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22) 君士坦丁大帝

文宇
君士坦丁凱旋門。(Alexander Z./維基百科)
font print 人氣: 69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五. 君士坦丁王朝(305年~364年)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Constantius I 305年-306年在位):西方的奧古斯都。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 The Great 307年~337年在位):即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之子。

君士坦丁二世(Constantine II 337年~340年在位):君士坦丁一世之子。父親死後成為三位皇帝之一,統治高盧、不列顛與西班牙地區。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Constantius II 337年~361年在位):君士坦丁一世之子。父親死後成為三位皇帝之一,統治羅馬帝國的東方部份。

君士坦斯(Constans 337年~350年在位):君士坦丁一世之子。父親死後成為三位皇帝之一,統治義大利、阿非利加與伊里利孔地區。

尤利安二世(Julian 361年~363年在位):君士坦提烏斯一世之孫。繼任其堂兄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而成為帝國唯一的奧古斯都。

約維安(Jovian 363年~364年):尤利安手下將領。

1.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07~337年在位)

君士坦丁一世是四帝共治時期,西帝君士坦提烏斯的長子,君士坦提烏斯繼位一年後便去世,不列顛軍團在英格蘭北部的約克擁戴君士坦丁為奧古斯都。

公元311年,李錫尼、馬克森提烏斯、馬克西米努斯和君士坦丁四位奧古斯都展開帝位爭奪戰。君士坦丁與李錫尼結成聯盟,君士坦丁擊敗馬克森提烏斯,李錫尼打敗馬克西米努斯,兩人分東西分治帝國。

留存至今,羅馬最著名景點之一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就是為紀念君士坦丁打敗馬克森提烏斯成為西方帝國正帝而建造的。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與李錫尼在米蘭會晤,在君士坦丁的堅持下,兩人共同簽署史上著名的「米蘭赦令」,宣布基督教為合法宗教,歸還被沒收的教會財產。基督教自誕生之日起,延續300年的被迫害史,至此終結。

君士坦丁與李錫尼的和睦只維持了一年,公元324年,君士坦丁擊潰李錫尼,成為帝國唯一的統治者。

雖然君士坦丁廢除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但還是任命他的三個兒子為愷撒,與他共同治理帝國。他還完善了戴克里先時代的專制君主禮制(多米那特制),這種制度只是單純的為加強皇權,但作為基督徒,君士坦丁禁止把皇帝作為神來崇拜。

內政方面,君士坦丁把帝國分為四大行省,進行行省和軍政改革。他頒布新法令,把佃農固定在土地上,終生且後代均不得離開土地。他創建的新法律還規定某些手工業者,如麵包師、屠夫等為世襲職業。他還建立行會制度。君士坦丁大帝的這些法令規定成為之後到來的歐洲中世紀社會結構的基礎。

聖索非亞大教堂鑲嵌畫,描述君士坦丁大帝向聖母獻上新羅馬城。(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公元313年和332年,君士坦丁分別在西部邊境和多瑙河沿岸擊退法蘭克人和哥特人的入侵。

君士坦丁時代還有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取消近衛軍編制。這支創立自奧古斯都屋大維時代,延續300年,從皇帝私人衛隊到皇位最大威脅的軍隊,自此退出羅馬帝國的歷史舞台。

其實從戴克里先實行四帝共治開始,近衛軍便失去他們保衛皇帝的職守。因為四帝時期的皇帝,主要職責就是守衛帝國邊境安全,正帝副帝首先是步兵騎兵統帥,身邊永遠帶著帝國正規軍的精英部隊,根本不需要近衛軍的守護,加上東西分治時,誰都沒有選擇羅馬為首都,因此近衛軍便留守羅馬,失去對皇帝護衛的職責,因此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

說起君士坦丁大帝對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影響,最重要的還是他與基督教的關係。到底皇帝是因何契機成為基督徒,至今已不可考。有一說是他在與馬克森提烏斯對戰時接到神諭,史書明確記載的是他在離世前接受洗禮的記錄。

311年的《米蘭赦令》是在君士坦丁的堅持下,與東部皇帝李錫尼一同簽署發布的。其中內容包括:承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羅馬人有信仰基督的自由,歸還被沒收的教會財產,規定星期天為禮拜日等等。

君士坦丁在位期間大力扶持基督教,公開鼓勵國民成為基督徒,他所頒布的法令給予基督教各種不同實惠的特權及稅收豁免權,如給予教區審判權,教會有權接受遺產和捐贈、免教會稅、免去基督教會神職人員的稅務和兵役等等。

但君士坦丁並未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也未迫害其他宗教。在免去基督教會神職人員稅務和兵役的同時,也同樣免去猶太拉比的稅務、兵役,而原羅馬教的祭司們早就有此待遇了。

耶路撒冷耶穌蒙難處修建的聖墓教堂。( Berthold Werner/維基百科)

君士坦丁還興建多座知名教堂,其中包括在傳說中耶穌誕生地建造的「伯利恆聖誕教堂」及在耶路撒冷耶穌蒙難處修建的「聖墓教堂」。

除了承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君士坦丁大帝對基督教還有另一極其重要的影響。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集基督教第一次大公會議——尼西亞會議。會議最終通過《西尼亞信經》,確立「三位一體說」為基督教正統教義。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在拜占庭(今土耳其境內)興建「新羅馬城」(「第二羅馬」)並遷都於此,後世以興建者名字稱其為「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之後,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帝國,「君士坦丁堡」作為東羅馬的首都,一直延續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源於此,君士坦丁一世被認為是東羅馬帝國的創始者。

君士坦丁一世有關基督教的國策,對後世有著深遠及廣泛的影響,使他成為歐洲歷史上最關鍵的人物之一,被後世尊稱為「君士坦丁大帝」。

上天也因他善待基督徒的德政,給予以他名字命名國都的東羅馬帝國1000年的國祚,而西羅馬帝國則承載著迫害基督徒的罪孽,只延續到476年便滅亡了。

君士坦丁大帝統治羅馬之前,基督教就已經發展到令羅馬統治者不能忽視的程度,史書記載,公元3世紀基督教已有信徒600多萬人,羅馬境內已有教堂1,800多座。

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教徒的成分也發生了變化,許多大地主、富有工商業者和官吏加入基督教,甚至皇族中也有基督信仰者。

君士坦丁是親眼見識過「戴克里先迫害」之慘烈的,他的親人中就有基督徒,因而他很清楚基督徒的純善和無辜。君士坦丁繼位後,局勢尚未穩定之際,他便先行頒布《米蘭赦令》,停止迫害,解除禁令,還基督徒清白。

君士坦丁大帝此舉順應天意、民意,把諸多前任皇帝恐懼不已的信仰之力變為推動歷史發展、促進國富民強的正義之力。因勢利導,順應天意民心,才是真正賢明的君主該有的作為,也是歷代統治者們建立成功統治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只可惜懂得這番道理的真正賢君,古今中外又有幾人?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在臨終前接受了洗禮。

君士坦丁大帝離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在各自的轄地同時即位。

君士坦丁二世統治高盧、不列顛與西班牙地區;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帝國東部;君士坦斯統治意大利、阿非利加與伊里利孔地區。

公元340年,君士坦丁二世與君士坦斯發生衝突,君士坦丁二世入侵意大利,兵敗被殺。

公元350年,君士坦斯在兵變中被部下馬格嫩提烏斯所殺,此後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擊敗馬格嫩提烏斯,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奧古斯都。

公元355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任命自己的堂弟尤利安為西部的愷撒。

公元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病逝,尤利安繼位。(待續)@*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