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趾高氣揚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57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孟嘗君(1)出行國,至楚(2),獻象床。郢(3)之登徒(4),直使送之,不欲行。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傷此若髮漂(5),賣妻子不足償之。足下能使仆無行,先人有寶劍,願得獻之。」公孫曰:「諾。」入見孟嘗君曰:「君豈受楚象床哉?」孟嘗君曰:「然。」公孫戍(6)曰:「臣願君勿受。」孟嘗君曰:「何哉?」公孫戍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7)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8)之義。小國英桀(9)之士,皆以國事累君,誠說(10)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孟嘗君曰:「諾。」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11),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12)之寶劍一。」孟嘗君曰:「何謂也?」公孫戍曰:「門下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一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輸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許戍以先人之寶劍。」孟嘗君曰:「善。受之乎?」公孫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13)入諫。」
(《戰國策.齊策三》)

【批註】
(1)孟嘗君:戰國時代齊之公族,姓田氏,名文,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楚:古國名,戰國七雄之一。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都郢,後為秦國所滅。
(3)郢:音影,春秋時代楚國的都城。
(4)登徒:此為複姓。
(5)髮漂:比喻微小。
(6)公孫戍:孟嘗君門人。戍,音樹。
(7)齊:古國名,為戰國七雄之一。周武王封姜太公於齊,傳至戰國時,被權臣田氏篡奪君位,後為秦國所滅。
(8)存亡繼絕:使瀕臨滅亡者得以繼續存在。
(9)英桀:指才智傑出的人。桀,通「傑」。
(10)說:音月,通「悅」,喜歡。
(11)中閨:宮門。閨音規,指上圓下方的小門。
(12)重:音蟲,外加。
(13)疾:音級,通「急」,快速。

【故事闡述】
戰國時代,齊國大臣孟嘗君出巡各國,到達楚國時,楚王要送他一張象牙雕塑的床。郢都一個姓登徒的人被派遣護送象牙床,可是他不願意去。因此,他就去找孟嘗君的門客公孫戍說:「我是郢都人登徒氏,現在我當班須護送象牙床。可是象牙床價值千金,只要稍有損傷,就算我賣了妻小都賠不起。先生如能設法阻止此事,願以祖傳的寶劍答謝。」公孫戍毫不考慮就答應了。

於是,公孫戍便去見孟嘗君勸他不要接受這份禮物,孟嘗君詢問他其中的原因。公孫戍說:「這些國家都以相印授公,表示對您的敬仰,而那是因為聽說您在齊國能解救民生困苦,讓瀕臨滅亡者得以存活。各國的傑出之士,都將國事託付您,也是因為仰慕您的義氣和廉潔。如今您到楚國就接受了這樣的重禮,那其它您尚未到訪的國家該如何接待您呢?所以臣希望您不要接受這份厚禮。」孟嘗君聽后覺的有道理就答應了。

公孫戍快步退出,但還未走出門,剛到中門就被叫回來。孟嘗君說:「你不要我接受象牙床的重禮,這是很好的建議。可是為什麼你走路時把腳抬的很高,樣子也顯的很神氣?」公孫戍說:「臣有三大喜事,還外加一把寶劍。」孟嘗君說:「為什麼這麼說呢?」公孫戍說:「您門下食客有好幾百人,卻沒有人敢進諫,只有我敢,這是臣的一喜;我的諫言能得到您採納,這是二喜;諫言又能讓您免於犯錯,這是三喜。為楚國護送象牙床的郢人登徒,他不願意送床,如果我能幫他的忙,他允諾送我一把祖傳的寶劍。」

孟嘗君聽了並沒有生氣,對他說:「你接受寶劍了嗎?」公孫戍說:「沒有您許可,臣不敢接受贈禮。」孟嘗君說:「趕快把寶劍收下。」孟嘗君因為這件事,還在門板上寫着:「能讓我揚名,又能阻止我犯錯,縱使在外私下接受饋贈寶物的人,都請快速來諫。」

