形制整齊,規模宏大,曾是京郊巨剎。其中寧安閣匾額為李太后手書,李太后在修建的慈壽寺中,還建了一座後殿——九蓮閣,閣中供奉九蓮菩薩。據《帝京景物略》中記載「慈壽寺後殿奉九蓮菩薩,七寶冠帔,坐一金鳳,九首。」據說殿中所奉九蓮菩薩像,是按照李太后的模樣塑造的,用以象徵太后的前身。

永安萬壽塔是為祝願李太后永遠安康,長壽永存而修建的。前人曾有詩贊慈壽寺,「郭外浮圖插太虛,空王台殿逼辰居。蓮花座與青山對,貝葉經傳白馬余。」由此可見當時慈壽寺的盛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時,乾隆皇帝曾下旨修葺慈壽寺和永安萬壽塔,並為慈壽寺題聯:「智珠朗映光明藏;意蕊常舒歡喜園。」史料中還記載永安萬壽塔四面拱券門上有匾額,南面額為「永安萬壽塔」,東面額為「鎮靜皇圖」,北面額為「真慈洪範」,西面額為「輝騰日月」。但清光緒年間的一場大火,將寺內建築全部燒燬,只留下現今的一座磚塔。它就是如今的京西八里莊玲瓏公園內的玲瓏寶塔。

歲月流逝,玲瓏塔的原名已經鮮為人知,但見過它的人無不讚歎古塔的秀美。有人因古塔的外形酷似天寧寺塔,而稱它叫「天寧寺姊妹塔」。 附近居民因古塔靈秀可愛,就傳說它叫「玲瓏寶塔」,並成為了本地的正式地名,廣為人知。

在80年代,有報紙曾對佛像眾多的玲瓏寶塔做過專門報導。但經過中共的歷次運動,中國信佛之人不多,一夥人聽說塔裡有「文物」,順避雷針爬上塔剎,從塔裡盜出了50多個鎦金銅佛像,結果一個賊從塔上掉下來當場摔死了。因為動靜太大,其他罪犯也都沒能跑掉。但是寶塔嚴重受損。

秀麗精美的玲瓏寶塔

玲瓏塔是密簷式磚塔,高近60米,經過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時光洗磨,已經有些磚零瓦斷,殘跡斑斑,但是它依然保持著動人心魄的魅力,依然是那樣秀美端莊,精巧華美。塔為八角十三層,磚砌實心,沒有階梯。整座塔分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塔基又分上下兩部,下為邊角鑲石的平台,上是雙層的須彌座,須彌座上以三層仰蓮瓣承托塔身。

塔身密簷逐層緩緩上收,簷下磚雕的斗拱,層層支護,直到塔頂,使塔身穩健美觀,遮而不露,是典型的「密簷式佛塔」造型。

玲瓏塔與其它密簷塔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其塔須彌座上部刻有笙、簫、琴、瑟等全行樂器圖案,這在佛塔中是極為罕見的。塔基須彌座上還刻有一個個佛教故事,故事中的200多個人物,神態各異,生動形象。須彌座上的三層磚刻仰蓮花瓣拱托起塔身。

第一層塔身比較高大,四面有磚雕的拱券門和半圓形雕窗。各門窗兩側都有木胎金剛力士像和菩薩像,金剛力士體態威武雄渾,菩薩像儀態端莊秀麗。整座古塔挺拔秀麗,雕刻精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玲瓏寶塔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塔身內每層還有佛龕24個,總共供奉銅佛312尊。整座佛塔彷彿一個由無數佛國世界組成的小宇宙。

所以雖然永安萬壽塔是仿天寧寺塔而建,但它不是簡單的複製。在塔身的細部和雕刻藝術上表現出明顯的明代特色,是明代密簷式塔極重要的範例。

宛如仙樂天際來

玲瓏塔的另一動人之處是它的塔鈴。古代塔上懸掛塔鈴為驅邪避禍之用。但玲瓏塔上的風鈴卻更多一層用處:渲染出置身佛國世界的美妙氣氛。原先塔上有銅鈴三千多個。由於風的強弱、長短、方向的變化,鈴聲也隨之產生微妙的變化,清脆悅耳,抑揚頓挫,彷彿在演奏一場多姿多彩的交響樂。或遠或近如入梵境。可惜現在塔鈴已散失了不少,靜坐風中聽塔鈴的美妙,也只能留在記憶中了。

