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路易大教堂(St. Louis Cathedral)高聳的尖頂似乎想伸向天堂,這座氣勢宏偉的大教堂俯瞰著紐奧良(New Orleans)法國區(the French Quarter)中心的傑克遜廣場(Jackson Square)。自1718年建城以來,天主教徒一直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木造教堂參加禮拜活動,直到1727年教堂才改磚木建造。
法國作家歐諾黑‧德‧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形容阿宰勒麗多城堡(the Château of Azay-le-Rideau )猶如「鑲嵌在安德爾河(the Indre)上的一顆鑽石」。阿宰勒麗多城堡是羅亞爾河谷(the Loire Valley)諸多城堡中的瑰寶,也是法國文藝復興建築最早的一個典範。
漫步在波蘭華沙舊城區,沒多久就能看見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瓦薩(King Sigismund III Vasa,1566─1632年)矗立在高聳的紀念柱上,兩旁有色彩繽紛的老建築與粉紅色外牆的王宮城堡。華沙王宮城堡歷經多次掠奪,夷為平地後數度重建,如今成為波蘭愛國主義的象徵。城堡融合了中世紀、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等藝術建築風格,展現波蘭非凡的氣度。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國家隱士廬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沙王羅曼諾夫(Romanov czars)的故居,位於聖彼得堡的歷史中心。隱士廬博物館有五棟建築,琳琅滿目的收藏品從石器時代到現代大約300萬件,其中不乏古代大師畫作。然而,隱士廬博物館不僅是座博物館,建築物本身更是一件藝術品。
霍夫堡宮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宮殿建築群,包含18棟建築物、19個庭院和2,600間房間,簡直就是一座城中之城。1275年,宮殿原本是波希米亞國王奧託卡二世(King Ottokar II of Bohemia)建造的一座中世紀城堡,後來不斷擴建成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到了1918年成為奧地利統治者的居所和王權中心。
抬頭仰望羅馬聖依納爵堂(the Church of St. Ignatius of Loyola)中殿的天花板,你會目瞪口呆,因為天堂好像真的就在眼前。然而,仔細端詳後會發現,其實中殿並沒有建造穹頂或拱形天花板。耶穌會士兄弟安德里亞‧波佐(Andrea Pozzo,1642─1709年)以繪畫技巧和數學計算(透視法)完成創作。波佐的天花板彩繪是「幻視法」(quadratura)的最佳例子。這是一種結合錯覺和真實的繪畫技巧,在牆壁或天花板上繪製幾可亂真的建築和雕塑品。
巴西的薩爾瓦多(Salvador)是一座色彩繽紛的歷史城市,以許多美麗的教堂建築聞名。薩爾瓦多位於巴西東北部的臨海地區,是巴伊亞州(the state of Bahia)的歷史首都。在這座充滿歷史古味和殖民建築的城市裡有一座非常特別的教堂叫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與修道院,是結合18世紀葡萄牙和巴西藝術的最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