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華裔獨居老人有隱情

人氣 46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去年年底,發生在士嘉堡獨居華裔老婦馮許鳳榆(To Nu Hua)被人謀殺致死後,獨居華裔老人的問題也再次浮出水面。在中國傳統社會裏,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兒孫繞膝,是人們心目中的美滿家庭、幸福生活的 模式,令人羨慕。許多華裔老人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遠渡重洋,來到陌生的國度,為的是與兒女、孫輩團聚,擁有一個真正的家,共享天倫之樂。
  
然而,時代的變遷,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傳統的生活模式與現代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衝突,理想和現實發生了嚴重的對立。 老少兩代人的思想觀念、生活習俗及價值取向已經兩極分化,很難調和。三代同堂、兒孫繞膝的幸福生活,在部分華裔老人的心裏,似乎是一個遙遠的夢想。為了避免彼此的傷害,有的老人選擇獨居生活。

選擇獨居 實非不得已

3年前,周先生由女兒申請團聚移民來到加拿大,目前獨自住在多倫多市中心。他對記者表示,他只所以選擇獨自生活,是事先就跟女兒商量好的:「分開居住,但相互關照。」
  
周先生今年71歲,身體健康,平時與居住唐人街附近的一群老人聚會、聊天。他說,這些經常聚會的老人大多獨自生活,他們的兒女都住在多倫多市或周邊地區。這些老人基本經濟自立,移民時間長的主要靠老人金生活;移民時間短的,有的依靠政府每月600元的難民金過活;也有的老人私下打點現金工,掙些錢補貼開支;極少聽說有兒女提供資金補貼的。
  
周先生說,選擇獨居的老人通常都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平時他們有的去政府提供ESL上英文課,也有的在外面打點現金工。唐人街有舞會,牌館,也是老人們娛樂、解除精神寂寞的地方。
  
大多數老人們對自己的獨居生活都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就是對自己和孩子雙方都好,互不干擾。周先生說,事實也是如此,至少避免相互傷害。深層探究,發現其實他們都有難言之隱,主要是因為跟孩子們生活習慣、思想理念不合,才不得已選擇獨自生活。
  
周先生說,現代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相差太大,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息時間不一致,老人喜歡早睡早起,年輕人喜歡晚睡、晚起;老人早早起來收拾房子,做好早餐。可是沒人吃,因為他們要睡覺。老年人喜歡節儉,不捨得吃、不捨得用,舊東西也不捨得扔掉;年輕人喜歡大手大腳;老年人喜歡安靜,年輕人喜歡熱鬧;老人對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習慣看不慣,喜歡嘮嘮叨叨;而年輕人不愛聽,他們覺得老人干擾的太多。
  
居多的不協調,讓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老少兩代人都不開心。對此,多數老人覺得很傷心:自己辛辛苦苦把你養大成人,送出國,還幫帶孩子,照顧家務。不但沒有回報、感恩,反而招致反感、嫌棄,連一點基本的尊敬都沒有,心裏很苦。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又不能怎麼樣。為了不讓關係越來越惡化,他們認為分開居住是最好的方法。

寬容 理解是維持親情的根本

來自北京的汪奶奶今年71歲。7年前由女兒申請團聚移民來到加拿大,與女兒一家生活在一起。
  
現在兩代人的思想觀念相差很大,要想達到完全融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畢竟血濃於水。汪奶奶說:「在家庭矛盾中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孩子們可能也有他們的難處,他們有壓力,把老人疏忽了。最重要的是,現代年輕人沒有經過傳統文化的教育,不知道尊老是怎麼回事,更不知道具體怎麼做,他們更看重自我需求。這重情況下,老人又一廂情願的去要求對方尊老,無疑是自討苦吃。」
  
汪奶奶說:「華人最重血緣親情,如果有可能,老人都願意跟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一方面幫兒女照顧孩子,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在事業上打拼;如果在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離開他們,到老了動不了,再麻煩他們就難了。再說,老人多半英文不好,生活上很多方面也需要依賴兒女照顧。」
  
汪奶奶認為:「無論獨居還是跟孩子在一起,老人能做的就是對晚輩要盡可能的理解、寬容。老人不要太嘮叨,對年輕人的事情太多的干預。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很自我,不喜歡別人說教。他們的問題如果自己認識不到,要改變他們是很難的。」 ◇

