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治年、姚久安:華人健康狀況被誤解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9年11月26日訊】紐約市是亞洲地區以外最多華人聚居的城市,華人人口急劇膨脹至超過800,000人,相等於全美華人人口的16%。然而,華人社區雖然可以快速增長和持續不斷發展,其多元性及獨特的文化挑戰卻經常受到忽視、過份簡化及誤解。

問題主要源於普羅大眾對被譽為「模範少數族裔」的華人及其他亞裔美國人的誤解,覺得華人與其他少數族裔比較,都是有較高的教育程度、更健康的身體和更為富有。

這種想法、一如您可能亦已經知道,其實是完全不正確,而當大家揭開這種形象的外層之後,社區的殘酷現實就會被展現,包括仍在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醫療護理白領域,進行掙扎。

除了是費用問題之外,紐約華人面對的眾多障礙,包括工作、照顧子女,以至交通問題,都是令大家難以獲得優質醫療護理服務的原因。

由超過2,500位、為超過700,000名大部分來自低收入移民社區病人提供服務醫生組成的非牟利網絡「和諧社區醫療大聯盟」(SOMOS)發表的「華人健康狀況」報告,是在全市各地向數以百計華裔醫生及病人所做的一次史無前例調查而完成,揭露了華人社區面對的健康落差,及文化、經濟及制度所設下的障礙,令他們可以獲得基本醫療護理服務的途徑被削減 – 而導致我們社區內有不少人都要面對毀滅性的健康後果。

那麼,這份紐約市華人健康狀況報告究竟讓我們知道了什麼的問題?

第一,我們知道了紐約的華人並不是好像他們自己所想的那麼健康。事實上,接受調查的300名華裔病人中,有80%的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及有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他們之中,其實有接近70%的人曾經被確診出現一種健康問題,主要原因,是很多華裔病人對自己的健康,都有一種安心的假切。

第二,語言、文化,及對健康的認知,都在華人社區為病人尋求護理的途徑之上,成為了主要的障礙,超過60%的華裔病人欠缺英語能力,而有超過50%的病人宣稱,他們在求診時,都不太明白自己會説華語的醫生說的東西。那等於說,欠缺對健康問題的認知及文化上的誤解,往往會造成病人沒有遵從醫療指引、不接受自己染病、及醫生與病人之間整體上出現不協調。

報告最後發現,西醫和傳統中醫(TCM)的治療方案不協調和欠缺平衡,往往亦會妨礙了病人獲得適當的護理。雖然華裔病人都平均地接受西醫和中醫的治療方式,報告發現傳統的中醫治療,有時候會阻礙了病人接受適當的醫療照顧,因為這些病人相信自己可以自行服用中藥去解決問題,而沒有告知自己的西醫在家的情況,或是沒有遵從自己醫生的指示。

所有這些結果都顯示我們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提升華人社區的健康問題。不過,如果我們願意投入工作的話,我們是可以令問題改善的。

為了要為不斷增長的紐約市華人人口建設一個更健康的未來,我們需要延續紐約州的優化醫療補助奬勵計劃(DSRIP),以便可以繼續建立這個以病人為核心、又能降低成本及提供更優質護理的系統,這等於說,以過去4年的成功作根基,繼續創新照顧病人的系統,為我們市內最易受傷害的社區病人,提供迎合文化背景需要、及具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

另外,在和以社區為根基的機構(CBOs)、特別是那些專責社區外展的華人組織,建立伙伴合作關係的同時,繼續建立強大的社區醫療服務人員(CHW)計劃,亦是至關重要,這等於説,除了要向醫療護理網絡及以社區為根基的機構作出更多投資及提供更多政府部門予以支援之外,亦需要對現有的社區醫療護理服務人員計劃提供更多公共資源。地方民選官員和政客在全市各地華人社區就創立這些伙伴合作關係固然重要,我們亦需要在醫療護理提供者及地方社區組織,在擴大營養計劃及為低收入華人家庭加強獲得健康食品途徑的合作關係,予以加強。

最後,我們更希望可以增加對健康教育方面的撥款,提供的健康資訊不單只是中文,更要有著不同的中國方言,以便可以接觸更多不同年齡的紐約華人,對健康知識及文化背景的認知予以增強,可以減輕華裔病人與醫護人員之間的疏離關係及欠缺互信,從而改善落差及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

在未來數年,我們可以透過介入、創新、和整合,利用這份報告的結果,與州政府及市政府合作,提供迎合文化背景需要的護理,並在紐約市建立一個更強大、更健康的華人社區。而透過這種關鍵的合作伙伴關係,我們將建立和擴展一個可以持續的創新架構,來應對及解決問題,確保沒有紐約市的華人遭到漠視。

陳治年醫生(Dr. Henry Chen)是和諧社區醫大聯盟(SOMOS)的總裁,這是一個在紐約市擁有2,500名醫生的網絡,致力為超過700,000醫療補助參加者及低收入家庭提供服務。

姚久安(Jo-Ann Yoo)是亞美聯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的行政總監,這是一個會員制的組織,與代表及支援泛亞社區的超過60多個非牟利機構合作。

注:此文作者為陳治年內科醫師、亞美聯盟行政總監姚久安(Jo-Ann Yoo)。◇

責任編輯:家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