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麥德姆暴風圈籠罩臺灣 林書豪再遇颱風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7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中央氣象局表示,中颱麥德姆颱風中心於23日凌晨零時10分在臺東長濱登陸,暴風圈籠罩全臺。NBA台裔球星「林來瘋」林書豪在臉書粉絲團呼籲大家注意安全。2009年中颱莫拉克颱風重創南臺灣,「永續臺灣 看見莫拉克重建」影像展,即日起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展出,這些影像不僅顯示大自然的力量,也看見臺灣人的愛心、韌性、科技創新投入及奉獻,更看見受災民眾永不放棄、努力奮起的力量。

中颱麥德姆登陸 臺灣花蓮臺東淹水一級警戒

臺灣中央氣象局表示,中度颱風麥德姆暴風圈籠罩全臺,臺東和花蓮風強雨驟,入夜至清晨是風雨最強時段。臺東成功出現15級陣風,吹翻小客車。超大豪雨地區包括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15縣市。

臺灣中央氣象局表示,中度颱風麥德姆暴風圈已在22日下午碰觸臺灣東部陸地,氣象局也擴大超大豪雨警戒區。(中央氣象局)

中颱麥德姆襲臺,花蓮縣豐濱鄉受到颱風影響,海濱22日掀起長浪,十分壯觀。(中央社)

臺灣經濟部水利署淹水警戒,花蓮縣光復鄉、富里鄉、玉里鄉、卓溪鄉、吉安鄉、壽豐鄉、瑞穗鄉和花蓮市,以及臺東縣成功鎮、東河鄉列一級警戒,花蓮縣新城鄉和鳳林鎮二級警戒。各地陸續傳出災情,花蓮22日晚間6時,因路樹壓倒電線,造成 2805戶停電,經臺電緊急搶修,已恢復供電。另外,在臺北市中山北路晚間也發生吹倒路樹壓到小客車事件。

中度颱風麥德姆逼近,中華民國的海軍陸戰隊22日完成多處山區預置災防兵力,將視地方政府需要,隨時派遣兵力展開災害防救任務。(海軍陸戰隊)

麥德姆颱風來襲,花蓮縣吉安鄉海岸路及南海一街傳出淹水,軍方協助堆沙包防止淹水災情持續擴大。(花指部提供)

臺灣中央氣象局表示,入夜至清晨6時是全臺風雨最大的時候,今天上午北部降雨可望趨緩,中南部受到西南風影響,間歇性的雨勢將持續到24日、25日。

NBA台裔球星林書豪18日在台北舉行返台記者會,他熱情的向大家揮手打招呼。(陳柏州/大紀元)

林書豪來臺又遇颱風 呼籲大家注意安全

中度颱風麥德姆襲臺,17日抵臺的林書豪又巧遇颱風,2012年及2013年他造訪寶島也都遇上颱風。林書豪22日晚間在臉書粉絲團放上運動品牌贊助商的球鞋照片表示,「謝謝臺灣的球鞋迷們!想穿上場去打打看!颱風要來了,大家要注意安全!」

林書豪新球季將效力洛杉磯湖人隊,與布萊恩(Kobe Bryant)、奈許(Steve Nash)等名將並肩作戰,林書豪22日參加GOOD TV節目錄影說,不敢保證自己到湖人後的表現會更好或更差,「但我很確定一件事,就是不論我在下球季會經歷什麼事,上帝都比這些事更大,就像過去在休士頓時,祂也比我所遭遇的任何一個挫折更大,當我明白這點,重擔和壓力就移開,這是最美好感受。」

「永續台灣 看見莫拉克重建」影像展,即日起至8月17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展出,圖為禮納里永久屋,依山而立且街道明亮。(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永續台灣 看見莫拉克重建」影像展,即日起至8月17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展出,圖為屏東縣禮納里永久屋基地入住典禮。(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永續臺灣 看見莫拉克重建」影像展

「永續臺灣 看見莫拉克重建」影像展,即日起至8月17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展出,莫拉克颱風轉眼間5年,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共同面對災害與不分黨派齊心重建的過程,所展現政府與民間團體攜手合作模式及災後重建的尊重、效率、創新與突破等各項作為,受到來自世界31國的專家、學者肯定,並已成為國際災害管理領域重要案例。

「永續台灣 看見莫拉克重建」影像展,即日起至8月17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展出,圖為日月雙橋,橋身融入布農文化語彙。(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影像展以永久屋意象為主題的裝置藝術方式呈現,建構出重建的影像故事,展覽分為:世紀風災、打造永續家園、尊重自然與人權、彩虹夢土與願景、大阿里山風華、創新產業風華和心靈重建與文化面向等主題;在細部安排上,除了以莫拉克重建的時間軸排序外,也以專題方式來區隔,將龐大複雜的災後重建工作,簡化為更輕巧易懂,另外,藉由展場上極具巧思的設計及動線規劃,讓參觀者跟著影像回到災難現場,共同協助受災民眾一步步地走出傷痛,看見整個重建的過程與成果。

「永續台灣 看見莫拉克重建」影像展,即日起至8月17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展出,圖為88天打造的高雄杉林大愛園區。(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莫拉克災後政府結合民間團體、企業及各界人士力量,秉持以人為本、生活為核心、尊重多元文化與居民參與原則,以尊重、效率、突破、創新等特色來積極重建,5年來完成了43處3,561間永久屋,讓提出申請且符合資格的受災民眾,都進住了安全永續的永久屋、每一座重建的橋樑都是象徵希望,連接兩端居民的生活與產業。社會上來自四面八方眾人全力的愛與支持,不斷地在重建區長期澆溉,讓看似喪失元氣的地方,開出了最美麗愛的花朵。

(責任編輯:李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