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都規師鄭向元見證高架公園奇蹟

探訪紐約空中桃花源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3月09日訊】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已成為紐約這個現代化國際都市的典型標誌。俯瞰曼哈頓西側,一條蜿蜒的線型綠洲竟出現於鱗次櫛比的高樓中,這道獨特的風景線就是充分體現紐約城市規劃發展「土地再生,環保節源」特點的高架公園(High Line Park)。

公園提案勝出,廢棄鐵道重生

這個綠茵繁茂,灌木薈蔚,夜晚華光映照的線型空中花園,前身是一片廢棄近20年的貨運鐵軌。這條鐵道始建於1930年,銜接甘斯沃爾特街(Gansevoortstreet)肉類加工區和曼哈頓西34街,10大道至11大道之間的豆類及奶製品貨運專用線。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往返奔波後,在美國洲際公路的高速發展下,其最後一班火車於1980正式停止運行。這條高30英尺,長1.45英里,昔日被高頻率使用的鐵軌自此變成了一座無用的鋼鐵高架,棄置多年的結果就是周邊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針對怎樣處理這條廢棄鐵軌,當時人們意見不一,共分三派:一派是認為有礙觀瞻想要拆掉高架的當地居民;第二派是主張改成地鐵延線派:三是主張改建成公園。當時在討論提案時,三方人員各抒己見,最後公園派獲勝。因為拆掉或改線都要耗費大量資金,建成公園是最省錢的辦法。土地再生,廢棄鐵軌再利用在法國巴黎已有成功範例,巴黎的綠茵散步道(promenade plantee)可成其最好的借鑒。」紐約市都市計畫局交通處退休主任都市規劃師鄭向元,對當年參加高架改建方案會議記憶猶新。

鄭向元1969年從臺灣移民美國,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在紐約市都市計畫局工作長達37年之久。

三方推手,催生高架桃花源

1999年成立的「高架之友」(Friends of High Line)被公認為高架公園落成的推手。該非營利組織的創始人,一位是作家喬書亞.大偉(Joshua David),另一位為羅伯特.哈蒙德(Robert Hammond)。憑著年輕人的一股熱誠和對高架的眷戀不捨,他們四方奔走,不懈努力,加入「高架之友」」的人越來越多,並得到許多民眾個人捐款及企業贊助,在多方協助下,高架公園奇蹟般誕生了。

鄭向元說:「高架公園的建立真的還要感謝彭博市長和紐約市議會長柯魁英(Christine Quinn)高瞻遠矚的大力鼎助。在美國改變鐵路用途要通過聯邦政府交通部批准,因為彭博市長的遠見及支持,交通部同意將該段鐵路從美國鐵路系統中刪除掉。不但如此,2004年在主要負責維持高架公園營運維護及募捐事項的高架之友、市長彭博及市議會會長柯魁英的三方影響下,高架籌集基金總額達到5千萬美元。高架公園的誕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2006年,彭博市長主持開工典禮,高架公園施工正式啟動。2009年6月8日,從甘斯沃爾特街到西20街的高架一期景觀正式向大眾開放,保留原始是高架設計規劃理念特點,設計者並沒有搬除原鐵道上的鐵軌和枕木,因為它載盛著當地住民難以忘懷的記憶,其間流露出來的是那份毫無修飾的隨意和自然。四周被碧綠的植物圍繞著的高架公園被人們暱稱為「紐約的祕境桃花源」,忙中偷閒的紐約人也可利用難得的閒暇之際坐在木椅上頭頂藍天白雲,享受天然日光浴。

綠蔭奇觀,為市府創收20億美元

高架公園一期景觀歷經三年時間打造,共花費一億五千兩百萬,其中一億三千百萬來自市政府基金,兩千萬來自聯邦基金,兩百萬來自私人捐款。

2011年7月,從西20街延伸到西30街,增加了10個街區,高架二期景觀圓滿竣工。該段高架在一期基礎上增加了許多遮蔭大樹和一片綠油油的灌木叢草坪,遊客可悠閒地坐在草坪上一覽對面哈德遜河美景。其間還加設了玻璃鋼製地面,人們一低頭就可看到腳下大街,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的奇異感觀。

高架公園效應也推動刺激了周邊項目建設及經濟發展,各大旅店、畫廊、宴會廳紛紛進駐該區,促使當地土地增值,同時也為紐約政府帶來更多稅收。每年大約有300多萬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到此一遊,目前為止歸屬紐約市政府管轄的第一和第二段高架公園已為紐約市帶來20億美元利潤。如今剩下的從西30街到34街賈維茲中心(JacobK.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的第三期景觀正在醞釀籌劃興建之中,即將邁入第三期工程。受紐約高架公園精彩蛻變催化感應,芝加哥、費城、聖路易斯等美國其他大城市也紛紛表示要效仿紐約高架成功之鑒。

■高架公園開放時間
冬季:早7點至晚8點。春夏秋:早7點到晚11點。晚上有燈光照明。
9個入口處分別位於:西14、16、18、20、23、26、28、30街,均設樓梯及電梯。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