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的奧妙和做人的本份

專訪曾智斌——世界指揮大賽冠軍、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唯一亞洲指揮
font print 人氣: 26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7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今年八月,250名維也納和香港頂尖音樂家,將在香港大會堂同台演奏馬勒的《第八交響樂》(又名千人交響樂),為本港音樂界創下歷史。

促成這盛事的靈魂人物,是土生土長的香港指揮家兼鋼琴家曾智斌(Jimmy Chiang)。他是今年維港音樂節的藝術總監,也是有500年歷史、奧地利國寶級的著名「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唯一的亞洲指揮。

香港指揮家兼鋼琴家曾智斌(Jimmy Chiang)(受訪者提供)
香港指揮家兼鋼琴家曾智斌(Jimmy Chiang)(受訪者提供)
123
香港指揮家兼鋼琴家曾智斌(Jimmy Chiang)(受訪者提供)
456
香港指揮家兼鋼琴家曾智斌(Jimmy Chiang)(受訪者提供)

Jimmy說今次演出的規模十分宏大,僅是樂團就有250人,絕對是兩地音樂界一大盛事。參演陣容鼎盛,包括阿諾德勳伯格合唱團、維也納兒童合唱 團、國際知名歌唱家Anna Baxter、Christina Baader、Vincent Schirrmacher、Klemens Sander,以及本地歌唱家葉葆菁、鄺勵齡、張吟晶、黃日珩等。

第八交響曲是馬勒生前最後一次公開指揮的曲目,共分為兩個樂章。第一樂章取材自中世紀詩人Rabanus Maurus Magnentius (780 – 856A.D.)的拉丁文聖詠。第二樂章則是歌德作品《浮士德》(Faust)的終章。交響曲當年在幕尼黑首演時,動員超過一千名演奏者,而得到《千人交 響曲》的名稱。

馬勒第八交響曲 奏出宇宙的聲音

馬勒曾說:「此曲很特殊,難以言喻。它發出的是宇宙的聲音、太陽運行的聲音、而不是人的聲音!我之前的交響曲只是這首交響曲的序曲,都在表現主觀的悲劇感,這部作品卻是歌頌偉大的歡樂與光榮。」

Jimmy認為馬勒所指的「宇宙的聲音」,與人數多寡無關,而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他所講的宇宙的聲音,和他的哲學觀有關,因為他將很古老的經文和歌德的文學作品《浮士德》融合一起,我覺得這才是宇宙的聲音。他也提到人死後究竟會去哪裏?究竟是否有神?所以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宇宙,一般人可能只會想到 宇宙有多大,其實是不是有一個更高層、屬於精神世界的宇宙呢?」

指揮方面,Jimmy稱會按照馬勒的樂譜。他說:「馬勒也是一個很有名的指揮家,在他的樂譜上面他寫了很多額外的語句,其實很多都是指揮的語句,你只要跟從他就已經知道怎麼指揮。」

Jimmy 會特別集中演繹歌詞的精神內涵。他續稱:「第八交響曲其實是一個比較哲學性的,比較正面的曲目,當然他之前的作品很多是悲傷的。馬勒經歷過不少悲劇,第一個悲劇是他的女兒早逝,他和太太的關係也不好,小時候和父親的相處也不愉快,使他譜出不少負面的歌曲,但他對大自然也很有興趣,很欣賞。」

一般人可能只會想到宇宙有多大,其實是不是有一個更高層、屬於精神世界的宇宙呢?

葉惠康高徒 29歲奪世界指揮大獎

對港人來說,Jimmy並不陌生。早在2007年他就揚名國際,年僅29歲拿下克羅地亞國際青年指揮家比賽冠軍,是繼葉泳詩之後,第二名得此殊榮的香港人。

出生於音樂家庭的他,父親吹長笛,母親是歌劇演員,自小受古典音樂的薰陶。他4歲開始跟隨著名音樂教育家葉惠康的太太學鋼琴,和葉家私交甚篤。他說:「其實 我最初並沒有加入葉氏的樂團,只是和葉太學鋼琴,不過和葉氏很有緣份。葉博士幫了我很多,比如樂理、指揮、作曲等。後來我又學習大提琴,加入樂團。」

夢想做指揮家 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

Jimmy 的指揮夢由來已久,年幼時已展現領導才能,在學校經常組織活動。在十多歲時,他觀看過一部關於著名指揮家Leonard Bernstein伯恩斯坦的紀錄片後,就立志要當一名指揮家。他說:「做指揮讓我接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你聽到的顏色比鋼琴更多,突然打開了我的眼界。」

