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族藝文論壇為社區搭臺

眾專家登場交流文藝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1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11月30日,由紐約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李又寧教授等主辦的「華族藝文論壇」研討會假聖若望大學本特大樓舉行,著名散文家王鼎鈞等在紐約的文藝界名流數十人參加了研討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顧問、原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研究員鄭威、中華詞賦家聯合會副總監黃田和紐約市教育局雙語學校心理師羅慰年分別就自己研究上的進展作了報告。

鄭威先生介紹了自己在研究清代著名畫家惲壽平的作品的心得。惲壽平雖不如後來的張大千、齊白石名望高,但他的寫意花草畫技巧嫺熟,一些花,比如牡丹、忘憂草(俗稱金針菜)、牽牛花等的一些細節甚至比張、齊兩位後輩大師還要好,他的花姿態、角度各異,而齊白石的花的角度大多固定。他的花非常生動,「沒有板的感覺」。他平生畫花、魚,卻沒有畫過鳥。 「許多人不知道他,但他絕對是一位一流畫家。」鄭威介紹。

黃田先生介紹了漢賦與中國歷史上其他文學形式的比較。他表示,人人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漢賦,但不論從成就還是歷史講漢賦都不應該是最後一位,實際上,從時間順序講,漢賦應該排在第一位。漢賦是維美的文學形式,是繼承了詩經的傳統,是詩和散文的結合體。句子講究4、6句型,文風有鋪排揚厲的特點,文字誇張、用詞華麗。最後他跟與會者分享了自己應邀寫就的「瑞麗風情賦」,並介紹了他當年下鄉插隊到瑞麗時的部份生活經歷。

羅慰年先生雖然就職紐約市教育局,但多年筆耕,為不少華文媒體撰文。他介紹了紐約市、特別是法拉盛地區華文媒體的現狀,並表示,在全紐約市中,華人增長率皇后區最高,而在皇后區,法拉盛又是最高。 「法拉盛的華人素質最高、收入最高、讀書人數也相當多」,所以他認為法拉盛具備了出版小眾讀物的條件,可以鼓勵更多的人自己出書,自己賣書。

李又寧教授很贊同羅慰年的觀察和結論。她介紹,自己原打算學新聞,但因父母認為女孩做新聞跑來跑去,太辛苦,於是她學了歷史,但寫作的心一直沒有變。她希望藉由這個論壇,讓華文藝文真正在法拉盛形成氣候,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王鼎鈞先生也致詞,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和欣慰。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李偉農也到場向主辦者表示祝賀。

(責任編輯:季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