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埠張慶錐和他的「魔術拉麵」

從福建長樂「小山村」到紐約「大都會」 華人拉麵師傅的成功之路

張慶錐說:「原來的蘭州拉麵口味偏鹹偏辣,不太適合南方人吃。我把辣味去掉,然後把鹹變成了鮮。」 (于佩/大紀元)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于佩紐約報導)在紐約華埠繁華的街頭,有這麼一家叫「福昇」的拉麵館,靜靜地坐落在且林士果廣場旁邊。這家看似平凡的小店,不僅是紐約第一家蘭州拉麵館,還打開了美國蘭州拉麵的市場。而它的老闆更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張慶錐的福昇拉麵作為紐約拉麵市場的「鼻祖」,成為華埠美食的代表之一,還吸引了不少華人影星前來品嚐。這是他和影星張涵予(左)的合影。
張慶錐的福昇拉麵作為紐約拉麵市場的「鼻祖」,成為華埠美食的代表之一,還吸引了不少華人影星前來品嚐。這是他和影星張涵予(左)的合影。(張慶錐提供)

老闆張慶錐出生在福建長樂的一個小山村,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三。在他七歲的時候,作為家中經濟支柱的父親過世了。年幼的他不得不輟學,並開始挑起養家的重擔。

有不少人拿著自己做出來的拉麵跟「老師」張慶錐拍照留念。
有不少人拿著自己做出來的拉麵跟「老師」張慶錐拍照留念。(張慶錐提供)

人窮志不窮 老天賜商機

15歲的他隻身一人來到福州城中打工,找不到工作時也當過流浪漢、睡過大街。最後終於被一家餐館收留做洗碗工,才有了一個容身之所。儘管生活窘迫,但是他「人窮志不窮」,認為自己不會一直這樣困難,總有「長風破浪」的一天。老天在兩年後給了他一個機會。

老外遊客們從來沒見過這樣做麵條的方法,覺得很新奇,還戲稱他做的是「魔術拉麵」。
老外遊客們從來沒見過這樣做麵條的方法,覺得很新奇,還戲稱他做的是「魔術拉麵」。(張慶錐提供)

18歲的張慶錐非常偶然地在福州街頭看到一家麵攤,賣的就是蘭州拉麵。在那個年代,作為西北名吃的蘭州拉麵很少出現在閩南。所以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覺得非常奇特,「那個麵團在手裡這樣揉、那樣揉,最後就變成一根根細細的麵條了。」

老外遊客們從來沒見過這樣做麵條的方法,覺得很新奇,還戲稱他做的是「魔術拉麵」。
老外遊客們從來沒見過這樣做麵條的方法,覺得很新奇,還戲稱他做的是「魔術拉麵」。(張慶錐提供)

當時好多人圍在麵攤周圍看,而且吃過的人都覺得很好。張慶錐覺得這應該是個商機。於是,他向麵攤老闆學會了如何做麵,很快也開了自己的麵攤,且生意很好。

 打造「華埠版」蘭州拉麵

當他1998年來到紐約後,也把這門手藝帶了過來,並在華埠開了紐約第一家蘭州拉麵館,一炮打響了名號。他回憶道:「十幾年前的華埠跟現在不一樣,人很多的。這條街上都是人擠人,車子有時候都開不過去。」

華埠基本上都是廣東人,口味與西北人不同。所以他還專門根據廣東人的口味,對拉麵湯底進行改良,「原來的蘭州拉麵口味偏鹹偏辣,不太適合南方人吃。我把辣味去掉,然後把鹹變成了鮮。」

改良後的拉麵大受歡迎,「很多人來華埠辦事或買完東西,都要來我這裡吃一碗拉麵。」由於生意紅火,他兩年後就掙到足夠的錢,還在福州市區給老母親買了一棟兩層樓,讓家人過上了安穩的生活。至此,25歲的他實現了15歲時的志向:擺脫貧困、事業有成。

而別人一看他的生意好,紛紛來跟他請教,一時之間,紐約的蘭州拉麵館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甚至開到康州、加州、西雅圖等地。而他本人還是本著貴精不貴多的理念,選擇堅守在華埠,只另外在東百老匯開了一家分店。

大都會裡弘揚中華文化

張慶錐的福昇拉麵作為紐約拉麵市場的「鼻祖」,成為華埠美食的代表之一,還吸引了不少華人影星前來品嚐。他本人還曾數次被邀請到大都會博物館去表演。「那是在中國新年的時候,我被邀請去給大都會的遊客表演蘭州拉麵的作法,並和遊客們互動,教他們做。」

老外遊客們從來沒見過這樣做麵條的方法,覺得很新奇,還戲稱他做的是「魔術拉麵」。也有不少人拿著自己做出來的拉麵跟「老師」張慶錐拍照留念。

由於他的表演非常受歡迎,因此大都會博物館已經連續三年在中國新年期間邀請他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本事,所以也不覺得去表演是給自己帶來什麼榮譽。」只是能以一技之長弘揚中華文化,內心覺得很欣慰。

苦難是人生財富

「14、15歲露宿街頭的時候,我想,我有一天一定要出人頭地的。」今年40多歲的他,坐在自己的拉麵店裡,周圍坐滿了慕名而來的食客。早春的陽光灑在華埠的街頭,帶給人一種溫暖又慵懶的感覺。

「從一個窮困的小山村一路走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我也算完成了人生的逆襲吧。」他望著窗外淡淡地笑了。

人生的苦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恩賜。從小經歷的種種磨難,賦予了他堅韌的意志和寬闊的胸襟。而這兩樣品質為他一路保駕護航,才有了今天的張慶錐和他的「魔術拉麵」。◇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