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環保專家:「大型環保產業化」可達民政商「三贏」

人氣 253

【大紀元2016年0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易永琦美國休斯頓報導)環保專家曾正茂博士5月3日應邀在松年學院介紹臺灣垃圾掩埋資源再生的試點方法「大型環保產業化」,並預期這種以民間投資的垃圾資源再生方式將可給業者帶來可觀的利潤,幫助縣市政府解決垃圾掩埋問題的同時,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曾正茂博士擔任中華民國環保署主任秘書、社團法人臺灣社會改造協會秘書長、環球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所所長,專門研究環境影響評估追蹤、查核與監督。

曾博士回顧了過去四十年裡臺灣發生的環保污染事件以及環保產業的狀況。以前在垃圾處理方面依靠小型環保產業,這其中存在官商勾結,黑白兩道的「環保流氓」們與不法商人為牟取暴利採取欺騙手段,加重了臺灣土地污染問題。目前五百一十九個垃圾掩埋場,雖然有四十多個做了清理,但是其中有些還是存在問題。曾博士舉例說,把垃圾掩埋場改建成環保公園的方式,表面上做到了土地的綠化,但是地下掩埋垃圾產生的有害氣體對人們依然造成傷害,另外許多環保的方法其實沒有實質上解決問題,只是把隱患推給了未來下一代人。而政府出資來處理垃圾,又是超乎預算的天文數字。為解決垃圾處理問題,臺灣正在試著推行民營的環保新方法:「大型環保產業化」。

曾博士介紹說,大型環保產業的構想是一種讓垃圾掩埋場土地活化方式。垃圾掩埋場作為公有土地,政府可以租給投資方。投資方對挖除的垃圾做分篩及資源再生的處理。對於可燃和不可燃兩大類垃圾,不用傳統舊式的燃燒和固化掩埋方法,而是採用科技新技術,將可燃垃圾,例如塑膠袋,經過水洗過程做成塑膠顆粒,這種材料可以再生產製作可盈利的產品。對於不可燃類的垃圾,例如重金屬污泥,通過全資源化專利技術,將其再生產具有防電磁波、防鏽蝕、可吸收高能量波的鋼材原料和特殊塗料;而有機污泥同樣可以通過專利技術轉化成有機肥。對於挖除垃圾後的土地可以做倉儲式垃圾掩埋等利用環保領先專利科技,繼續接收外面送來的垃圾,再次盈利。

曾博士表示,大型環保產業化的願景是解決一直困擾縣市政府的轄區內垃圾掩埋和污泥處理問題,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以及對投資廠商帶來可觀的收益。大型環保產業在臺灣還沒有,目前在尋找有意投資的企業,這個產業預估的年產值可達百億元台幣。

責任編輯:王梓

 

相關新聞
經文處舉辦「臺灣環保生態紀錄片映演」
「地緣政治觀察家」讚臺資源回收 稱值得加國學習
臺灣首輛「空品車航母」1秒測空汙
魏國彥訪洛 臺美「國際環保」合作有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