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帶著希望去未來

作者:方靜

在各種網路溝通、傳播工具與技術大幅進步的同時,人們反而更覺得孤單、疏離、徬徨。(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20
【字號】    
   標籤: tags: , ,

幫忙照顧妹妹的婆婆多年的外籍看護F,即將離開了!離鄉背井、遠離親人那麼長的時間,如今要回到故國,心情應該是興高采烈、樂不可支吧?!

誰料,道別之際,卻見F憂心忡忡、眉頭深鎖。問她想法如何?不諱言自己既期待又恐懼的矛盾狀況,甚至,恐懼還比期待多一些。

這是面對未來,有喜有憂的正常反應,我鼓勵F:別擔心!不著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與空間,事緩則圓,一切問題會否極泰來、漸入佳境。

其實,很多人都恐懼未來、恐懼改變、恐懼犯錯,恐懼那些意外、無法掌控的部份。我們都恐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無法達成目標、沒有變成更好的人……

因此,莫名的恐懼,製造出巨大、不必要的障礙,阻擋我們勇往直前、奮發向上,進而逃避現實、得過且過,致使錯失良機、痛悔不已。

面對恐懼,首先,應認識到它的普遍存在、不可避免,因此,無需過度擔憂。另外,恐懼讓人警醒,然而無時無刻的恐懼,只會摧毀我們的人生;往往恐懼之事,大多數可能不會發生,所以,正視恐懼,才有辦法消除它。最後,要堅信正向積極的力量,秉持這個態度對待,事情就會有轉機。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事情的結果未必都是順順利利、從心所欲;也不可能全部盡善盡美、如願以償 。但是,只要做到無愧於心,遺憾也好,痛苦也罷,都是生命的真實面貌,都可以接納與承擔,如此,不也是一種難能可貴氣度和智慧嗎?更何況人生本來就不完美,誰能無憾呢!

將恐懼放下,帶著希望去未來,是我想送給F的祝福。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說:「希望是支撐世界的柱子;希望是一個醒著的人的美夢。」恐懼無法使事情更好,希望卻可以。我們能夠做的是──每天懷抱希望,為夢想而全力以赴!@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著華人移民越來越多,美國的中國年味越來越濃,今年過年,一些美國華人希望能把中國新年的文化習俗和西方社會一起分享,希望華人的文化習俗能融入主流社會,和其他族裔分享自己的文化。
  • 我算是個很堅強的人吧,可是我一想起那個死神那麼悠閒地喝著啤酒,我卻在這裡忙個半死,結果我再也忍不住了,生病這麼久以來,第一次放聲痛哭。
  • 恩愛夫妻婚後11年努力才迎來第一個孩子,他們小心翼翼地照顧寶寶長大。沒想到2年後,媽媽的一個失誤導致兒子意外死亡。當爸爸趕到醫院見兒子最後一面時只說了4個字,讓媽媽淚如雨下,送上深情擁抱。
  • 將觀看神韻納入一年的家庭計劃,並成為鐵定的傳統活動,已逐漸成為西方社會的時尚。藥劑師Jennifer Pfaffenberger女士攜家人一行四人、三代,於2月10日下午一起觀看了神韻北美藝術團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的Murat Theatre 的演出。她說,這已是她連續三次觀看神韻了。
  • 2月3日大華府地區舉辦「《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與三億退黨大潮的影響」研討會。以下為李祥春博士於會上的發言。
  • 吉他演奏家尼曼尼亞·瑞比克(Nemanja Rebic)來自塞爾維亞,現定居紐約。一把吉他,伴他走天涯。他用心演奏,表達超越言語的情感。
  • 寶寶堅持不懈展示自己臉上的快樂表情,將人們的心都融化了。
  • https://pixabay.com/photos/woman-beauty-fashion-portrait-6676901/
    以後每天晚上,看著燈下的影子都是這種形象,他又想不出是什麽原因,自己也被嚇得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該怎麽辦。
  • 唐中宗在位時,有一個料事如神的僧人,凡是他預言的事,最後都會應驗。古籍上沒有記載他的法號,只稱他為「門僧」。歷任四朝的宰相唐休璟很敬重他。
  • 我們需要鍛鍊自己發展出先苦後甘的能力,等到慢慢走過痛苦煎熬的情緒之後,生命的其他可能性就會自然而然在面前呈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