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安全感?心理師:問問自己為什麼害怕

作者: 尹依依

人氣 8423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扮演著很多社會角色,承擔著很多社會責任。我們在衡量自己的心理狀態時,也要對外界的環境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世界日新月異,一切都變得越來越不確定,這會影響到每一個人。

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也會被放大,這導致人人都想要擁有更多。要知道,從理論上來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擺脫「不確定感」,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他曾經在研究裡描述過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把世界看成是充滿野獸的叢林,危險無處不在;內心深信其他人都自私而且目的不純,所以寧願孤身一人也不與人同行;不願意信任別人,富有攻擊性;經常陷入強烈的焦慮和緊張狀態,看待事物悲觀,很難獲得愉悅感;總被內疚折磨,時常拷問內心;大多有點神經質、行事自私以及以自我為中心。

這是馬斯洛在一九四二年寫下的觀察,如今依然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在我們急忙給別人或者自己貼上「沒有安全感」的標籤的時候,不妨先思考一下渴望安全感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很簡單,是因為害怕。害怕外界的不確定因素,也害怕自己應付不來,害怕自己孤身作戰,找不到戰友共同面對,害怕陷阱就在腳下,害怕跌倒後無法翻身……害怕的確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讓我們時刻活得小心翼翼。

沒有誰的人生是足夠安全的

李其是個正經八百的富二代,父親白手起家,資產遍布全球,還上過富比士富豪榜。父親的發跡,是在他青春期的時候,他眼看著自己家從門可羅雀逐漸變成了門庭若市,家裡的房子也從小平房一步步換成了大別墅,還逐漸有了司機、保鏢和管家。他慢慢習慣了出門前呼後擁,跟著一大群人。

但是,每當處在封閉空間時,李其就覺得害怕,最嚴重的時候甚至不敢進電梯,他覺得無比恐慌,以至於無法呼吸。這是幽閉恐懼症的典型症狀。他因此前來尋求心理諮商。

進入診間後,他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心想,這不就是霸道總裁的常見臺詞嗎?我說:「我知道。你是我的病人,因為有幽閉恐懼症,所以前來尋求幫助。」

在心理諮商中,李其表現出了強烈的牴觸。他認定,我的目的不純,是抱著獲取金錢的目的想要走入他的內心,所以經常臨時取消諮商預約。當然,我也絕對不會勉強。個案必須要具備主動性,先過了自己那關,我才能幫助他們。

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大約10次心理諮商後,他才慢慢打開心扉。他一直覺得壓力很大,父親工作十分忙碌,對他的要求也非常高,經常以接班人的標準處處挑剔他。父親還一直告誡他:「外面的世界很殘酷,每個人對你的錢都虎視眈眈,若能力不夠強大,就會毀掉我苦心打下的江山。」

叢林法則第一點就是不能相信任何人,但是他的身邊總是有很多人。他在隨從面前傲慢無禮,每次遇見陌生人也都趾高氣揚,但是內心其實總擔心別人是因為他父親才對他百般容忍,害怕自己永遠不可能會有父親那樣的成就。為此,他一直小心翼翼,處處懷疑猜測,活得很累。在每一段關係裡,都習慣用錢去買真心,得到之後卻又懷疑對方的真心。

所謂的真心,在我看來就是同理他人,如果自己不付出,也就不可能得到。期待值過高,自信心太低。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壓力,讓他每次處於封閉空間時,就覺得氧氣不夠,最終得了幽閉恐懼症。

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和持續對別人和自己的懷疑,會給人造成極大的焦慮,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被害妄想症、精神分裂、幻聽、幻視等問題。為了保護自己,有些人會選擇把內心包裹起來。但是如果不打開自己,就不會有安全感。

然而,知道了這些道理後,李其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如今的他依然擁有在常人看來無法企及的財富,但他的問題卻比平常人要嚴重得多。他可能終生都無法擺脫父親的財力和威嚴帶給他的壓力。終其一生,他如果選擇了接受這筆財富,就要努力在人前假裝強大,人後卻無言痛哭。

而如果金錢始終是他和別人交換真心的阻礙,那就意味著,他也永遠無法得到溫暖的結局,這就是現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被心理諮商師「渡過」,但確實,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渺小而不安的內心在暗地裡默默生長,這真的和你是誰無關。

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總覺得沒有安全感,該怎麼辦呢?

第一步,還是要自我察覺。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我會這麼沒有安全感?」「為什麼我會一直害怕?」「害怕時,我的行為習慣是什麼?是大聲嚷嚷,還是冷靜思考、安撫自己?」越多的自我對話,就越能說明你找到自己內心的癥結。這也是心理諮商師最常用的行為認知法。很多人說心理諮商就是聊天,但其實,心理諮商師也是在幫你和內在的自己建立溝通。

第二步,是思考害怕這種情緒的意義。我們在未知或者不可控的情況下,難免會感到害怕。但是,本能的感受和實際生活情形是有差異的,真的有必要這麼害怕嗎?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面對「未知以及不確定」後的過激反應,有可能是原生家庭埋下的種子。然而,真正的勇氣是什麼?就是知道自己害怕的地方,然後能小心安撫自己,繼續勇敢前行。

在學習新技能的時候,失敗和挫折都是難免的,心理上的成長也是一樣的。不要指望一下子將不安全感打敗,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優勢上,而不是一味地關注和重複自己的脆弱。尋求幫助、表達情緒,然後原諒自己。

生活總是狀況百出,總有不能控制的情況,我們不能控制別人的評價,也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成敗。想要在一個不可控的環境裡控制一切,最後的結果就是和恐懼作伴,精疲力竭。

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從小就失去了視覺,在她的體驗裡,世界就是黑暗的,可以想像一下,這有多麼令人害怕和緊張,還有人比她更沒有安全感嗎?但她說過:「人類所謂的安全感,其實就是一種迷信,在自然環境中並不存在。想要避開風險,從長期來說其實更不安全。人生要不是一場勇敢的冒險,要不一事無成。直接面對挑戰,才是自由的靈魂。」

在乎安全感的人,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而剩下的人,他們並非擁有安全感,而是根本不相信安全感這個東西。當你不再執著地追求安全感,接受世界就是由不確定組成的,才能踏實地活在世界上。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本文摘自《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倫敦大學心理諮商博士帶你看清負面情緒的強大力量》,圓神出版社提供>

.你要的安全感 到底在哪裡?
.都會男女會客室:他對未來茫然,我沒有安全感
.研究:青少年同理心源自家庭中的安全感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孩子情緒隱憂 2成6不主動分享
爸爸的壞情緒將嚴重影響孩子的未來
父母情緒管理不佳 孩子易成遷怒對象
藝術治療 提高身心和情緒的健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