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份,德國很多學校、幼兒園都有各種活動,主要是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表演。這種活動,通常德國家庭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會來捧場的。英格已經快80歲了,英格最小的孫女上高中6年級,她是學校合唱團成員,學校舉辦聖誕音樂會的時候,英格便和兒子一起來到教堂觀看。她很喜歡坐在教堂裡看孩子們表演,但提起自己兒時過聖誕節的情景,卻觸動了這位白髮蒼蒼老人心裏一個不願被觸及的角落。
英格不願意回憶聖誕節,是因為在她小時候曾經經歷過戰火、饑荒的亂世,炮彈的爆炸聲以及落下時那種巨大的聲響至今在她的腦海裡揮之不去,那是她希望能忘卻的一段記憶。沒有足夠的食物,衣服也僅勉強夠穿,在這種窘迫和恐慌中,聖誕是和戰爭聯繫在一起的,真是沒有甚麼值得慶祝的。那時過聖誕節能得到一雙襪子就很知足了,母親如果給她的布娃娃變出一身小衣服,她就開心得不得了。
漢娜也是戰前出生的,她剛出生14天,母親就抱著她從北部海岸城市逃亡了。他們在逃難的船上折騰了兩天,然後又步行走了幾十公里投奔黑森州的親戚……漢娜病得很重,母親以為小嬰兒活不下來了,但她命大,活了下來。而且漢娜的姑姑後來說,他們走後第二天,炸彈就把房子炸了,炸彈就在原來放漢娜嬰兒搖籃的地方爆炸了……
現在漢娜早已經兒孫滿堂,聖誕節時她總是忙得不亦樂乎,要招呼一家大小聚會,她要準備很多禮物,還要做很多好吃的東西。說到聖誕節,她說,戰爭給德國人帶來這麼多苦難,可是這和猶太人受的罪還是沒法比,希特勒真是造孽。聯繫到現在以色列不穩定的局勢,她只祈求和平,因為和平是那麼值得珍惜的東西。
莫妮卡也經歷過戰爭,但她對聖誕卻有著另一種記憶。莫妮卡是41年出生的,48年因為父親不願意去當蘇聯的間諜,所以舉家從勃蘭登堡州附近逃到法蘭克福附近。之後,每逢聖誕節,她的姑姑就會自己做很大一盒聖誕餅乾給他們家寄來,而每一塊餅乾上都有半個核桃,那是自家院子裡的核桃樹上結的。這盒聖誕餅乾曾經讓莫妮卡非常期待,一來是因為當時沒有東西吃,所以餅乾是非常稀有的;二來因為上面的核桃讓她想起老家,這盒餅乾代表著家鄉。
說起這種聖誕餅乾,莫妮卡說,這種餅乾現在可買不到,也沒有人做了。市場上買的和這種家庭手工方法做出的根本不一樣。原來的聖誕餅乾沒有甚麼模子,就是厚厚的一大塊,足有3厘米厚,烤好了以後切成差不多5厘米見方的塊。記憶中,做這種聖誕餅乾是一個力氣活,要很用力的把各種配料揉起來。後來有了機器,省了很多力,結果餅乾裡面也就少了不少人氣,不如以前的好吃了。
在她的記憶裡,聖誕節還是很美好溫馨的。無論怎樣,教堂是一定要去的。回來之後點亮聖誕樹上的蠟燭,媽媽把禮物在樹下放好以後,輕輕搖動一個小鈴鐺,這時,她才能邁進這個有聖誕樹的房間。她和姐姐一起唱聖誕歌,朗讀聖誕故事,然後才能打開禮物。
聖誕節是分享幸福的時刻,人們想著送給親人甚麼禮物,怎麼包裝,同時也能收穫一份驚喜。這讓莫妮卡很喜歡聖誕節。
胡博特是戰後出生的,今年快60歲了,他住在海德堡附近。小時候,他們是和爺爺奶奶以及姑姑一大家住在一起,聖誕節是家庭大聚會的時候,互相串門,去親戚家走動。他們家一走動,浩浩蕩蕩,那個大家庭的感覺非常強。
印象最深的是聖誕前幾天,那個時候有一個房間就不允許他們小孩子進入了,媽媽在裡面忙活,佈置聖誕樹,包禮物。胡博特像很多小孩子一樣,也偷偷去媽媽櫃子裡翻找過,想提前揭開這個驚喜,但是似乎得手的時候不多。
進入12月以來,媽媽、奶奶就開始做很多聖誕餅乾,總是會做五六種。但是一般來說,節前是不能吃的,要到平安夜以後才開始吃,偶爾媽媽也會拿幾塊出來先給孩子們解饞。胡博特印象中,就是節前偷嚐的餅乾最好吃。
到了聖誕夜,孩子們聽到媽媽搖動小鈴鐺以後,就可以進入有聖誕樹的房間了。不過,像很多德國家庭一樣,孩子們要先唱聖誕歌、朗誦聖誕詩歌、講述聖誕故事,然後才能去樹下找自己的禮物。
小孩子們在聖誕樹前玩的時候,姑姑則在廚房做飯。在他們那個大家裏,聖誕大餐其實不是甚麼典型的聖誕餐,而是肉排加烤土豆。姑姑的這道菜做得最棒,一到聖誕節就露一手給全家,後來這就成了他們家的聖誕餐了。
如今,胡博特爺爺奶奶那時的很多規矩都沒法保留了,但胡博特自己有四個孩子、兩個外孫,所以家庭大聚會這個傳統無論如何還是會保留的。
(責任編輯: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