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人來美看病 為了尚存的希望

國際病人 體驗美國醫療優與劣

人氣: 28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身在美國,如果不幸得了癌症,活下來的機會高於中國,這是不爭的事實,同時也是中國人赴美看病的最大原因。

近年來,因為奧巴馬負擔得起的醫療法案(ACA)生效以來,美國國內業務利潤預期變薄,不少美國醫院開始興起國際病人業務,吸引了不少來自中國、身患絕症的危重病人。

大多數來美看病的中國人把這視為最後的「希望」,因為這可能是最後的選擇,除了要承擔身體上的病痛折磨,還有高昂的醫療費用,以及背井離鄉的難處,人生地不熟的文化差異,更重要的是「來這還尚存一絲希望,不來就是終生遺憾。」

中美醫療水平差異大

根據美國腫瘤學會的最新統計,美國癌症病人在2003-2009年的五年生存率為68%以上,而中國的癌症病人五年生存率約為25%。鑑於兩國癌症病人生存率的高低懸殊,雖然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有可能跟醫療水平、環境、體制等有關,但大多數中國人仍認為赴美就醫是破釜沉舟的最後一招。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都會評出全美最佳醫院排行榜,穩居前列的幾所綜合醫院——麻省總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以及梅奧診所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的頂級醫院,還有MD安德森癌症中心、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等腫瘤科和兒科專科。這些醫院一般都是美國頂級大學的附屬醫院,有著上百年的歷史,並在醫學研發和治療方面,一直走在學術和研發領域的前沿。

有大約40%的國際病人在尋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並擔心治療目標能否實現以及治療成本,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調查。狹義的醫療旅遊,指那些到國外需要住院治療的旅遊人數,例如來美治療一般申請B2簽證,每年的人數在6萬至8.5萬之間。

(網絡圖片)

選擇多 總有適合你的藥

MD安德森腫瘤中心位於休斯敦——美國第四大城市,擁有30萬華人,在生活上較為便利,所以來MD安德森看病的中國人在逐年遞增。目前約有50多名中國籍病人在此接受治療。45歲的腦瘤患者趙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趙先生在國內經營著一家中型廣告公司,事業蒸蒸日上時發現腦部患有惡性程度極高的膠質瘤,在北京協和醫院進行一連串的放化療後,腫瘤並沒有明顯縮小,而他已經被化療的副作用嚇怕了,「當時化療兩天我就要吐一星期,一療程下來就只能坐輪椅」。

目前,他在MD安德森的化療已經進行到第9個月,他仍健在的消息讓很多人,包括他自己在內都感到吃驚。有時,治療後也會出現頭暈、倦怠、噁心這類副作用,但「已經比國內舒服太多了」。一次獨自去門診化療時,他感覺很不舒服,剛剛嘔吐就被護士注意到,「別擔心,我們有200多種止吐藥,」護士安慰他,並很快給他拿來了藥和冰激淋。

在國內時,醫院化療都是間大病房,一個人吐了所有人都吐,而醫生幾乎沒有甚麼藥可用,只能鼓勵病人要堅持下去,吐了吃,吃了再吐,個個都面無人色。在這裡,藥物的選擇十分多,總能找到一樣對你有用的止吐藥,沒必要硬扛著,也不至於因為化療影響到你的生活質量,」趙先生說:「通常這裡的化療都是在門診進行,一人一個小房間,很舒服,我觀察了一下週圍的病人,覺得大家看起來狀態都很好,不像癌症患者。」

高收費 在美看病也難

在美生活的華人都知道,在美看病照樣難,只是難的原因不一樣。到這裡的中國國際病人也深有體會,例如醫療費用高、尤其是人工成本高,而且預約醫生也很難。通常來講,到美國治療癌症的花費在10-15萬美金之間,還不包括機票、住宿等費用。

「在美國看病,各種費用綜合下來,比國內要高出不少。」來自上海的王先生在美國麻省總醫院治癒了肺腺癌。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先後進行了化療和基因靶向藥物治療。「美國的醫療花費分為醫院收費、醫生收費和藥物費用。我在美國呆了近兩個月,沒有住院,一共花費了6.3萬美元。」
  
一般來說,美國的藥物費用相對中國並不高,但涉及人力因素的收費要大大高於中國,比如專家門診、護理費用、麻醉師費用等。不到十歲的兜兜得了尤文氏瘤,被上海的幾家三甲醫院判了死刑,家住黑龍江的一家人賣了地,籌到了100萬人民幣的費用,由哥哥孟先生帶著來MD安德森看病。「手臂上安裝了導管後需要常常換藥包,換一次藥包,醫院就要收費300-400多美元,因為要把護士換藥的人工算進去,」而在藥店購買一套藥包的費用是44美元,所以現在他都自己動手給兜兜換藥。

在生活費用方面,根據國內某中介機構的統計,中國患者赴美就醫期間的住宿花費平均在3,000-5,000美元左右,視不同城市而定;兩人的飲食花費約1,000美元。

出國看病 催生中介行業

另一方面,在中國國內催生了各類國際醫療服務中介機構,負責處理病人在美看病的一切手續,包括翻譯病歷、預約醫生、辦理出國文件、訂機票酒店,以及抵美後的全程陪同等。據梅奧診所(Mayo Clinic)國際辦公室全球轉介關係經理梅麗莎‧古德溫(Melissa Goodwin)介紹,北京一家醫療中介機構每個月轉介2名中國病人來這看病,同時還獲准使用醫院的在線醫師諮詢系統。

出國看病、尤其是看重病的中國市場現在並不大,但發展極快。2009年海外醫療服務中介在北京僅一家,有時一個月沒有一個客戶,而2013年全年,他們總共有100多位客戶,其中大多數是癌症病患,病人大部份前往美國求醫,但也有少數去的是德國和日本,中介費在5萬人民幣左右。隨著市場的膨脹,進入這個行業的中介機構開始增多,市場上也出現競爭。

古德溫的經驗是,病人們認為中介服務確實對他們有幫助。不過她也補充道,如果病人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基本的醫學常識,也可以直接通過網站或電話來預約醫生,和很多美國大型醫院一樣,會為中國病人安排免費翻譯,或者患者請在美國的朋友幫助聯繫也行。而且在美國當地還有些非營利性組織提供類似服務,有的也是免費的。

北京某中介機構總經理也在接受華語媒體採訪時,說道:「值得注意的是,赴美就醫只是額外提供了一種選擇和一線希望,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治癒。所以,當有經濟條件不算寬裕的患者找到我們時,我傾向於向他們說明這一點。我們不希望患者『砸鍋賣鐵』換來一個去美國就醫的機會,卻得不到預想的結果。那樣的話,還不如在中國找最靠譜的醫院和最優秀的醫生來治療。」

(責任編輯:麗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