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肝移植 你需要知道的細節

後續醫療護理是肝移植的關鍵

「移植是醫療護理的終身承諾」,術後跟蹤治療是移植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西奈山醫院肝病科醫學教授Thomas Schiano。(新唐人截圖)

人氣: 3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5年04月02日訊】肝移植作為挽救肝癌病人生命的措施之一,已成為全球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話題。在紐約做肝移植的病患中,華裔患者比例很大,約占三分之一。這可能跟乙型、丙型肝炎在中國較普遍有關,而在美國丙型肝炎患者比乙型人數更多。

專家們表示,肝移植的成功率已能達到90%,但移植後並不是就此萬事大吉,需要用藥物來防止病患身體排斥所移植的肝臟,以及防止移植肝臟受到肝炎病毒的感染。

減少移植肝臟的排斥

「肝移植術后的五年內存活率是90%」——西奈山醫院腫瘤外科教授Myron Schwartz。(新唐人截圖)
「肝移植術后的五年內存活率是90%」——西奈山醫院腫瘤外科教授Myron Schwartz。(新唐人截圖)

「移植是挽救生命的措施,做肝移植手術一般5~7天後就可以出院。如果肝移植後不發生感染,一~五年內的存活率是90%以上,有些地區可能是80%以上。但肝移植之後的護理和治療才是關鍵。臨床上移植不成功的案例,是因為器官必須匹配,同時還存在器官排斥問題。」西奈山醫院腫瘤外科教授Myron Schwartz表示。

跟Myron Schwartz共同會診的肝病科醫學教授Thomas Schiano補充到:「移植後的病患必須在有生之年使用藥物,來防止身體免疫系統產生的排斥,確保新肝臟能正常運作。現在肝移植的排斥問題已不是大問題,臨床上已經有藥物可以控制。」
  

消除肝炎病毒

「肝移植術後,乙肝病毒必須得治療,否則還會導致肝癌復發。」——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手術外科副主任Lewis Teperman。(新唐人截圖)
「肝移植術後,乙肝病毒必須得治療,否則還會導致肝癌復發。」——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手術外科副主任Lewis Teperman。(新唐人截圖)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手術外科副主任Lewis Teperman:「肝移植術後,乙肝病毒必須得治療,否則還會導致肝癌復發。我們以前用大量的乙肝抗體來對抗乙型肝炎,現在有新開發的治療乙肝的結合劑,可省去每月打抗體針,為患者省錢。」

丙肝病毒也是如此,曾經是肝移植後患者的大殺手,現已有新藥可幫助治癒丙型肝炎。經過移植手術活下來的患者,有的可以活到80歲。「只要病毒不回到他們身上,癌症就是已經治癒了。」
  

器官捐贈供體少 等待時間長

在器官捐贈上,美國同樣存在沒有足夠的捐獻器官來源問題。在美國,一年需要肝臟移植的人數是1.7~2萬人,但只有7,000人能獲得匹配的器官。

其中活體捐獻的比例非常小,多數是死者捐贈(生前簽署意願書,如發生事故死亡時可以提供器官捐贈),平均每個癌症病人等待死者的器官時間是18個月。

以紐約為例,紐約器官捐贈中心在全美58個器官捐贈組織中,規模居第二位。但根據2014年的數據統計,全市有900多名亞裔病患等待器官移植,而簽署同意捐贈書的亞裔人士只有6名,供需缺口非常大。
  

出國做移植手術 擔風險

為減少等待器官的時間,加上國外移植手術費用低很多,吸引部分美國患者出國做移植手術。西奈山醫院肝病科醫學教授Thomas Schiano則從風險的角度講述自己的看法。「很多患者選擇去中國做器官移植(肝移植),回來後出現術後藥物治療不足(有限)現象。」正如他所述說的,「移植是醫療護理的終身承諾」,術後的後續跟蹤治療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

試想一下,在患者幾乎耗盡一生的積蓄、返回美國後,因為移植手術沒有詳細的紀錄可查,患者發現保險公司不肯支付移植手術費,而且(美國醫院的)肝臟移植部門也不願意照顧這些病人,承擔後續治療。

「憑良心講,我們不建議大家去國外做移植手術。因為(那裡)沒有監管機構,也沒有患者移植後的健康統計數據。我們會提醒患者,這樣做存在哪些潛在的併發症和風險。」
  

接受不明供體 涉及道德

根據紐約器官損贈中心總裁Helen Irving所介紹的:「在美國,器官移植由聯邦法管制,法律明令禁止販賣人體器官,違法者將處以5萬美元罰款和5年監禁。同時,提供器官捐獻沒有任何報酬。人們捐贈器官時,認為這是在給予完全出於善心的禮物。」

西奈山醫院肝病科醫學教授Thomas Schiano補充道:「中國的器官供體來源不明。我們覺得未經本人或家人同意,就從人身上摘取器官,明顯存在倫理道德問題,同時也喪失了器官捐贈這種利他主義的真正意義;何況那些參與(移植)的醫生已被禁止參加國際器官移植會議。」

在合法、規範、安全的醫療環境下進行移植手術,是每個患者和醫師的期盼。在肝移植手術前,請多與醫師溝通,瞭解更多術前術後風險,定制個人的跟蹤治療方案。◇

責任編輯:林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