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一韓國獨立運動日對韓國人的歷史意義

人氣: 15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3月09日訊】(紐約訊)2012年3月2日下午,在紐約Queens College Colden Auditorium 舉辦了由在美韓國人會總聯合會主持,紐約皇后區韓人會/卡西亞舞蹈團主管的「三一節」紀念式,並上演了以「祖國將永遠」為主題的紀念演出。在美韓人會總聯合會會長劉進哲(音譯)、顧亞明、孟昭文等美國政界領袖和地區社會各界名流人士出席了當日的紀念儀式。

那麼,「三一節」對韓國人來講,有何等重要的紀念意義呢?

「三一運動」概要

三一運動,為韓國在日韓併合之後發起的獨立愛國運動,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的殖民地上首次出現的大規模獨立運動,影響了以後中國的「五四運動」,印度甘地的「反英非暴力運動、不服從運動」,埃及「反英自主運動」,土耳其「民族運動」等,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各民族運動。

起因和背景

「三一運動」是在日本迫使韓國和日本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日韓合併),使朝鮮半島變成日本的殖民地之後,日本強佔朝鮮,利用軍事上的優勢,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個領域中,實施了暴力的壓迫和搶奪式的「武斷統治」。實施憲兵警察制度,將無數的抗日愛國人士屠殺或投入監獄,壓制了各種形式的反日活動。掠奪了言論、出版、結社等自由和基本政治權利,實施了踐踏人權的蹂躪行為。通過土地調查,實施會社制,壓制了民族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經濟上的掠奪。1910年代,持續出現的政治打壓和經濟掠奪,包括農民的民眾生活大幅度惡化,升高了潛在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憤怒和抵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8年1月的「巴黎和會」時,由於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和平原則」,其中包括「反殖民的民族自決原則」,鼓舞了當時在日本留學的韓國學生,激起了朝鮮獨立運動的浪潮。

朝鮮國內宗教界和學生主導

1918年末開始,朝鮮天道教與基督教等民族人士和學生受鼓舞於威爾遜總統的民族自決原則,計劃了要求朝鮮獨立的運動。天道教與基督教,還有學生,開始是各自計劃獨立運動,到了1919年2月份開始聯合運動,韓龍雲等佛教界人士也參與進來,2月27日獨立宣言印刷出來,並很快通過宗教組織預先散發出去。學生也開展動員群眾,計劃示威,散發獨立宣言。並且決定於3月1日發表獨立宣言。

三個月的獨立示威

三一運動持續了三個月,主要在大城市等交通發達的地方為中心,逐漸波及到農村示威,然後爆發了全國性示威。越來越多的民眾和各社會階層參與進來,而運動的模式從非暴力示威發展成暴力鬥爭,且獨立示威擴散到海外,包括中國滿洲、沿海城市、日本大阪、美國費城等地。

1919年3月1日,在漢城(今首爾)市中心的塔洞公園中有三十三名韓國獨立運動參與者,在泰和館發表了「獨立宣言」,向總督府警務總監部通知逮捕,引起了一般市民的跟隨與騷動,群眾高呼「獨立萬歲」的口號並舉辦示威遊行,同日平壤、元山等地也發生了示威活動,之後運動遍佈全朝鮮半島,朝鮮總督府便決定予以鎮壓。在全國性的三一運動獨立示威中,僅三個月內就有200多萬的民眾參與,示威次數多大1,542次,被捕人數多達46,948人,死亡和受傷人數達24,410人。


「三一節」示威油畫圖。


木川己未獨立萬歲運東紀念碑。


「三一」獨立宣言紀念碑。(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三一運動後記

三一運動爆發和全國性示威,朝鮮總督府予以鎮壓,但最終鎮壓並沒有成功;而本土的韓國獨立運動也受到不小的衝擊,之後不少獨立運動參與者亡命國外,或改採武裝革命方式從事獨立運動。也有人轉為親日派。而日本統治韓半島的方式也因三一運動,改為文治主義為主的懷柔政策。

「三一運動」是獨立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吸取在整個運動中沒有統一的指導和明確的組織的教訓,1932年,韓國獨立人士於中國上海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正式主動帶領獨立運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