音樂為何有顏色?Jimmy解釋說音樂不僅是音符,更是充滿活力的色彩世界。「正如馬勒所講,音樂是一個世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顏色。音樂也都有它的內容,有它的文字,有它的語言。音樂的節奏其實是語言的節奏,所以音樂不只是音符。」

贏得西方稱譽絕不容易

Jimmy曾赴維也納的音樂及演藝大學深造,獲藝術碩士學位,是奧地利名指揮家利奧普海格最後一位學生,2003年又曾跟隨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學藝。

2007 年奪得世界指揮大獎後,為他打開了西方音樂殿堂的大門。2009-11年間,Jimmy獲委任為德國弗萊堡劇院的首席指揮,2013年當上維也納兒童合唱 團中的海頓團指揮,是團中唯一的亞洲指揮。作為一名華人指揮家,統領西方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合唱團,Jimmy坦言有壓力,但也覺得很有意義。

「亞洲的音樂家在外國發展,其實是不容易的。我們是東方人,談到西方音樂時說服力其實不大。他們只會說我們技巧好,但在音樂修養、語言等,是不及人家的。尤其指揮處於一個領導的地位,需要知道的東西要比別人多。要贏得西方人的尊敬,是非常的難,不是那麼容易。」

有著敏銳聽覺的Jimmy,主動學習德文,很快就衝破語言障礙,再深入研究西方音樂史,融入當地文化,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因為莫札特、貝多芬、海頓講的語言就是他們的音樂,所以你學他們的音樂而不學他們的語言,其實是少了一半。譬如歌劇、彌撒曲、宗教音樂,不管你是否有相同的信仰,如果不知道它哲學背後其實是人和神的想法,就演繹不到後面那個情緒。講話也是,講話哪裏是重音,音樂上就是哪裏有重音。所以你一講錯字,音樂都會擺錯重音。人家就會說這是外國的,不是當地人。」

莫札特、貝多芬、海頓講的語言就是他們的音樂,所以你學他們的音樂而不學他們的語言,其實是少了一半。

與樂團的關係是成功關鍵

談到指揮風格,Jimmy形容自己是理智和感性的結合體。不過,他不喜歡把指揮當做秀,強調指揮是一個樂團的標誌,和樂團的關係更為重要。他表示:「很多人只看到指揮的動作,但其實沒有人看到指揮在做甚麼。我站在那裏,究竟和那班人合不合的來,才是決定我是否成功的關鍵。」

有人說藝術家難相處,普遍心高自傲,要統領這麼多西方藝術家,更是難上加難。Jimmy稱指揮是一門學問,下命令時也要因人而異。換句話說,它也是一種管理技巧。「有些樂隊喜歡有人可以教他們,但有些樂隊只是喜歡和你合作。我最近學到不要管得那麼多,其實我們是在合作。我有一定的要求,但又可以給人家一個舒服的環境去完成他們的工作。」

風光背後的付出 學音樂先學做人

年少就成名的Jimmy,在西方維也納遇上浪漫愛情,和演唱歌劇的外籍太太結婚,育有兩子。看上去令人稱羨的命運,但他指那只是外表的風光,背後付出的心血難以言盡,而且每天的挑戰仍在繼續。

作為音樂家與家庭生活之間就是一個衝突,因為兩者都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如何做到平衡是一門學問。此外,和樂隊的關係也是一門學問。以前初來乍到,以為做指揮即自己說了算,但其實不然。Jimmy解釋道:「歐洲的樂隊都有話語權,它不喜歡你,那你就沒得指揮。所以不可以只說talent(天賦),不可能只說你有多聰明,到頭來是做人的事。」

Jimmy也發現東西方的教育制度有很大差別。在香港,學做人好像是家庭的事情,學校更多的是重視成績;但在歐洲,功課可以很少,老師處處提醒的是做人的道理,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等。「其實我們一出生就要學做人,這是一個base(基本),然後才可以上去……其實你做每一件事、讀每一個科目,都要回歸到做人的道理,實是這樣的。」

中西合璧 率領「維童」唱中文歌

穿梭在西方的音樂殿堂裡,流淌著東方的血,Jimmy發現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撞出不少火花。在他的帶領下,多數是西方成員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在巡迴亞洲多個城市中,加插演唱中文歌曲。他們在台灣演唱膾炙人口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大陸獻唱童謠《侗族大歌》,均大受好評,被形容為「天籟之聲。」Jimmy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嘗試,孩子們首先要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文化才能唱得好。

