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子章秀才

作者:雲開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初年,福州地區有位姓章的秀才,他才情過人,下筆千言皆能感人心脾,而且精通琴藝,不過後來他卻自號「焚琴子」,且不再彈琴了。以下就是後人對他琴藝的記載。

章秀才曾跟惠州的和尚上振學習彈琴,盡得其音節之妙,遂告別老師,帶著琴回到了福州。當地的達官貴人聽說他的琴藝精妙,紛紛爭先恐後的邀請他,聽他彈琴;也有拜他為師的,雖然學得也不錯,但始終還是不如他。

一次,有個將軍從滿州來,駐防福州。將軍嗜好聽琴,聽說章秀才的大名後,便用厚禮請他去彈琴。章秀才來到將軍府上,將軍居上坐,在旁邊放了個座位讓他坐。

章秀才怒目看著將軍說:「我博通萬卷書,而你只知道在馬上操刀弄箭。我難道是你手下的一個小兵嗎?為什麼不以賓客禮節對待我,卻讓我屈於下座,我不能彈琴了!」說著,就邁步而出。

將軍感到很慚愧,忙走下座位向他道歉,一再讓他留下,並請他到上座。章秀才於是開始彈起琴來。

他的琴聲一響將軍就連聲叫好,其身邊的人也無不洗耳恭聽。然而,章秀才卻察覺到琴聲中有一股淒愴肅殺之意。章秀才說:「琴聲,是天下最悅耳的。我今彈奏的是鸞鳳和鳴聲,而枝上無螳螂捕蟬,而弦中忽有西北肅殺聲,這是為什麼?難道軍隊中將有什麼緊急情況嗎?」

彈完琴,三軍將士皆嗟嘆不已,有的人甚至還痛哭流涕。章秀才舉杯狂飲了一頓,也大放悲聲,隨後就上馬離開了。將軍贈給他許多金銀,他分毫未取就這麼走了。後來,將軍所率領的軍隊在福建海澄吃了個大敗仗。

章秀才在福州的聲望很高,被人們譽為「琴師」,即使是江浙一帶也名震遐邇。然而,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對他卻不敬重,不過章秀才也沒把他們放在眼裡,他們叫他去彈琴,他一般也不去;就是去了也不多停留。

他最喜歡的一個童子叫金蘭。金蘭也善彈琴,獨得其真傳,被章秀才視為他在琴道上的知音與傳人。

金蘭常常背著個詩囊跟隨著章秀才到處雲遊,章秀才偶有詩作,金蘭就幫他記下放在詩囊中。有客人來訪,章秀才若是不在家,金蘭就替他款待,並把他的詩拿給客人看。

章秀才與妻子陳氏關係和睦,陳氏比他小十幾歲,頗知書達理也嗜好聽琴,章秀才常為她彈琴。

一天,章秀才正為妻子彈《別鵠離鸞》之曲。彈了一會兒,焚琴子便嘆息說:「琴音和悅,然而第七弦無故忽絕,當有夭折之事應在年少而聰明者的身上。」幾天後,金蘭就死去了。章秀才撫摸著他的屍體不勝悲傷,口吐鮮血悲嘆道:「吾死後,《廣陵散》絕矣!」遂焚其琴,終生不再彈奏,並從此自號為「焚琴子」。

資料來源:《虞初新志》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尚書》云:「惠迪吉,從逆凶,唯影響。」意思是說順著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違背天道而行的,就是災殃,這就像影子隨形、聲音有迴響一樣。
  • 棋的文化,也是神傳的文化。相傳起源於堯舜之時,晉朝張華在《博物志》中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 肝開竅於目,淚為肝液,凡眼淚的問題大都與肝有關。迎風流淚,是肝氣的收斂不足;淚眼汪汪,不但是肝收斂功能不好,更是肺氣不足,無法通暢水道的緣故,也有些是淚囊阻塞;乾眼症,是肝血不足,又陽氣虛所致。
  • 現在世界上音樂學院的聲樂教育,基本上教的是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美聲唱法。而在中國古代,有比這種美聲唱法更好的聲樂技術。
  • 相傳老子氣質禀賦與衆不同,他諳於掌故,熟於禮制。他歷經文王、武王時期,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和柱下史(相當秦漢的御史)。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老子受牽連而被罷免官職。老子深感人世的險惡,便「自隱無名」,流落四方。
  • 寧國縣當地有座名山叫高峰山,山上有座寺廟,廟裡有幾十名僧人,主持是個叫太元的方丈。太元方丈有一過人之處,就是他精通音律,琴聲超凡脫俗,攝人心魄,驚天地,泣鬼神。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