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瞇眼爸的育兒筆記】不打擾,培養專注的孩子

當小孩操作玩具、教具時,不妨可以退開來,成為一個穩定的輔助者。(瞇眼先生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65
【字號】    
   標籤: tags: , , ,

我是在鄉下長大的孩子,因為爸媽忙於工作,從小是外婆在帶養我,每當外婆忙於家務時,我就一個人自由的在院子裡玩耍。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常常拿著放大鏡觀察動植物,一看就是1、2個小時,我也會利用放大鏡聚光的能力,把陽光集中在一個點,將落葉燒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洞。

有時候,我也會拿著自己的小榔頭,這邊敲敲、那邊敲敲,四處做著自己的研究。偶爾大人不注意,我還會偷拿一顆方糖,放在院子的角落裡,看螞蟻是怎麼一點、一點把糖搬回家的。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這種不被打擾的時光,讓我可以自在的、慢慢的觀察事物。長大後我才發現,這些經驗其實也是一種專注力的練習,對未來的求學與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有了以上這段的經驗,在成為爸爸後,我也常提醒自己,要保留孩子「不被打擾」的時光。

在女兒堆積木、玩玩具時,我會先陪她玩一陣子,讓她知道爸媽隨時能回應她的需要。然後,我會不經意地離開(比如去洗手間或倒杯水),讓她自己嘗試、體驗,留給她「不被打擾」的時間。慢慢地,孩子會發展出自己遊戲的模式,專注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很多孩子都「集眾多長輩的寵愛於一身」,在許多大人的疼愛、關注下,孩子在操作玩具時,大人常常都投入了過多的互動,熱鬧開心之餘,卻也失去了培養孩子獨立、專注的機會。下次小小孩操作玩具、教具時,不妨可以試試看退開來,成為一個穩定的輔助者,經過示範後,就可以在旁邊默默的關心、陪伴,留給孩子一段不被打擾的「專注」時刻。@*

點閱【瞇眼爸的育兒筆記】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資訊爆炸、瞬息萬變的商場中,專注力成了能否致勝的一大關鍵。創建「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就是一種提升專注力的技巧,簡單易用、效果出奇。
  • 跑步對身體的好處可不只瘦身。董氏基金會近來調查學生運動習慣發現,每週跑步3天以上的學生,不僅專注力、胃口都變好,也比較容易入睡。
  • 靜觀養育:以平和的態度對待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壓力、幫助孩子化解焦慮、提升專注力是最近很流行的育兒理念。
  • 二三十年前,放學後孩童娛樂的方式並不多:去朋友家玩或有限的電視節目或看書,有時一整天看書,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專注力很強。現在的孩童生活在充滿紛擾的數碼世界:各種電視劇、電腦遊戲、手機短信,或者,手機應用的通知、父母在另一個房間打電話等等,孩子只剩很少不被中斷的時間來閱讀或做功課。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