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中國產能過剩問題衝擊全球

人氣 19

【大紀元2014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中共過去的補貼政策及低利貸款,使中國大陸的鋼鐵、平板玻璃、化學、太陽能板等產品產能過剩,並且將國內難以消化的產品降價出口。與中國競爭的國際廠商被迫降價,獲利暴跌,最終可能破產,這已成為國際間的一大難題。

《華爾街日報》的「中國實時報」博客報導,在中國,廠商尋找低利貸款以便繼續生產及出口,使中國信貸泡沫膨脹的風險提升,中國經濟更容易在經濟衰退中受損,不過產能卻進一步增加。

這當中消費者可能受惠於鋼鐵、玻璃及化學品等原料價格下降,買到更便宜的汽車或家電。但是對生產者與決策者來說,要如何減少損失,卻成為艱難的問題。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經濟學家卡巴友(Anthony DeCarvalho)說,就鋼鐵業來說,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已經損害全球產業的獲利能力。國際上更有效率的廠商,會由於無法在價格上與大陸產品競爭,最後走向破產一途。

對此,許多國家採取貿易制裁手段,向大陸進口產品徵收高額費用。

大陸已經成為制裁的最主要對象。總部位於倫敦的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lobal Trade Alert)表示,中國的6大部門產能過剩,分別是鋼鐵、鋁、水泥、平板玻璃、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零件等。2009年1月以來,所有對這些產業的制裁,就有75%是針對大陸。

而在同一段時間,對中國的制裁占所有制裁的46%,美國為34%、歐洲為43%。(由於制裁可能一次針對好幾個國家,因此總合大於100%。)

鋼鐵在所有產業中尤其政治化,主要是因為跨國鋼鐵製造商很少。據全球貿易預警組織資料,1995年至2013年,28.5%的反傾鎖案例與鋼鐵有關,也是迄今訴訟最多的產業。以中國為目標的案例比例高達35%,為全球最高。

據OECD資料,全球的鋼鐵產量比需求約多出5.55億噸,其中中國占了37%。這也使得鋼鐵價格下跌。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4年2月,大陸的平均鋼鐵價格下跌了1/4,美國進口鋼鐵的價格也大約等比例減少。

然而,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恐怕只會持續惡化,因為印度、越南、伊朗和沙特等國家,都企圖依循同樣模式建立國家鋼鐵業。

儘管OECD試圖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特別是計算究竟過剩的產能有多少,但OECD無法強迫各國調整生產,使得這個問題的前景看來頗為悲觀。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歐雙反助價格穩定 太陽能強彈
歐盟對部份中國太陽能板徵收兩年反傾銷稅
美續對陸鋼釘徵反傾銷稅
中國造船業產能過剩難除 800家船企將洗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