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黃花雨阿勃勒 見證台灣荷屬時期歷史

每年5、6月是阿勃勒盛開的季節,全台各地都可以看到阿勃勒的金黃花串隨風搖曳。(楊智凱提供)

人氣: 30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孟憲騰南投報導)每年5、6月是阿勃勒盛開的季節,全台各地都可以看到阿勃勒的金黃花串隨風搖曳,如花雨般灑落一地。看到這美景,路人不但駐足觀賞,更拿起相機拍下這浪漫的景緻。不過,許多人以為阿勃勒僅僅是景觀樹種,其實阿勃勒不但可以食用,還可以充當肥皂,更是以前荷蘭人在台的重要戰略物資。

南投縣中興新村金城社區的阿勃勒目前已經開花結果,仰頭一望一串串棕黑色臘腸般的夾果掛滿枝幹。台大實驗林研究人員楊智凱表示,阿勃勒的夾果內有瀝青狀的果肉,甜甜的有些異味,可以食用,只是有些人不太習慣這種味道。阿勃勒在唐朝就傳入中國,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提到︰「阿勒勃生拂林國。狀似皂莢而圓長,味甘好。」

「阿勃勒」,一聽這名字就讓人感覺到,這是台灣植物界的新住民。楊智凱說,原產於阿拉伯波斯的阿勃勒,原名叫阿勒勃。明代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時將名字誤寫成阿勃勒,這個阿勃勒也就將差就錯的沿用至今。阿勃勒除了食用外還有其他用途。楊智凱表示,阿勃勒還有一個名字叫波斯皂莢,也就是說它和無患子一樣都有大量的皂素,可以當作洗滌劑使用。

許多人以為阿勃勒僅是景觀樹種,楊智凱澄清說,阿勃勒生長快速,質地又好,樹材甚佳。台灣地區的阿勃勒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為製作大砲的基部和農具而引入台灣的。西元166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原想在澎湖成立貿易站,卻因為當時的明朝軍隊已在澎湖從事季節性的駐防而作罷。

1624年,荷蘭人轉而到當時未有實質政府統治的台灣大員,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安平區設立據點。這時東印度公司就從印尼的巴達維亞引進阿勃勒,並在殖民地區大量種植,阿勃勒快速成材可以拿來當船料和農夫的農具,在墾荒的時期發揮很大的作用。當時荷蘭人用印度語Ca-bur-num稱阿勃勒。

時至今日,阿勃勒仍是台南的重要樹種,無論在台南大學、成功大學、歸仁文化中心以及台南高鐵站,都可以欣賞到它隨風搖曳的金黃花浪。下次在全省各地看到阿勃勒的花雨時,可不要只覺得浪漫,更要知道這個台灣植物界的新住民,不但用途很大,而且見證過台灣的歷史。

一串串棕黑色臘腸般的夾果掛滿枝幹。
一串串棕黑色臘腸般的夾果掛滿枝幹。(楊智凱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