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港人分享歐洲各國疫下見聞

意大利去年 3 月成為首個爆發疫情的歐洲國家。圖為北部重災區之一米蘭,封城令下街上幾近空無一人 (Photo by Vittorio Zunino Celotto/Getty Images)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英國大紀元特刊】(文|文苳晴)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早前分析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新冠病毒)疫情下「全球常態指數」(另見報道),指香港在50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一,反映港人已經重回疫情爆發前的正常生活水平。但所謂正常,各人所見不同,《大紀元》訪問了四名疫情前後移歐港人,聽他們分享在英國、荷蘭、瑞士和意大利的疫情見聞和生活。儘管四人抗疫思維有所不同,但都一致認為封城是最為令人絕望。

居意港人:坦言封城痛苦不堪

本身在港從事設計行業的Jasmine,去年3月隨意大利籍丈夫返回其出生地米蘭定居,剛巧遇上當地疫情大爆發,「整個意大利北部都是愁雲慘霧。」她回憶起自己經歷了痛苦不堪的一段時期,當時米蘭由於疫情嚴重,封城令期間兩人幾近足不出戶,感覺像坐監一樣,「就算有丈夫陪伴,整個人都好黑暗,想念香港是當然。但見到當地新聞畫面很多人確診住院感到壓抑。我的鄰居中有一對老夫婦雙雙染疫去世,我們的情緒很波動,至今仍未平復。」

Jasmine指,疫情一浪接一浪,感到不厭其煩,移居意大利是想遠離香港的煩囂和政治混亂,結果反而體會到另一種恐怖,「過一段時間感染數字下跌,以為疫怖可受控,但過數星期又有一新波疫情,完全停不了。」她坦言意大利要一直到7月在2020年歐國盃中擊敗英格蘭奪冠,國民才迎來久違的笑容,「這象徵意大利最糟糕時期的結束。」

目前意大利疫情基本受控,不過備受爭議的「綠色通行證」健康證明已正式生效,新證明對未接種疫苗的人進行一定的自由限制,包括進入電影院、博物館、餐廳等。Jasmine形容此舉是不公平,有很多人是不適名接種疫苗,「部份老人家是長期病患,醫生都不建議接種。為了所謂的防疫,要這樣奪去別人的自由嗎?」

無論如何,Jasmine只希望疫情儘快消失,生活可以變得正常,像疫情未爆發前一樣,不需再戴口罩去享受每一日。

居英港人:形容封城像末日電影

本身在港從事銀行行業的Dale在今年2月持BNO簽證來英國定居,當時仍正值英國封城,居住在倫敦的她形容是「末日電影中28日後的死城狀態」,只有超市等必要商店可以繼續營業,平時人來人往的街道上空無一人,「哪裡都去不了,我試過被警察盤問離家原因,其後被要求儘快回家。」她當時整天留在家中,雖然靠自由工作(Freelance)能夠維持收入,但購買東西都只能在網上訂購,令她情緒非常失落,「英國本身的天氣又不好,加上疫情又失控,我有一段時間晚上都睡不好,要靠酒精幫助睡眠。」

直至今年4月,英國因疫苗接種人數良好,宣佈陸續解封防疫措施,包括解除封城令,容許食肆、酒吧等設堂食。其後在7月19日撤銷所有與防疫相關的規定,酒吧、夜店重開,沒有任何限聚令,一切像回到前疫情時代,感染人數近日一直下跌。

Dale表示,隨著英國7月「大解封」,不同地方亦已逐漸回復正常,與香港在《經濟學人》中定義的正常生活水平所差無幾,但政府一直有消息傳出部分場所將來需要出示接種疫苗證明後方可進入,「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個人自由。」

最後Dale透露,她在英國的同事,有的感染病毒後卻一直無法完全康復,要跟後遺症奮戰,其中有人一直失去嗅覺味覺、經常頭痛昏眩等,雖然不是致命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表現,「他在感染前是公司最有幹勁的一個,但感染後一直都是死氣沉沉。」

居荷蘭港人:認為適者生存

圖為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平日車水馬龍的餐店悉數關門。( 文苳晴/大紀元 )

已移居荷蘭的前香港愛滋病社總幹事林振中(Duncan Lam)表示,荷蘭同樣經歷過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年初更因政府實施自二戰以來首次的宵禁導致多個城市爆發激烈示威,有病毒測試中心更被縱火燒燬。他指出,疫情所衍生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封城、限聚、禁堂食等,嚴重影響荷蘭經濟,「疫情讓向來安逸的荷蘭民眾無所適從,很多人頓成失業大軍,零收入,只能靠政府福利金生活。」

Duncan指,去年的聖誕節是非常不好過,疫情不斷,當地封城防疫措施再升級,更規定每個家庭每天只能接待二位訪客。另外,大量零售店關閉,街道蕭條冷清,「我老公說荷蘭的經濟從未如此差。我們兩個就在家中度過一個孤獨又感到絕望的聖誕節。」

香港人一向被認為是防疫群體,但Duncan是少數反對防疫的人,他指自己在荷蘭爆發疫情至今,都不會在街外戴口罩,僅在一些室內場所根據法例要求才戴,「適者生存,物競天擇,人類是要與病毒共存。」

居瑞士港人:指民眾已無視疫情

至於定居在瑞士德語區的港人Carol則表示,瑞士是歐洲疫情較輕微的國家之一,封城已經是今年5月初前的事,現今已經全國解封,更可以跨國旅行。她回憶封城時一片死寂,當時人們大多在外出時都戴口罩。雖然目前當局仍規定室內一定要戴口罩,包括餐廳、公共交通工具等,但絕大部份人已無視疫情,重回正常生活。

瑞士近一週平均有逾兩千宗感染個案,從香港的角度看,竟然在每天逾兩千人感染的情況下大解封,令人目瞪口呆!但從瑞士的角度看,每天只有單位數字感染,竟然需要封關隔離警戒,完全小題大作!Carol認為,不能拿國與國之間相比,「除了地理環境外(瑞士為內陸國,國土皆與鄰國無縫接壤),社會文化、民族性格和思想等都有極大差距。她續指,當地人已視病毒如無物,「我認識很多人都趁暑假出國旅行,包括我的老闆,但他們的前提是已經接種二劑疫苗。不過疫苗不是百分百的安全。」

另外,她指瑞士近日天氣炎熱,在烈日當空下戴口罩是不可能的事,「我近日從家中走去火車站的路上都不戴口罩了。一來街上空曠無人,二來真的很熱,不消數分鐘口罩已經濕透,如同虛設。」

被問到如何看待疫情,Carol認為疫情不會結束,「我覺得不會完,人們要學會與病毒共存。」

《大紀元》訪問四名居歐港人,分享在疫情下的當地見聞。圖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大廣場街道,商店全關,街上 行人寥寥可數。( 文苳晴/大紀元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