========================

相見容易相處難

居住在大多倫多地區的周奶奶(化名)老伴早年過世了,10年前由女兒申請團聚移民來到加拿大。周奶奶向來性格強勢,對女兒家的大小事情都要操心,看不慣就嘮嘮叨叨。周奶奶的女兒簡妮(化名)是一名小學教師。很早在外求學,成家立業,移民海外,早已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事規則,加上也遺傳了母親的性格,兩個強勢的人碰到一起,矛盾不可避免。
  
自從跟女兒生活在一起後,周奶奶跟女兒的矛盾不斷。周奶奶愛嘮叨,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女兒也不示弱,家裏經常爆發母女倆的爭吵聲。每次發生劇烈爭吵,周奶奶都會搬出最辣手的一招向女兒威脅:「你再這樣對我,我就搬出去。」
  
老是跟母親爭吵,簡妮也很煩惱,每次吵到母親說要搬出去,她就軟下來了。想到如果老人出去獨自生活,無依無靠,生活會很不方便,自己心裏也過不去,周圍的朋友也會指責。還是忍了吧。
  
轉眼10年過去了,周奶奶的家庭矛盾始終沒有改善,爭吵還在繼續,母女倆有時好長時間都不說話。周奶奶也漸漸老了,不再像過去那樣動不動就嚷嚷搬出去。此時,簡妮覺得受夠了,不想再忍下去了。「我都快50歲了,我不能這麼沒完沒了的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下去。」她希望母親搬出去住。
  
但是周奶奶不幹了,拒絕搬出去,理由是這棟房子她也投了錢。此時,簡妮以女兒上大學需要錢,另一個理由是打算在周邊小鎮買一個生意,因此還是決定賣房子。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周奶奶明白再在這個家庭呆下去已經沒有意思了。她在周邊社區租了一間房子搬了出去。離開時,周奶奶沒有給女兒一家留下任何聯繫信息。
  
周奶奶搬走了,爭吵停止了,可是痛苦並沒有消失。自從母親搬走以後,簡妮難過好幾天;而悄然離去的周奶奶也是傷心透頂。一天天步向衰老的她將如何面對今後的獨居生活?本該相親相愛、骨肉相連的親緣關係,結果弄到如此地步,情何以堪?◇

========================

想說「獨居」不容易

李太太(化名)曾經在德國和女兒生活在一起,後來定居加拿大。她的女兒一家繼續留在德國。李太太自從來到多倫多後就再沒有去過德國的女兒家,一直獨居,原因就是跟女兒性格合不來。現在,李太太已經搬到侄女家,與侄女生活在一起。
  
提起獨居生活,李太太情緒低落,她說:「作為老人來說,只要稍微過得去,沒人願意選擇獨居生活。因為對老人來說,物質上的享受已經不重要了,最大的問題是生、老、病、死。獨居的老人得病沒人照顧,有的老人去世好幾天都沒人知道。」
  
談起老人問題,汪奶奶表示心情沉重。汪奶奶說,剛開始來加拿大時,以為這些老人過得好幸福,尤其羨慕那些獨居住的老人,覺得他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時間久了,看的多了,聽的多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汪奶奶說,儘管這些獨居老人表面上都說孩子很孝順,對他們很好,還說他們獨居是和兒女之間達成協議,並獲得他們支持的。其實他們內心都有很多不便說的苦楚。他們心裏仍然愛護孩子,不想說孩子的不是。但是事實上,大多數是因為跟孩子相處不來才選擇獨居生活的。
  
汪奶奶自己也有家庭問題,但也不願細說。也有朋友勸她搬出來獨居,或者找個老伴。但她還是拒絕了。她說:「即使將來離開也是選擇在跟孩子關係最好的時候,那樣不至於給雙方造成太多心理傷害。」
  
「『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現代人『愛幼』基本上都做到了,可是能做到『尊老』的人就不多。許多老人認為自己在家裏只是個附帶,常常被孩子忽視。」汪奶奶說:「老人其實需求很少,並不希望兒女提供甚麼物質上的奢侈享受;相反,老人通常吃的是最差的,把好東西總是留給孩子吃;在家務事上辛苦操勞也沒問題。老人唯一的希望是從兒女那裏獲得一點尊敬。」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法輪大法在海外 (2013年10月7-13日)
防耆老被騙 萬斯陳文業攜手人瑞中心宣導
經濟好轉 安省申請福利房家庭反增
聖蓋博80歲華裔老人失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