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建築典範: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宮

文/阿麗亞娜‧特里布韋特(ARIANE TRIEBSWETTER) 翻譯/陳遇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的舊市中心裡,矗立著雄偉的美第奇故居,這座宮殿堪稱文藝復興民用建築的典範。 (JJFarq/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美第奇家族是推動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這個以銀行業起家的強大家族在十五至十八世紀期間統治著意大利托斯卡尼的重要商業城市——佛羅倫薩(又譯佛羅倫斯)。在他們統治期間,將佛羅倫薩帶入了黃金時代,而他們對於藝術的崇尚也在歐洲興起了古希臘羅馬藝術的熱潮。在他們的贊助下,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藝術遺產,像是米開朗基羅的許多經典作品、「文藝復興雕刻之父」多那太羅的雕刻等。甚至連美第奇家族自己的居所(至1659年)——美第奇-里卡迪宮(the Palazzo Medici Riccardi),又稱美第奇宮(the Medici Palace),也是至今建築課堂中重要的經典案例。

1444年,美第奇家族的大家長老科西莫(Cosimo the Elder)委託建造了這座宮殿,作為家族的私人住所。這座宮殿位於佛羅倫薩的舊市中心內,和其它建築物比鄰,在建築設計上有許多獨特的創新,堪稱文藝復興民用建築的典範。從銀行業起家的美第奇家族對托斯卡尼地區的經濟和藝術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也促使了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發展。

在托斯卡尼的豔陽照耀著美第奇宮的花園。這裡種著許多檸檬樹,有馬賽克的地板和希臘羅馬神話的雕像。在花園中央是一座大力神的雕像,披著涅墨爾獅子皮。(silverfox999/Shutterstock)

這座宮殿的結構是由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先驅米開羅佐‧迪‧巴多羅米歐(Michelozzo di Bartolomeo)所設計。巴多羅米歐從古希臘羅馬的建築中汲取靈感,再次將古典建築的風格發揚光大。在粗糙的宮殿外牆上可以觀察到,這種樸實的磚石風格是古羅馬建築的一種裝飾手法,用以凸顯建築物的石頭結構。宮殿的立面結合了這種粗曠的表面和方石(更細緻的石材),以及雙尖頂窗;這些都是15世紀托斯卡尼的宮殿建築廣為使用的元素。

美第奇宮的外牆有著由下而上三層不同的表面材質,這樣有韻律感的立面設計啟發了後來的許多文藝復興建築。其中,最底層是粗糙的大石塊,中層為較細緻的方石,而最上層的高度最短,使用最細緻的方石緊密排列,以致石塊之間幾乎沒有空隙,產生一種輕盈的感覺。這樣的安排也讓這座隱身於舊市區的宮殿更加雄偉氣派,充滿精神卻又不會過於沉重。

走近美第奇宮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典雅的中庭,充滿了古典建築的元素。中庭四周由拱廊環繞著,這是文藝復興建築物相當常見的元素,而美第奇宮則是這種設計的早期先例之一。在圓拱的上方是美第奇家族的徽章,由五個紅色和一個藍色的小球組成,代表著他們對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的影響。在拱廊窗戶下方的帶狀裝飾上,則有大理石雕刻的徽章。

走近美第奇宮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典雅的中庭。在拱廊窗戶下方的帶狀裝飾上有著大理石雕刻的徽章。(Bernard Barroso/Shutterstock)

美第奇宮是文藝復興建築的原型,代表著新時代的理想。甚至有傳言說,米開朗基羅的一些作品是他年輕時受到美第奇宮中庭裡的大理石徽章所啟發而創作出來的。

從中庭望向天空的景致。古羅馬格狀鐵花窗和方形天井直通天頂。(Fedele Ferrara/Shutterstock)

這座宮殿裡收藏著文藝復興的重要瑰寶。其中之一是賢士小聖堂(Magi Chapel)裡面的彩色壁畫,由畫家貝諾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繪製,描繪著美第奇家族的崛起。

賢士小聖堂是美第奇家族的私人禮拜堂。這座小教堂有大理石的牆壁,上面覆滿了畫家貝諾佐‧戈佐利的連環壁畫,繪於1459年。在文藝復興時期,沒有一處裝飾是隨意加上的。這座彩色的牆壁描繪的是《聖經》中三賢士的朝拜之旅和美第奇家族中的一些成員,像是老柯西莫和他的兒子皮耶羅。賢士小聖堂的入口面向市區街道,象徵著美第奇對佛羅倫薩的影響力,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賢士小聖堂有著畫家貝諾佐‧戈佐利的壁畫,繪於1459年。(silverfox999/Shutterstock)