運用老子之道 用陰陽學說分析音樂

喜歡讀老子學說、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的Jimmy,也將所領悟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用於音樂。「老子哲學談及中庸,和如何平衡陰陽。我看音樂的時候,也是用陰和陽的能量來分析歌曲,比如哪裏有Balance(平衡點)。就算是我指揮的時候,也有在想這件事的。」

維港音樂節由演藝學院音樂學院院長蔡敏德指揮馬勒的《大地之歌》,此曲將由梁寧及Justin Lavendar以廣東話演唱、由香港演藝學院舊生組成的Philharmonia APA樂團演出。蔡敏德曾表示馬勒的德文原版,其實是翻譯唐詩,包括李白、王維、杜甫、白居易的詩詞。她堅持用粵語演唱,是因為粵語讀唐詩更有味道。她感嘆地表示:「唐詩原來和馬勒的作品也是可以融合,原來人的想法是一樣的。」

曾智斌對今次演出也充滿期待:「我其實也沒聽過,所以很想知道究竟那個效果會是怎樣。始終馬勒寫的時候是用德文,德文的語句、語法是完全和中文不同的,德國的音樂如何配合廣東話呢?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為期六週的「維港音樂節」將於2016年 7 月 15 日至 8 月 28 日舉行,是香港及維也納兩地首次合作的大型音樂節目,超過四十名本地音樂家將會遠赴維也納演出。8月28日在香港大會堂上演馬勒的《第八交響曲》,將是音樂節的重頭戲。◇

曾智斌在指揮中。(受訪者提供)
曾智斌在指揮中。(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香港出生的指揮家曾智斌於克羅地亞薩格勒布舉行的一項國際賽事中奪得冠軍,民政事務局表示祝賀。
  • 暑假將至,為期六週的維港音樂節,7月15日至8月28日期間,將在維也納和香港同期舉行,為兩地音樂愛好者帶來交流機會。
  • 最近,香港梁振英政府阻擾新唐人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亞太區初賽,以藉口選舉為名強行收回場地,引起國際和香港藝術界的關注。曾榮獲國際指揮家比賽冠軍的港產指揮家兼鋼琴家、現任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指揮的曾智斌表示,他本人非常支持文化藝術的自由,大家應有平等和表達的
  • 大紀元每日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重點新聞:
  • 2023年4月中旬,經好友推薦,喜歡藝術的我認識了旅居瑞典的中國畫家范一鳴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做客,觀賞他的畫作,聽他聊創作靈感和中國文化。我也順便採訪了他在中國時的遭遇。
  • 為什麼以前的畫家可以畫出莊嚴的天國世界及神在人間的事蹟呢?是這些畫家被選中、有信仰、相信神,所以才能看到天國以及神顯現出來的世界?疫情肆虐下,找回人類的傳統道德及善良風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也是藝術家的使命,用畫筆完成真正的美好作品。
  • Jan Kath,過去25年來全球最傳奇的地毯設計師之一。他設計的地毯享譽全球,包括紐約、柏林、溫哥華、多倫多等多個城市。(Jan Kath提供)
    一名當時只有20歲出頭的德國年輕人,卻在地毯時代眼見就要終結的時刻,「天真地」接手了一家位於尼泊爾的地毯工廠。但就是這名年輕人,在短短數年內一手扭轉了整個地毯業的頹勢。他的理念,不僅打造出了一個橫跨各大洲的地毯商業王國,而且引發了整個地毯界的「文藝復興」。他就是Jan Kath,過去25年來全球最傳奇的地毯設計師之一。Jan Kath地毯,在柏林、紐約、溫哥華、多倫多等全球多個城市有展示廳。
  • 賽爾維亞有一位被稱為天才的少年畫家,名叫杜辛‧克爾托理察(Dušan Krtolica),今年只有17歲,可他卻有15年的繪畫經歷;儼然大師級的繪畫功力讓人驚嘆不已,至今已開過6次個人畫展,並多次接受電視等媒體採訪。
  • 唐美雲出身歌仔戲世家,感於父母對歌仔戲的熱愛,不忍見其逐漸沒落,故投身歌仔戲成為一代名伶。
  • 唐美雲戲演得好不說,出身戲曲家庭,她對於自己的生命角色有深深的承擔,更有深深的自覺。她成立戲班,培養後進,年年推出新戲,作可能的探索卻永遠不忘戲曲的立基,她將全副心力何只花在表演上,更直顯一個演員在生命承擔與文化重振上的可能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