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中國地方財政危機顯像化

人氣 966

【大紀元2018年01月18日訊】上周中國傳播比較廣的一條經濟新聞就是地方政府紛紛修改經濟資料,修改幅度之大,令人印象深刻。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將2017年預期的一萬億GDP調為6,654億元,調減幅度近三分之一。整個天津市2016年的GDP相對2015年萎縮幅度超過12%。內蒙也公開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人民幣,佔總量26.3%,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40%。而此前已經有遼寧省政府承認財政收入嚴重失實。

地方政府如此大幅修改經濟資料,相當罕見,但輿論反應並不強烈,因為公眾早已知道政府資料泡沫嚴重。但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時刻進行這種修正呢?修正後的資料是否就真的準確呢?有評論說,擠掉泡沫的重要原因是中央一直用GDP增長作為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那麼,現在擠壓原來GDP的水分,是否意味著不再如此呢?我認為不是,而是因為原來的GDP水分太大,在這個基礎上考核經濟增長不僅失效,而且無法讓中央判斷地方經濟的實際狀況。因此,對於那些經濟下滑嚴重、財政需要補貼的地方政府,不得不重新談判基數,同時把新的增長與中央財政補貼「掛鉤」,這樣才可能逼著地方政府採取實際措施維持一定水準的經濟增長。

這是否能真的激勵地方經濟增長,避免新一輪的虛報?我以為是大有疑問的,但調減原來GDP資料,確實反映了地方經濟和財政狀況的嚴重惡化,中央和地方不得不進行談判來緩解地方財政的危機,否則地方政府乾脆躺倒不幹,就會爆發政治危機。

在這一情勢下,中央政府採取什麼辦法來緩解財政危機,是今年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大看點。各方面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會不會出台房產稅。其實這個問題已經議論了相當長的時間,而且在一些地方進行了試點。那為什麼中央的態度還是不明朗呢?我最近就這個問題請教了一位朋友,他的看法令我信服。他認為今年出台房產稅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出台,效果也不會好,反而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房產稅之難,既有技術方面的,更有政治方面的。在技術上,房產稅的大部分無法從交易過程中扣繳。也就是說,如果房主拒交房產稅,政府很難辦。何況很多人都認為,拒交房產稅是有理可依的。道理之一,土地歸國家所有,而大部分商品房的價格中,已經包含了政府一次性拿走了的七十年土地使用費,再開徵房產稅,於理不通。更深層的道理是,房產稅在法理上應直接用於提高當地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因此,房產稅與地方民主監督的關係非常密切。也就是說,房產稅與流轉稅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這種直接稅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不擴大民主監督公共財政的前提下,硬性開徵房產稅,會有很大的政治風險。

那政府還有別的選擇嗎?一些人認識到,最大的可能就是加大「打黑」的力度,也就是向富人開刀。這就是當年薄熙來在重慶的辦法。這個辦法的政治風險也很明顯,但若沒有別的辦法,政府也只好選擇鋌而走險。但我相信現在不至於像薄熙來當年那麼蠢,而是會儘量用各種軟刀子。比如說,人民幣最近的升值,就是從出口企業多刮一層皮的辦法。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任慧夫

相關新聞
中共人大閉幕日投票表決現場一度騷動
解開樓市暴漲之謎 做空人民幣有內部勢力
抓江拋棄中共 亂局中的指明燈(完整版)
胥志義:中國正處於重大變化的前夜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