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選舉結果對美台關係有何影響?

人氣 3707

【大紀元2022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綜合報導)在對台立場上,民主黨和共和黨大體一致,無論中期選舉結果如何,美國對台政策預計不太可能發生實質性變化。

但專家們表示,如果民主黨能夠守住國會,可能會傾向於維持現狀;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和參議院,可能會看到對中共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以及更加親台。

一個先例是,1994年克林頓政府試圖提升美台關係,但仍限制台灣政府高層官員獲得美國簽證。1994年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勝,眾議院議長紐特‧金里奇明確表示,中華民國總統不僅應該能夠訪問美國,而且中華民國本身也應該在聯合國有一個席位,迫使克林頓政府讓步。

民主黨希望保持現狀

台灣正密切關注即將到來的美國中期選舉,因為選舉結果將決定美國對台政策的走向,這可能對台灣以及兩岸關係產生影響。

美國遊說公司帕克策略公司(Park Strategies)副總裁金恩(Sean King)表示,「我認為北京可能會對共和黨主導眾議院有些警惕,因為他們認為,共和黨會推動白宮,如在技術或南海或其它領域,做出可能讓北京憤怒的事情。」

「但在台灣本身,(北京)知道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這個問題上通常是一致的。所以我不認為你會看到有什麼不同。」 金恩先生告訴「亞洲新聞台」(CNA)。

如果民主黨能夠保住美國國會兩院,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就會有延續性,即傾向於維持現狀。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黃奎博(Kwei-Bo Huang)說,「民主黨人可能想保護台灣,但不會把台灣作為一個棋子,以至於挑釁中國(中共)。」

金恩說,在最近的《台灣政策法》中,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應白宮的要求,刪除了可能會激怒北京的言辭。比如原條文要求駐美的外交機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台灣代表處」、「美國在台協會」更名「美國代表處」,原條文原本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經修訂後改為在軍備移轉上以「主要非北約盟友」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

但法案保留了大量的項目,如對台武器銷售和軍事資助。專家預計,該法案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被捆綁到《國防授權法案》中,標註為65億美元對台軍事援助,並要求將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

金恩補充說,但如果共和黨取得控制權,他們可能不願意把刪去這些言辭。共和黨參議員吉姆‧里施(Jim Risch)抨擊拜登政府干預立法,「白宮在台灣政策上已經施加了足夠多的負面影響,而現在還在繼續……它不應該干涉立法過程。」

一些觀察人士表示,共和黨反共立場,在選民中的更能引起共鳴。Justice Is Global主任周鳶多(Tobita Chow)對《南華早報》表示,當民主黨推動選民更多地考慮中國問題時,也就是說,當他們試圖與共和黨競爭誰能更好地應對中共威脅時,「很多時候,他們(選民)會隨之轉向右派,轉投共和黨。」

共和黨強調反對共產意識形態

儘管共和黨人不太可能對美國的對台政策作出大規模改變,但分析家們說,他們預計會在某些問題上更加努力,比如不那麼模稜兩可,並向台灣提供更多武器。

黃奎博說,共和黨贊成對中共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如果共和黨獲勝,他們必然會在參議院提出可能與拜登的現行政策不同的提案。」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謝娜‧切斯特納‧格雷騰斯(Sheena Chestnut Greitens)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表示,「國會的很多焦點,都集中在(對台)戰略模糊性等問題上。」

所謂「戰略模糊性」,即美國不向北京明確表明對中共侵台如何反應。格雷騰斯說,「在下一屆國會,我預計焦點將轉移到一些非常棘手的實際問題上,即台灣的防禦概念應該是什麼,以及美國是否能在一個真正有用的時間框架內,提供一些必要的能力和設備。」

如果眾議院為共和黨控制,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將成為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主席,這可能會給拜登政府帶來壓力,使其重申對台灣的立場,明確如果台灣受到攻擊,華盛頓將會保衛台灣。

今年9月份,在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案》版本上,內容除了增強台灣軍事能力外,還包括美國對台政策應該「戰略清晰」。

共和黨還會考慮加強對台軍售,2020年初共和黨成立「中國問題工作組」,與台灣的外交辦公室密切合作,推動以更快的速度向台北提供更多的美國武器。麥考爾說,三年前他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的職位上簽署的對台軍售,現在還沒有交付給台灣。

共和黨立法者大多強烈支持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的台灣之行,共和黨眾議院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表示,如果他成為議長,他也會進行類似旅行。

觀察人士還注意到,共和黨的外交理念與民主黨明顯不同,共和黨認為美國是自由的燈塔,美國外交的核心是保護人民先天固有的權利,因此毫不掩飾地反對中共的共產意識形態 。比較突出的是蓬佩奧和盧比奧。

在《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著名演講中,蓬佩奧說:「中共政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權,習近平總書記是一個破產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真正信仰者。」「美國不能再忽視我們兩國之間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根本不同了,就像中共從來也沒有忽視它們一樣。」

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是國會另一個主要聲音,早在2020年COVID-19肆虐佛羅里達州時就提出了《加強台灣關係法》,盧比奧言辭直擊中共意識形態要害, 2022年2月呼籲重新命名「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而民主黨則認為,美國是一個有缺陷的、存在種族主義的國家,因此小心翼翼,語言柔和,害怕被視為種族主義。

儘管也有著名的民主黨人如參議員鮑勃‧梅嫩德斯、參議員特德‧肯尼迪或議長南希‧佩洛西,他們確實公開呼籲台灣在全球舞台上的應有地位,並從不吝嗇對台灣民主的讚美。但他們傾向於淡化反共意識形態,無法為台灣提供足夠的立法支持。

歷史上共和黨反對中共更堅決

多年來,共和黨不斷讚揚美國和台灣的共同價值,傾向於將其反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轉化為親台政策。

回顧歷史,美台關係最重大的轉折是川普2016年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後,在他的領導下,出台了的親台政策。2018年川普「欣然」簽署了《台灣旅行法》;2020年,共和黨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提出了《台灣防禦法》(TDA);同年,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承認台灣的國慶日,並提出《台灣主權象徵法》(Taiwan SOS)。

在奧巴馬政府期間,美台軍售經常因擔心與中共的關係而被推遲或取消。但川普政府時期的對台軍售超過了過去四十年來的任何一屆政府。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在川普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天,宣布美國取消對美台關係的限制,允許美國政府與台灣接觸。

即使在後川普時代,共和黨人似乎也沒有停止親台事業。2021年4月,共和黨眾議員約翰‧柯蒂斯(John Curtis)提出了提出了《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以反擊中共歪曲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和程序,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部分。

分析人士指出,共和黨歷史上一直親台,對台灣的軍事支持,現在和將來都是可能由保守的共和黨人主導,他們堅持反共思想,重視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增加安全與和平。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拜習會本月開?分析:美中關係直線下降
G7外長會議 將續關注台海議題
字節跳動被曝加強對TikTok美國業務控制
【新聞大破解】美盟金融演練vs中俄偽去美元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