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人走近「佛」門的途徑到底在哪裏?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5月12日訊】近日,陝西省的法門寺景區被爆出有政府背景的某利益集團為了打造「世界佛都」,將寺廟的清淨之地變為充斥著誑語和騙局的叫賣之所。從寺廟景區門票的明碼標價到寺廟中每一尊佛像的天價供養,每一個功德箱的創收指標中,人們不難發現,佛門之內的「清靜無為」與「純正慈悲」正被一股謀利、求財的強烈慾望所取代,昔日的佛教聖地就這樣淪為利益集團大發橫財的生意場與拜佛之人為求名利一擲千金的銷金地。

當地政府和利益集團打著禮佛、敬佛的名義大肆斂財固然可恨,然而最讓人深感悲哀的是那些受其誘騙主動將巨額錢款雙手奉上的香客。在這些抱著有求之心的拜佛者中,有的甚至願意傾盡家產,只為自己能在寺廟中尋找到一種可得佛陀庇佑的物化形式。就這樣,香客強烈的執著和欲求成為幕後利益集團進行誆騙,牟取暴利的有力條件和恰當時機。於是,在陝西省法門寺便出現了菩薩佛像被標以1000萬的天價供養費,舍利塔內的三尊釋迦牟尼佛像也被分別標出3000萬、4000萬、5000萬的天價供養。而寺廟、佛堂的四周牆壁上更是掛滿了寫著香客捐資供養的不同價格的牌匾。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一座存放著釋迦牟尼佛指舍利的舍利寶塔,標價竟高達一億元。

如此天價的支付意在通過擁有一座人造佛像或者佛塔來換取佛陀的庇佑,不知這種方式是否真能讓佛陀大發慈悲,滿足那些花了大價錢的香客的種種欲求?不知人世間的大筆金錢是否真能拉近人與佛陀之間的距離?而人走進「佛」的法門是否在於這一擲千金?

追根溯源就可知,「佛陀」一詞起源於印度。在阿育王時期(西元前3世紀左右),佛教成為了印度的國教。為了弘揚佛法,阿育王下令發掘古印度為了存放釋迦牟尼舍利的「八王」舍利塔。從塔中取出舍利後又進行重新分配,分別裝入八萬四千個寶函中,並在世界各地信仰佛教的地區建造了八萬四千座塔來供奉這些舍利。此舉象徵著印度皇室及民眾對佛陀、佛法的無限尊崇與敬仰,並寄托著「佛法無邊,普度眾生」的宏願。

頗為珍貴的是,當時中國陝西的法門寺就珍藏著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的指骨舍利。藉此,中國人開始通過這種有形的供奉方式走進佛法,並在佛法廣博而深遠的意境中踏上修煉之路。由此可見,佛法的出現絕非偶然,而佛塔、寺廟、佛像的出現更不會出於任何金錢利益關係。有形的供奉意在感受和領悟佛陀普度眾生的慈悲與威德,並按照佛陀留給人類的修煉之道來實現精神上的解脫與昇華。

而在佛法內涵早已不為人所領悟的今天,燒香、供佛、許願這些流於表象的外化形式已經演變成世人為實現各種夙願所產生的一種寄托和欲求。大把大把的燒香,往功德箱中扔錢,供養佛像等這些捆綁著金錢利益的禮佛行為,不僅讓一顆信佛、敬佛之心變得不再純淨,且這種行為本身與佛陀對世人「放下名利、隨其自然」的教化與警示是完全背道而馳的。「花錢就可得到佛陀的庇佑」其實是對佛法內涵的一種曲解,更是對佛陀極大的玷污和褻瀆。

事實上,這種畸形觀念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1949年後的歷次革命和文化運動使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內涵被完全顛覆、摧毀。中國人對佛法內涵的理解和領悟已經被帶到「有所求」的邪路上來了,拜佛的目的只為求取「福壽祿」,祛病消災,根本沒有一顆向善的誠心和一份信佛、敬佛的純粹與虔誠。

類似法門寺的悲哀,在中國各地的寺廟中以及所謂的「佛教聖地」處仍在不斷的上演。這場眾人演繹的悲劇不僅讓那些有求於「佛」的香客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更重要的是對「佛」的假信和錯解將使他們徹底遺忘佛法中「善惡有報」的真理,從而無所顧忌的做壞事。佛法有雲,一切皆有因果,行善必得善果,無所顧忌的行惡必將自食惡果。由此可見,只有銘記佛陀的教誨,克己修心,棄惡從善,才能真正的走近佛陀,才能真正為自己積德積福,創造美好的未來。

相關新聞
陝西法門寺大年初一遊客超28萬人次
「舍利回家」:網民抵制曲江法門寺景區
博物館長:「真善忍」是通向幸福的最終出路
韓佛教界元老:神韻是一定要看一遍的作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