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動畫到油畫家 廖宜常用畫筆找到生命出口

「洄」廖宜常油畫個展,2日舉行開幕茶會。(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5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08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北漂青年廖宜常即日起在百年宅邸的三秀園舉辦他在雲林故鄉第一次的個人油畫展「洄」。 展出他返鄉一年多來實地速寫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他離鄉20多年魂牽夢縈的故鄉景象,有綠色稻田、鄉間老屋、溪流田野,夕陽下的天光景色,他用畫筆描繪故鄉的美,及對故鄉的思念,展期從8/1日起到 8/30日止。,地點在大埤鄉的三秀園雅集文化協會展覽室,每週四-週日10:00-17:00,歡迎對油畫有興趣的朋友前往觀賞。

百年宅邸三秀園的一角。
百年宅邸三秀園的一角。(廖素貞/大紀元)

發現喜歡塗鴉的自己

廖宜常,1974年生,雲林縣二崙鄉人,從小跟著父母在台北長大,小時候最喜歡過年的時候及寒暑假可以回到鄉下,和阿公阿嬤生活在一起,因此從小就很懷念鄉下的風景,幾年前,90多歲的阿公因病去世,對他衝擊很大,更讓他體認到生命的短暫,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我要的是什麼?」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電腦動畫組畢業的廖宜常,曾任香港蘋果日報影像設計主任、壹傳媒動畫、動畫指導,瑞昱半導體、資深介面設計師,及展雋創意、產品設計總監兼共同創辦人。廖宜常說:「過去的20年我都在做電腦繪圖的相關工作,都在做別人要求的事情,從來沒有自己的聲音,直到阿公去世,我才意識到生命是很短暫的,我不希望自己空白的存在,沒有留下任何足跡。」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廖宜常終於發現自己是那個從小就喜歡塗鴉的孩子。

重拾畫筆 出國深造 堅持現場完成畫作

開幕茶會,廖宜常分享他重拾畫筆的心歷路程。(廖素貞/大紀元)

為了重拾畫筆,崇尚古典藝術的廖宜常,二年前(2017年)曾到西班牙巴塞隆納藝術學院深造,接受最嚴謹的學院訓練,他說:「在那裏我看了很多城堡及不同的人種,但心繫的還是家鄉的稻田和紅磚屋,鄉下是我最好的回憶,所以去年我回來了,在西螺成立『和平畫室』。」從此開啟了他踏訪故鄉寫生之路。他一開始騎著腳踏車,到處寫生,後來改徒步旅行,走到哪,畫到哪。就這樣在朋友介紹下跟三秀園結了緣,才促成了這次的畫展。

廖宜常說,阿公的過世,也影響了他創作的方向,目前他的作品90%都是現場完成的,對他而言就是把握當下,活在當下,只有在當下他才能把現場的感動及變化畫下來。

畫作最迷人之處

開幕茶會與會貴賓雲集。(廖素貞/大紀元)

這次畫展策展人,也是三秀園雅集文化協會總監傅恩弘表示,廖宜常在歐洲學畫時,總是魂牽夢縈台灣的一切印象,如綠色的田野、鄉間老屋、溪流田野,自從返回雲林之後,這些想像中的事物都成了他的題材,而廖宜常的油畫作品最迷人之處,在於景物霎時光影的捕捉,如陽光下的溪野、廣闊田野上的光影折射,描繪的是畫家對於當下氣氛的感動。

雲林縣美術界資深老師陳誠說,從今天開幕茶會來賓之多,就知道廖宜常老師的畫一定是很不錯的,他的畫有寫實的、也有很細膩、很奔放的,無論在構圖、空間、筆觸、色彩都非常好,但因為都是小品,如果能夠畫大一點,就更能看出他的功力。

陳誠老師(左)致詞讚賞廖宜常(右)的畫作無論在構圖、空間、筆觸、色彩都非常好,連畫框都非常的講究。(廖素貞/大紀元)

萍風藝術學會創會會長穆緒薈老師說:廖宜常老師的畫處理得最好的就是光線和陰影,從他的作品「密林」可以看出來:在密密麻麻的樹林裡,他把遠近的空間處理得很好,在近處可以看到樹影,遠處可以看到從樹梢上透進來的光線;不光是這樣,他對夕陽、晚霞,霎那間的光線也捕捉得很好。

廖宜常(左一)和與會貴賓,陳誠老師(中)西螺國中校長許美珠(左二)世薪美術社 負責人陳建儒(右一)。
廖宜常(左)與萍風藝術學會創會會長穆緒薈(右)老師切磋畫作。(廖素貞/大紀元)

穆老師更讚賞廖宜常的畫風:他很平實,年輕人的繪畫就應該這樣,不要標新立異,或追求短暫的出風頭,平平實實的畫,畫久了就會把自己的精神畫出來,每個人畫到最後都不一樣,可是廖宜常的畫確有一股精神,就是充滿生命力!從他的畫可以看出來他有很扎實的基礎,相信未來一定是個大畫家。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