人身行世間,救度迷中人

此外塔北的兩座巨碑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東面石碑,立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石碑正面刻有「紫竹觀音」像和贊詞,背刻明代閣臣申時行、許國、王錫爵撰寫的讚頌觀世音菩薩的《瑞蓮賦》。西面石碑立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石碑正面刻有「魚籃觀音」和贊詞,背刻關聖帝像和贊詞。

兩幅觀音圖均為李太后所畫,據說玲瓏塔所存的這幅《魚籃觀音圖》是全國僅存的兩幅之一,十分珍貴。魚籃觀音取材於佛經《感應傳》及《法華持驗》,講述觀世音菩薩為救人化作一位美麗賣魚女,村中青年都欲與其成婚,她便讓大家學背佛經,能背下來的才能做新郎。最後有一青年勝出,新婚當天新娘去世,他感到人生無常。下葬時發現棺材變空了,眾人才明白是菩薩用這種辦法是他們學到佛法。二碑刻工精美,線條流暢,形象逼真。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古塔很多,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排列的卻極少。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簷式塔」建築,是中國偶數層古塔中,層數最多的一座。古塔建立在高大的台階之上,塔的基座呈方形,分為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台基四周設有石欄,欄的四角有望柱,柱頭有雕刻的石獅像。
  • 中國保存較好的唐代古塔中,有兩座以大小分別,且都以「雁塔」為名的,西安市 」大小雁塔」,其不僅是全國著名的佛教古塔建築,在世界上也頗具名氣。」大雁塔」是唐高宗在位時修建的。 相傳是唐玄奘自印度(天竺)取經回來後,仿印度雁塔樣式修築的,故名為」雁塔」.................
  • 在杭州西湖之南,錢塘江北岸的月輪山上。五代後梁開平五年時(西元911年),在此處掘得一枚大錢,當時吳越國王錢弘認為此處是個吉祥寶地,即下令建造「大錢寺」。北宋年間,吳越王應延壽、贊寧兩位和尚之遊說,為鎮服洶湧的錢塘江潮而建造佛塔.................
  •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北、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岳寺」內,登封人慣稱它為「大塔寺」。嵩山,是我國古代建築精粹彙集之處,其中的244座古塔中,位居長老地位、被稱做「華夏第一塔」的「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
  • 素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的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少室山之北。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初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 495年)。唐初,因助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有功,後來李世民大賜莊田建寺院,遂使少林寺成為第一名剎,當時有僧徒千餘人,僧房五千餘間。高僧眾多,大師雲集。
  • 「定州塔」有「中國寶塔之王」美稱,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
  • 福建省福州市東南部,海拔925米的「鼓山」,因山巔有巨石如鼓,每逢風雨之際,顛簸激盪有聲而得名。位於山腰處的「湧泉寺」,前臨香爐峰,背枕白雲峰,風景秀麗,為福州五大禪寺之首。相傳因寺前有一口「羅漢泉」湧出地面而得名。湧泉寺有「三寶」(陶塔、雕版、血經)、「三鐵」(鐵樹、鐵鍋、鐵絲木),非常獨特珍貴,價值連城。
  • 「廣勝寺」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東北十八公里的霍山南麓,也是著名「霍泉」的發源地。寺創建於東漢建和元年(西元147年),初名「俱盧捨寺」,又名「育王塔院」,唐代改為「廣勝寺」。大歷四年(西元769年)重修。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發生地震,全寺毀壞後重建。所謂「廣勝」,就是「廣大於天,名勝於世」之意。
  • 「白塔寺」就是坐落在北京阜城門(明代稱平則門)內大街北側的「妙應寺」之俗稱。因塔身通體皆白,故俗稱為「白塔」。「妙應寺塔」除塔頂為銅製之外,全部以石砌而成,外表貼磚,並塗刷白堊粉飾,光潔如玉,故又稱「玉塔」。銅製塔頂呈顯金色,與塔身顏色金白對比,看來氣氛崇高聖潔。全塔比例勻壯,氣勢雄渾。
  • 一座與山東臨清靈巖寺、湖北荊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國清寺並稱為「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寺」,是江南著名的古剎之一。位於江蘇南京東北17公里的棲霞山中峰西麓,又名「攝山」。南朝時代,山中建有一座「棲霞精舍」,因而得名。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西元489年),是當時的隱士明僧紹,將住宅捐給交往密切的法度和尚改建為佛寺的。唐高宗時更名為「功德寺」,增建殿宇樓閣40餘間,極為壯觀宏偉,成為當時江南最大的佛寺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