1659年加布里埃洛‧里卡迪侯爵(Marquis Gabriello Riccardi)接手美第奇宮,在保留原本的建築風格之下將宮殿擴建,並且把室內重新裝潢成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一些房間中可以看到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像是美麗的鍍金天花板、水晶燈與家具,同時也有文藝復興時期特有的藝術品,像是掛在牆上的掛毯等,顯示里卡迪成功地融合了巴洛克風格和美第奇的遺產。

在里卡迪家族接手美第奇宮後,將室內重新整修並加入了較為後期的巴洛克元素。這間房間是巴洛克風格,有著美麗的鍍金天花板、水晶燈和古典家具。然而,掛在牆上的掛毯卻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顯示里卡迪成功地融合了巴洛克風格和美第奇的遺產。(Vasco Figueiredo/Shutterstock)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the Luca Giordano gallery)是美第奇宮的另一個重點。這座驚豔眾人的畫廊掛滿了大鏡子,這是巴洛克風格的重要特徵。天頂壁畫也是巴洛克的另一個重要元素,紀念著美第奇家族的事蹟。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是美第奇宮的另一個重點,美麗的天頂壁畫紀念著美第奇家族的事蹟。(Bernard Barroso/Shutterstock)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的天頂壁畫是由畫家盧卡‧焦爾達諾所繪製,描繪的是四種美德的化身(審慎、勇氣、節制、正義),場景取材自神話故事的內容。焦爾達諾在壁畫中央將美第奇以神話的形象描繪出來,丘比特周圍環繞著美第奇家族的成員:老柯西莫、他的兒子吉安‧加斯托內和費迪南多,以及他的兄弟弗朗切斯科‧瑪麗亞。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的天頂壁畫是由畫家盧卡‧焦爾達諾所繪製。(Ann Raff/Shutterstock)

作者簡介:
阿麗亞娜‧特里布韋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原文Palazzo Medici Riccardi: The Power and Beauty of the Medici Pala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 16世紀初,意大利曼托瓦公爵費德里戈‧岡薩加(Federigo Gonzaga)請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以「純粹休閒」為目的,為他建造一座遊憩宮殿來接待貴賓。當時,曼托瓦市是意大利中部四個湖泊中的一個島嶼。宮殿位於城市牆外一處較小的島嶼上,名為得特宮(Teieto)。
  • 「寒冷時,茶會給你溫暖;燥熱時,茶會使你鎮定;沮喪時,茶會給你鼓舞;亢奮時,茶會令你冷靜。」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前英國首相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09-1898),精簡地詮釋了這種飲品風靡全球的原因。
  • 老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Sr.)是著名的維吉尼亞種植園主,亦是政治家和愛國者,於1760年為他的家族建造了蒙彼利埃(Montpelier )。這座以喬治式建築風格設計的宅第位於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北部的橙縣。最初,這座宅第的外觀以簡單且正式的對稱呈現。
  • 1788年以來,參眾議員們就在里奇蒙(Richmond)的維吉尼亞州議會大廈(the Virginia state Capitol)舉行會議,這裡也是全美最早用英文召開代表大會的地方。宏偉的議會大廈坐落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肖克山頂(Shockoe Hill),是新世界第一座以古典神廟為設計基礎的公共建築,也是美國第一座新古典主義公共建築。
  • 美國的開國元勛們以古典和基督教哲學原則創建了國家。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給法國藝術家皮埃爾‧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的信中表示,國會大廈的建築應以「通過數千年認可的古代典範」為設計基礎。
  • 聖本特教堂位在丹麥靈斯泰茲(Ringsted, Denmark),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最古老的磚造教堂,也是丹麥第一座王室教堂。教堂在1170年由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一世(King Valdemar I)委託建造,作為父親聖克努特(St. Canute)的陵墓與紀念之所。
  • 在多數人心中,大海似乎總能激發兩種感受:面對碧海汪洋感到寧靜安詳,心靈被浪花拍岸的濤聲撫慰;或是面對海洋之浩瀚和不羈力量,感受到一己的渺小與人生的短暫。1564年出生的威廉‧莎士比亞多次在作品中融入海洋意象,十四行詩第60首便是一例。這首詩發表於1609年,收錄於莎翁154首十四行詩中的「美少年」(Fair Youth)組詩,同時收錄的詩作都描寫了詩人與一位美少年的深厚友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