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伊維菌素用於預防和治療COVID-19感染的系統評價

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人氣: 95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1年09月19日訊】根據美國治療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在2021年7、8月雙月刊的報導(Ivermecti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to Inform Clinical Guidelines)中指出,重新利用的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可能對SARS-CoV-2病毒起作用。

數據源檢索了截至2021年4月25日的書目數據庫。兩位綜述作者篩選研究,涉及3406名參與者的24項隨機對照試驗符合標準審查納入。

證據發現,伊維菌素預防措施平均減少了86%的COVID-19感染。中等質量的證據發現,使用伊維菌素可以大幅減少COVID-19的死亡人數。在臨床過程的早期使用伊維菌素可能會減少進展為嚴重疾病的人數。明顯的安全性和低成本表明伊維菌素可能對SARS-CoV-2全球大流行很有助益。

迄今為止,很少治療有被證明可以降低COVID-19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雖然皮質類固醇已被證明可以降低嚴重疾病的死亡率,但幾乎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干預措施可以預防疾病、減少住院,並減少進展為危重疾病和死亡的人數。

伊維菌素是一種眾所周知的藥物,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為抗寄生蟲藥,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中廣泛用於治療蠕蟲感染。在治療疥瘡和蝨子方面,它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之一。伊維菌素的總劑量分佈顯然相當於使用在當今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伊維菌素的常用劑量(0.2~0.4毫克/ kg) 被認為對使用於人類極其安全。除了其抗寄生蟲活性外,現在還注意到它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特性,導致治療適應症越來越多。

自SARS-CoV-2大流行開始以來,許多觀察性和隨機研究都評估了伊維菌素作為 COVID-19感染的治療和預防方法。前線COVID-19重症監護聯盟(FLCCC)的審查總結了以下研究結果:得出結論認為伊維菌素對COVID-19「顯示出強烈的治療效果信號」。另一項最近的審查發現,伊維菌素將死亡人數減少了75%。儘管有這些發現,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最近表示,「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推薦或反對使用伊維菌素治療COVID-19,」並且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不要在臨床試驗之外使用伊維菌素。

伊維菌素已對多種RNA和一些DNA病毒表現出抗病毒活性,例如茲卡病毒(Zika virus, ZIKV)、登革熱(dengue fever)、黃熱病(法語:la fièvre jaune ;英語:Yellow Fever)等。Caly等人證明了在體外對SARS-CoV-2的特異性作用,其他推測機制包括抑制病毒複製所必需的蛋白酶,多種抗炎作用,以及伊維菌素與病毒棘突蛋白的競爭性結合,臨床機制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取決於疾病階段,需要對作用機制進行全面審查。

開發新藥物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因此,確定可重新用於COVID-19的現有藥物,已在數十年的使用中具有既定的安全性,可以在抑制甚至結束SARS-CoV-2大流行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目前,伊維菌素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可以買到並且價格實惠。2018年伊維菌素用於治療疥瘡的結果顯示,100片12毫克片劑的直接成本為2.90美元。為期5天的伊維菌素療程,孟加拉最近的估計成本為0.6~1.8美元。出於這些原因,探索伊維菌素對SARS-CoV-2的潛在有效性對於資源有限的環境可能特別重要。

伊維菌素從1987年上市用來治療非洲的許多寄生蟲病,如河盲症、大象腿以及疥瘡與其他寄生蟲感染,已經在全球使用了近四十年超過37億劑次。在世界衛生組織中(WHO)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記錄也非常良好,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基本藥物(essential medicine),由於伊維菌素對人類健康的貢獻巨大,發明它的二位日本與美國的學者與中國的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治療瘧疾),在2015年同時榮獲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伊維菌素目前除了斯洛伐克之外,國際上還有許多國家也是全國採用,如孟加拉、玻利維亞、保加利亞、柬埔寨、多明尼加、埃及、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黎巴嫩、尼加拉瓜、巴拿馬、委內瑞拉、辛巴威。還有些國家是部分地區或其他方式採用。

伊維菌素這個藥物台灣本來就有,只是它原先是被用來治療寄生蟲與疥瘡。台灣的皮膚科醫師也都用過。商品名Stromectol,每顆3毫克,製造商Merck,因為它的專利早就過期,所以全世界都有學名藥,印度最多,至少有20家以上的不同學名藥,每顆從3mg、6mg到12mg都有。◇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