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為何近半數學校的營養餐不達標?

人氣 186

【大紀元2017年06月05日訊】近日,陸媒有消息稱,國家為了消除貧困,於2011年啟動了一項「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然而,試點5年之後,如今的結果卻被指為「喜憂參半」。負責監測這項計劃的「陽光校餐資料平台」經調查發現,「52%的學校營養餐在能量、蛋白質、脂肪以及兩種微量元素等方面能夠達到國家推薦標準」,「2015年年底的這一比例是34%」。

看到一個剛過半數、甚至另一個連半數都未曾達到的百分比,我們不禁要問,陸媒所認為的「喜憂參半」中的「喜」到底是從何而來?難道說,給孩子們提供了5年的美其名曰的「營養餐」,最終所要實現的目標只是半數達到標準?更不可思議的是,「中央財政累計投入了1591億元專項資金」,卻為何只能「推薦」一個營養標準,而不能確立、規範、並讓地方及各個學校嚴格執行一個標準?

上述平台對9,200多家試點學校進行調查之後,得出的結果是「含豐富蛋白質、鈣、維生素A的食物供給不足,如鈣攝入量符合國家推薦標準的學校僅占全部學校的14%,維生素A達標學校僅占40%,63%的學校鹽攝入量明顯高於推薦量」。可以看出,即便是國家推薦的標準,地方上也沒能做到符合要求。按照「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說法,此次或正是因為中央對地方沒有進行嚴格要求,才會造成下面各縣對「國家推薦標準」這一含糊其辭的政令「看著辦」。

既然是「看著辦」,也就意味著各縣領導及校方對財政撥款如何使用擁有著更大的自由度。而這些人原本在地方上就是權力不受限、向來稱王稱霸的,如今則更是有了充份的理由,對這筆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推薦標準」,讓中國億萬納稅人的錢堂而皇之的流向了領導們的腰包。

因此,我們不難想像,不僅是這個營養餐計劃;事實上,任何形式的扶貧款一旦撥下來,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然而在各縣的領導看來,相比2015年34%的達成率,如今已經有所提高,還超過了半數,這足以表明自己是在「大發慈悲」。於是,教育部有「黨組成員」理直氣壯地表示,「近日,陸媒有消息稱,國家為了消除貧困,於2011年啟動了一項『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使試點地區農村學生上學餓肚子、吃涼飯的現象基本消除,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身體素質明顯提升。」

儘管監測發現,這些學校的學生營養不良率「仍高於2012年全國6到15歲兒童營養不良率12%的平均水準」,並且提供營養餐的學校仍有近半數未能達到標準;然而,領導們對自己的職責範圍內本該做好、但其實差強人意的工作成果仍表示十分滿意。在就該項計畫舉辦的研討會上,主辦方甚至邀請一些來自偏遠地區的孩子,「為那些名列前茅的縣級政府頒獎」。也就是說,拿著老百姓的錢,讓老百姓的孩子吃上了夠標準的營養餐,在領導看來,已經是格外開恩了。而對於這樣的領導,我們怎麼能不感恩戴德?怎麼能不使勁兒點贊呢?

至於那些不達標,做的不好的,我們也只能呼籲,只能期許,「所有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的縣委書記、縣長到農村學校陪餐,瞭解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我們只能建議,「加快學生營養立法,……,對校餐規範、出資責任、問責制度、資訊公開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從「呼籲」和「建議」所呈現出的明顯矛盾中,我們不難看出,如果對一切形式的貪腐行為不進行問責,不通過司法途徑加以約束,那麼所有的期許也不過只是「水中望月」而已。

其實,對於此次發現的「近半數學校的營養餐不達標」的問題,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不足為奇。在一個因缺乏「權力制衡」而導致無官不貪的「一黨」獨裁體制下,中國難道還有不貪腐的部門、機構以及官方所涉及的領域嗎?只要是在權力覆蓋範圍之內,就能「貪」;萬一遇到名不正、言不順的時候,就製造機會、巧立名目,為「搶」提供一切可能。在這種情勢下,「扶貧」、「校餐」這些所謂的國家工程、民生專案會成為免受荼毒的例外嗎?

網路上一篇文章《中共「扶貧」「最後一公里」成貪腐重災區》指出,「中共貪腐官員利用各種機會中飽私囊,甚至將『黑手』伸向了貧困戶的『救命錢』、『活命錢』」;「據統計,在中共所謂的『扶貧』領域裡,2016年因貪腐被立案的就有1,892人,比前一年上升102.8%」。可見,「扶貧」這一旨在扶危濟困的事業,不僅未能喚醒領導們的良知,甚至只能讓他們的貪欲變得愈發膨脹、難以遏制。

道理很簡單,你若要把一筆鉅款交給原本就想將其私吞的人;顯然,無論你怎麼開導、勸善,他都不可能把這筆錢拿出來救濟他人。對那些看准了「有權即有錢」才來謀取官位的人來說,有錢不貪,豈不白忙一場?說到底,就是中共這個不受約束的政權、不受監督的政黨給一切貪財者提供了非法斂財的良機。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營養午餐不營養  7成學校餐盒蔬菜量過少
另類中國威脅  黑心商品禍延全球
學生飲食新調整 解決1/5兒童偏胖問題
央視報郭伯權主政部門9000萬貪腐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