這是記載在《戰國策》里的故事,成語「趾高氣揚」也是從這個故事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傲慢自得的人。

【討論】
(1)為什麼大家都敬仰孟嘗君?公孫戍如何使孟嘗君同意不接受象牙床?
(2)看了這個故事,你認為孟嘗君是怎麼樣的人?他有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請把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他這次比賽得了冠軍,難怪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
例:他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后,整個人信心崩潰,昔日趾高氣揚的樣子都不見了。

【相似成語】
眉飛色舞;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昂首闊步;得意忘形;躊躇滿志;高視闊步

* * *
【課後時間】

請在下面空格填上適當的字:
( )顏( )膝
低( )下( )
垂( )( )氣
對( )彈( )

參考答案:
(奴)顏(婢)膝
低(聲)下(氣)
垂(頭)(喪)氣
對(牛)彈(琴)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國時代末期,蜀漢被滅亡後,只剩東吳偏安於江東。因此西晉武帝任杜預為「鎮南大將軍」,派遣他領軍攻打東吳。杜預率軍進擊戰況順利,短期內即攻下吳國多座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多人被俘虜。
  •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1)謂之暴;慢令致期(2)謂之賊;猶之與人(3)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4)。」(《論語·堯曰篇第二十》)
  • 王章,字仲卿,是西漢泰山巨平人。他在朝廷做官時,以直諫敢言聞名。王章出身貧困,當他年輕還是個窮學生時,只和妻子兩人住在長安。一天,王章生了重病,家裡卻沒有被子可讓他覆蓋取暖,只能躺在用麻草編成供牛御寒用的衣物裡。
  • 對於如何治理百姓,孔子說:「使用政令去引導人民,用刑罰來約束人民,人民只會求得免於犯罪受罰,卻不會有知恥之心。使用道德來教化引導人民,用禮制來約束人民,人民不但會有知恥之心,也會改正錯誤返回正道。」
  • 蓋廊廟建築所用的木材,不是一棵樹上的枝幹能完全提供的;用狐狸腋下白毛皮所製成的暖和輕柔的裘,也不是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皮所能完全供應的;一個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也不是靠國君一個人的能力就能承擔,必須憑借眾多朝臣同心合力才能做到。
  • 春秋時,宋國大司馬華費遂有華多僚、華貙(音「出」)、和華豋三個兒子。長子華多僚是宋元公身邊的親近侍臣、華貙為少司馬、華豋則流亡在吳國。
  • 春秋時代,楚靈王滅了蔡國後,打算整修蔡國原本的城牆,並派公子棄疾駐守此地,把蔡國改為封邑。楚靈王想知道這樣一來自己的兒子會不會有一番作為,當下就詢問臣子申無宇說:「我想命棄疾為蔡公,讓他掌管一個封邑,你覺得如何?」
  • 春秋時,有一天,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帶著自己寫的兵法晉見吳王闔閭。吳王看了覺得很有興趣,也覺得寫得不錯,但仍問孫武:「你的兵法可以試試指揮軍隊嗎?」孫武說可以。吳王心想不如給孫武出難題,又說:「那用婦女來試驗,沒問題吧?」孫武也說可以。
  • 唐玄宗很器重蘇頲,準備倚重他作為宰相,對他的禮節待遇和諮商問題,和其它大臣都特別不同。在下令任命他為宰相的前一天,玄宗秘密行動,不想讓左右大臣知道,等到天黑後,玄宗才命人寫詔書。玄宗詢問侍臣說:「宮廷外是誰值夜?」就派人拿著蠟燭去叫來,人到了一看是中書舍人蕭嵩。
  • 無妄,是《易經》卦名,卦象是下震上干。《易經》六三的爻辭是:意料之外的災禍。有人將牛系住,過路的人把牛順手牽走了,同鄉的人因為丟牛而無故招來懷疑和搜捕的災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