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隨筆】荀子的「積善成德、神明自得」

人氣 165

那天與亞城的一位文化老人閒聊交流,老人是來自中國的知識份子。聊天時追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出處。那是荀子《勸學篇》中的一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跬步千里這類句子,老人說,她們讀書時,是要背下來的;我說我們這一代讀書時,沒太要求背誦,只是讀過。雖然讀的不太用心,但當年讀的時候,為古人思想的深邃感動不已、自慚形穢。一直覺得,古人的語言和用辭為甚麼那麼精煉、準確,言簡意賅;而現代人的語言就那麼平庸、模糊,常常多言而不知所云。

荀子是中國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作為儒學的代表之一,對儒家思想發展頗有貢獻。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入室弟子。其《荀子》一書,論說廣泛,凡哲學、倫理、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學皆有涉獵。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義」,荀子則提出「禮」,重視人們行為的規範。

《勸學篇》中很膾炙人口的,有「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在教誨人們謙卑處世時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荀子最突出的,是他提倡「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成為對比。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生來就是「惡」的,「其善者偽也」。

怎麼說呢,其實性善論、性惡論,都不能算錯,其實都對。就像歷史上禪宗所爭論的「漸悟」和「頓悟」一樣,其實都對。「漸悟」和「頓悟」,大覺者告訴我們,只是對佛法的道理的領悟程度和速度不同,最後悟到了就行,哪個都不算錯。

而對於「性善論」和「性惡論」,其實也都對,那要看你從甚麼時候算起來看待這個人。如果從剛出娘胎算起,人轉世投胎時都帶有前世的印記,業力積累的不同,所以未來的命運、福分都大不相同。因為有業力嗎,很多人自私,所以說人生下來就「性惡」也不算錯。嬰兒雖然不會行惡,但人生未來做壞事的種子,其實已經種下了,其命運的安排,也鋪就了。

如果從生命的本源算起,從我們生命(主元神)的來源算起,那一定是「性善」的。因為宇宙的特性「真、善、忍」構成了世間的萬事萬物。從本源算起,生命一定是善的,「性善論」也是成立的。只是呢,覺者告訴我們,以後的生命偏離了無私無我的狀態,慢慢就帶有業力了,最後就降到人類這一層了。所以呢,如果我們真的要向善,就要通過修煉回歸無私無我的狀態。

說起荀子值得一提的是,紅朝的宣傳中,把荀子從哲學上描述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在天人關係上,中共說荀子「反對天命、鬼神迷信」。如果人們仔細閱讀荀子的「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我們會看到磅礡的氣勢和對龍神的敬仰。而荀子那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更是告訴了人們他對神明和聖賢的看法。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明於天人之分」,天有「天職」、人有「人分」,「制天命而用之」、「應時而使之」等,分明在謹尊天命、要人們應天時而動。這樣一個信天的人,被中共說成有「人定勝天」的思想,真是荒謬之極、害人不淺。

相關新聞
2024 2024 台灣傳統週--擊鼓跳舞 隆重登場 隆重登場
阿拉巴馬州男子被控在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外引爆爆炸裝置
司法部發言人:法妮·威利斯資金報告「不一致」
喬州發現第三例麻疹病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