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3月30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紀元
孩子每一件事情的突破,都是意外的驚喜!你知道三個月以內的嬰兒要經過多少考驗才能健康地活下來嗎?難怪小寶寶滿月和百天時,整個家族都要一起慶祝!另外,長大了的孩子的情緒反饋很重要,家長要關心孩子身體感知能力的發展。
以前老師教我寫文章的時候,告訴我要把心靜下來,把耳朵打開,聽聽花在開放的聲音,那個草從土裡長出來的聲音。孩子只有5、6歲的時候,真的是能聽得到的。他會告訴你,會很認真地和你點頭。你會感覺到生命本身是愉快的,就像一朵花。不過,現在華人父母對孩子的心智、情緒、心理建設方面基本是空白的。
一出生就在闖關
當孩子這種很細膩的觀察被開發出來的時候,孩子是愉悅的,他發現在生活的每一個地方,都會有意外的驚喜!
孩子每一個能力的突破,都是一件意外的驚喜!因為孩子能活下來,都要經過很多考驗。記得我生第一個孩子在住院的時候,有另一位臨床的媽媽也生下孩子,但這個孩子沒能闖過幾個關就過世了。
醫院裡面有新生嬰兒科,要照顧出生3個月以內的嬰兒。我也問他們為什麼除了小兒科,還要有新生嬰兒科。他們說,在出生後3個月以內有太多的事情,會導致孩子生病、死亡,或者遺留下一輩子的病症。
新生嬰兒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嬰兒在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媽媽的體溫下,一下子來到外界,周圍的溫度一下子下降了。有時還會嗆到,處理不好,有東西進到嬰兒的肺部裡面,那可就麻煩了。
有些孩子還有天生的黃疸,黃疸太高的時候,可能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還有些媽媽一開始就被感染了肝炎,而這些病毒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胎兒。所以,嬰兒出生後,有經驗的醫生都會做一些詳細地檢查。
對孩子來說,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古代人說孩子過了滿月,一定要慶祝,祝賀孩子過了難關。對母親、對孩子來說都是「鬼門關」。
成長看似容易其實不易
我們不要把這些不容易的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否則,你就不會感恩,不會太謙虛,你也許會認為大家都是這樣,沒什麼特別。但有一個正常的孩子,確實應該是一件很感恩的事情,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我以前做醫生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因為腦部受傷,四肢行動困難。他當時去醫院接受訓練走路,我看到他咬著牙,使足了全身的力氣邁出一小步。我當時看了非常地感動。我想他其實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就是一輩子坐輪椅,現在有電動輪椅,哪裡都能去。你上公共交通工具的話,大家都會幫你。他實在也沒有必要這麼地辛苦,好像每邁一步都是千斤重。
第二個選擇就是自己努力去訓練行走,不坐輪椅,願意去挑戰自己。
我當時就問自己,一個不到7歲的孩子,他願意去挑戰自己,那我們這些已經年長的人是否還有這種熱忱,對生命的熱忱?
有時候,看到這些自己都覺得挺慚愧的。而後,就會鼓起更大的力量,去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孩子有沒有情緒反饋?
大的原則,我們都介紹了。我們要知道,我們和孩子是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家長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在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孩子看起來有很多的不足,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你只要換一種觀念,其實孩子每一天都有驚喜,每一天都有進步。你看得到他的進步,也意味著你也進步了。
在嬰兒四五個月的時候,孩子會有身體覺知能力,就是身體被洗乾淨了,或餵飽的時候等等,他會有一個情緒的反饋,像開心吶,或者像是笑的聲音。如果沒有這些反饋,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肯定出了什麼問題。
以前,英國有過一個病例。有一個孩子進入小學後,突然莫名其妙地肚子痛。父母覺得可能是飲食出了問題,領著孩子去看醫生,胃腸科醫生也檢查不出來什麼問題。沒有感染、沒有炎症,但還是痛。休息了,也沒怎麼減輕。
孩子肚子痛的背後
這個肚子痛一直持續,後來影響了孩子上學的意願。從肉體檢查、從器官檢查都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就要回到精神層面去找原因了。
通過很多方式,例如:畫畫、一起遊戲、一起看以前的照片等等,但都沒有找到原因。父母也都是很紳士,很想照顧好孩子的那種人。後來,心理醫生就找到更早時期的原因。
英國有完善的保姆系統,管理是很嚴格的,可以查找到以前的記錄。醫生發現,孩子在嬰兒的時候,白天被送到保姆家裡照顧,晚上帶回家。
最後發現,保姆本身沒有大問題,但保姆的先生有問題。保姆的先生在這個孩子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用一種東西虐待孩子的肚子。孩子完全看不到外傷,也沒有瘀傷,但不是那個孩子在那種年齡應該承受的身體的接觸。而且,那個虐待持續了很長時間。
最後,那個保姆的先生因為虐待孩子而被繩之以法,被判刑了。
孩子是否發炎,不是通過一兩次檢查就能發現的,因為有很多細菌是不知道的。當確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傷害,用藥就會不一樣,對孩子的要求也會不一樣。父母知道孩子在4、5個月大的時候被虐待過,身體上有非常不舒服的記憶。
那為什麼,直到上學了,孩子才開始肚子痛呢?是因為當孩子長到一定年紀,有更嚴峻考驗的時候,例如他的功課壓力,或者小朋友之間有爭吵的問題。他的身體承受不了壓力,就從他最弱的部分爆發出來。後來經過了滿長時間的治療過程,孩子才康復過來。#(待續)
視頻: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24):如何幫助孩子感知身體能力的發展?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3月28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