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解讀混亂 學者:中共統治下難改革

人氣 1933

【大紀元2016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近日,有中共體制內學者撰文表示,對於當局目前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經濟政策,中共內部的解讀很混亂。有分析人士表示,大陸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共體制,在中共統治下不會有真正的改革。

大陸經濟學家余永定6月4日撰文承認,經濟學界和媒體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混亂解讀令人擔憂。

余永定引述經濟學家吳敬璉的話說,學界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有很大差異,實際做法也很混亂。

余永定說自己後來知道「供給側」一詞可能源於日文。他認為,在結構性改革前面加上「供給側」後,應該避免理解上的片面,尤其是防止地方政府為追求政績,對企業進行不當干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式提出是在2015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主要集中解決的問題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近一個月來,大陸官媒連續提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話題。就在5月11日省部級領導幹部會議上,習近平再次提到供給側可「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也就是說,不是片面地強調供給側或者需求側,兩方面都很重要,但現在供給方面無法滿足需求對質量、技術、信譽、服務的要求,所以強調從供給方面提高技術、提高質量,滿足已經變化的需求。

中共體制下不會有真正的改革

習近平在會議上以近乎批評的語氣提出地方政府的問題,比如「對各種項目、投資、金融活動,不能見錢眼開,有奶就是娘」,「不能為了暫時利益損害長遠利益」,「為官不為」,即「不能為」、「不想為」、「不敢為」等。

《香港經濟日報》6月3日引述專欄作家朗然的文章表示,目前有一些地方的相關產業又重新開工生產,這就使去產能流於形式,如果繼續下去「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可能會回到原點。

比如煤炭行業,近來山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炭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一些地方先把礦井關閉,向上層匯報多餘產能已去,現在個別地方煤礦又悄悄開井生產。

《華爾街日報》今年4月份曾經報導,在去產能的背景下,有的地方政府急於在短期內追求經濟增長,仍然鼓勵產能過剩的行業進行擴張、新建工廠。比如水泥行業,以至於體制內人士也表示這種做法「不切合實際」。

有評論人士表示,實際上只要是在中共體制內,要做到真正的改革是不可能的,這是中共的官僚體制所決定的,對於高層的決策,下面各級中共政府官員通常是陽奉陰違或者消極抵制的態度。

另外,朱鎔基舊部、經濟學者高西慶曾在今年4月份表示,供給側中去產能並非易事,在中共的體制下,一貫以「穩定壓倒一切」作為優先,而去產能勢必要面臨裁員的問題,所以這是當前的一大矛盾。

高西慶還表示,在去產能過程中,「國有企業」這個利益集團是最大的難題。南開大學經濟系博士研究生蔣為曾經撰文表示,產能過剩其實不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 「中國(中共)特色」,來源於30多年來地方政府為追求政績盲目投資,非市場因素是中國產能過剩的一個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糾正江的經濟政策 習近平推供給側改革
習近平考察東北 指江時期國企改革留後患
【翻牆必看】傳對江澤民兒子的調查已結束
一週大事解讀:圍剿江家族 江三大死穴被點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