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哪家公司煩惱? 專家:看企業文化

人氣 3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又到了畢業的季節,畢業生除了忙於找工作外,也面臨了選擇公司的困擾。美國史丹佛教授巴尼特(Bill Barnett)教授,專門傳授研究生「生涯規劃」課程,他建議求職者透過商業策略的方法,了解不同企業的文化內涵,藉以作為選擇的依據。

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日前報導,巴尼特表示,有些公司具有激勵職場新鮮人,挖掘潛能的功能,為人才提供日後更多的成長及成功的機會;有些企業則是使人感到壓力沉重,在新人尚未發揮潛能或習得技能前,即被逼得提出辭呈了。

一般而言,由於受限於求職的壓力,公司一旦提供就業機會或是不錯的薪水,求職者往往容易接受新的工作,對於新公司實際的內部運作,常抱著一知半解的印象。

巴尼特說,求職者想進入自己喜歡的公司或企業,最好的方法是在進入前,著手了解他們的企業文化。他舉了一個實例,蕭恩在求職的過程中,除了本身的條件不錯外,也善於推銷自己,因此,獲得了一間全球前500強公司的第一任的總務長職位。

當他接受這項職位後,到新公司作了一次完整的拜訪。蕭恩首先想了解該公司的企業文化,所以,他問了一些同事下列的問題:

「在公司裡,什麼事令大家振奮?」

「什麼是公司上下感到驕傲的事?」

「誰是公司裡最親近的好友?」

「公司各部門間,運作還順利嗎?」

蕭恩經由這些提問,知道了公司內的重要人物,以及他們成功的因素,更要緊的是,他也明白了即將面對工作上的挑戰和機會。

令人驚訝的是,蕭恩最後回絕了這個工作機會。因為他覺得,新職位在此公司的文化中,是一個錯置的角色。當他愈了解公司的內部運作,同事幾乎都著重於業務的盈虧。實際上,這家公司相當注重績效,組織中安插了大量的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外的員工,相形之下,屬於次要的地位。

蕭恩在訪問了一些同事後,心中感到疑惑,如果承擔總務長的職務,即使對公司作出了貢獻,公司真能瞭解他的工作內容嗎?那又如何評價他的工作表現呢?令人洩氣的是,對於上述的問題,同事們並未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實際上,他們真的不清楚總務長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蕭恩擔心總務長的職務,與公司原有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換言之,在這個體制中,他的職務並不會被同事接受,而且也不符合他將這項工作當跳板,兩、三年後,成為真正總務長的想法。雖然,這個工作有可能達到他預想的目標,但目前他觀察到公司內部的運作情況,他又何必冒險呢?

對求職者來說,懵懵懂懂加入一間新的企業,等到瞭解內部的企業文化,失望求去的例子,並不少見。蕭恩強調,是否接受一項新工作,首先應確切調查企業的文化,同時考慮應用下列的這些問題,作為引導就業的參考:

1.我應該知道哪些事情?

先了解企業的設立目的,不光是同事口中正在從事的內容,而且要留意他們作出決策背後,所秉持的目的,以及讓他們引以為榮的事蹟。當然,更要了解企業內部的實際運作。譬如,考績的重要性,及完成工作程序,重視團隊精神的程度,同事的人品和素質,溝通的方式,以及重視職業道德的程度。

除了職場上該遵守的道德規範,甚麼才是最佳的企業文化,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因此,求職者愈發了解老闆經營風格,便能知道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2.求職者如何知道企業的內部文化?

首先,儘可能閱讀公開的資料,並以批判性的角度切入。一般來說,企業都有正式的文件,描述未來發展的願景,此外,往往公開的報告中,也會提及與企業文化相關的議題。特別是在面試過程中,一定有機會碰觸到相關的問題。

也可經由某些和面試不相干人的接觸,獲得不同的瞭解。最後,經由企業的外部,諸如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和以前的僱員,也是不錯的管道。

3.瞭解企業文化達到哪些成果?

搜尋企業文化資料的早期階段,很難產生對企業全面的瞭解。可是,這些資訊所產生的組織印象,能夠指導當事人鎖定一些公司、組織,淘汰其它不適合的。

即使在面試時,利用機會多試探該企業的文化,可能會搞砸工作機會。不過,利用面試的主題,導入企業文化的提問,對一位求職者來說,想知道公司未來的發展,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而且,招聘人員知道求職者會問相關的問題。

總之,無論是在面試時或錄取之後,當事者提出企業文化的問題,表明了求職者有能力迅速了解組織,並以雇主的角度看問題,弄清楚在組織裡成功運作的方式,對求職者而言,都具有正面加分的作用。

(責任編輯:林文)

相關新聞
楊仁壽:企業文化如何傳播
富貴險中求 猶太人的企業文化
德國新興企業文化——用獎金留住員工
陳寶郎談企業文化 工安擺第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