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2月04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紀元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給孩子的反饋也要隨之變化。你知道不同年齡的孩子應該給予他們怎樣不同的反饋嗎?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不同的反應或表達,而給出不洽當的反饋時,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偏差行為,或是阻礙了他該發展出來的行為。
當你受到傷害的時候,是否能意識到這是老天要給你一個更大的禮物,是否能放下怨恨的心,能不能原諒傷害過自己的人?
歐美、台灣的嬰兒發展指標都有很具體的標準。
例如2~3個月嬰幼兒的姿勢及粗動作發展:
1.俯臥時頭可抬起90度
2.側臥時可以翻回成仰臥
3.俯臥時手可支撐胸部一下子
4.頸椎更加堅固
另外,2~3個月嬰幼兒的視覺及精細動作發展:
1.雙手可在胸前接觸
2.會看手中所抓的物體
3.手會張開,不再緊握
嬰兒發展指標:雙手可在胸前接觸
就是雙手可以在胸前交叉了。一個人在走路的時候,如果只能左手與左腳,右手與右腳同時抬起的話,感覺很怪,因為正常都是左手與右腳同時抬起。大腦的不同區域控制不同的手腳,如果這些區域不能互相交流的時候,就可能導致左右手腳的不協調。
如果,2~3個月的嬰幼兒左右手可以交叉了,就說明孩子的神經發展比較正常,大腦的不同區域之間可以交流了。這是觀察孩子發育正不正常,非常重要的指標。
很多孩子先天發育有問題,而父母不知道,只是覺得孩子還小,有些事情做不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導致發現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嬰兒發展指標:會看手中所抓的物體
意味著手眼協調能力已經可以非常明顯地被觀察到了。孩子看到物體,大腦會通過神經指揮手去抓,如果能準確地抓到,這是神經發育正常的表現。
如果孩子能看到物體,但手總是抓不到,一個可能是眼睛有問題,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手的協調能力有問題。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孩子以後可能無法生活自理,無法照顧自己,家長要一輩子照顧他。
很多家長誤以為幫孩子做事情,可以快一些,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你剝奪了孩子的神經不斷重複練習的機會。
但是你要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不要直接說:「這是你的事,爹娘不管了。」要溫暖地鼓勵孩子,「看,你今天可以做到了什麼什麼,太厲害了!」
我在教養孩子的時候,經常對他們說,「想當年你是躺在那裡,手也不能動啊!可現在已經能寫字了,真了不起!」孩子就很受鼓舞,變得更有自信,就會把字寫得更好,做一些能獲得媽媽表揚的事情。
「手會張開,不再緊握」,就是孩子對手掌肌肉的掌控能力比較能「隨心所欲」了。如果他抓到一個東西,一直不放手的話,說明對手掌的控制能力還有問題。
如果孩子能抓到一個東西,可以放開,然後再抓到,就是發育正常了。能放能抓,這是衡量小孩肌肉神經發展的指標。同樣的,能收能放也是家長養小孩,以及夫妻相處的重要原則。
家長有的時候要「放」,讓孩子出去玩耍,游泳啊、跑步啊,完全無憂無慮地玩。然後也需要「收」回來,學習功課呀等等。
2~3個月嬰幼兒的社會互動認知及行為情緒發展:
1.認得出媽媽
2.當抱起來對他(她)說話時會停止哭泣
3.會轉頭注視附近正在說話的臉
寶寶認得出媽媽嗎?
就是嬰兒看到媽媽很開心,甚至有微笑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來,沒有媽媽和媽媽出現的時候,嬰兒的反應完全不一樣。或者有的時候,當媽媽抱著的時候,孩子特別的乖巧,特別的安靜,但換了別人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說明,嬰兒能認識媽媽,他已經知道了媽媽與其他人是不同的。
以上這些都是兩三個月嬰兒需要發育出來的能力。
千萬不要用電視照顧小孩
有些父母非常忙,就打開電視,把孩子放在電視前,自己可以有時間做些其它事情。那麼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好事呢?我認為,這樣去照看孩子的話,不是太好的事情。
有一些研究發現,出生才幾天的孩子,把他擺在電視機前面,就會變得很安靜。孩子會把頭扭過來,一直盯著有影像和聲音的地方看。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嬰幼兒的腦神經剛剛開始發育,像一個幼苗一樣,接收東西的容忍度很短,他的注意力很短。而電視的畫面轉換速度非常快,剛好符合孩子的大腦需要,孩子就被不斷變換的畫面所吸引,變得非常安靜。
我是很注重胎教的人,自己懷孕之後,就把家裡的電視請出去了。一直到孩子上小學了,家裡還是沒有電視。
有一種說法,就是擔心孩子從小就沒有接觸電視和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但是長大之後,如果突然接觸到這些電子產品,反而更控制不了自己,更容易沈浸在這些東西中了。
我認為,即使大人不讓孩子看電視,也不可能像關籠子一樣把他們都關起來。大人也要使用電腦等電子產品,還有電影院,自己的手機也能看視頻和聽故事。
不要擔心不買電視,或者不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就沒有話題或者交不到朋友。關鍵是不要讓他獨自坐在那裡就好,而是大人要與孩子分享,一起享受那個過程,然後共同討論,這樣孩子就會有話題。
電視基本上是單向的,沒有互動。而且還有研究發現,給孩子看的很多卡通影片,每2秒就有一個暴力鏡頭,或者暴力語言,或者暴力的色彩。所以孩子泡在那個環境,他會好嗎?
最後強調,千萬不要用電視來照顧小孩。#(待續)
視頻: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15):不同年齡的孩子要給予不同的反饋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月25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