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京劇欣賞

《獅子樓》包括武松訪鄰告狀、殺西門慶這些情節。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如《翠屏山》、《時遷偷雞》,《烏龍院》等與水滸原著稍有不同:加重生活趣味化,尤其角色個性的發揮上,深具戲劇張力,編劇者可說是一位飽經世故、卻又不落俗套的達人。戲中配搭一個小小的角色,都讓人覺得興味盎然。蓋叫天口訴「粉墨春秋(二)《獅子樓》」(《上海戏剧》 1961年03期 ),講到《獅子樓》主要是文場子,顯現武松的理智性格,這些文場子戲如不能演得俐落,後面《獅子樓》與西門慶打得再火爆, 也看不出為兄報仇的「義兒」(意義、層次), 因此交代「義兒」很主要。俗話說:「學會前文義,才知後文通」,蓋叫天的武松戲,比起別人精神百倍,就是他有這個「義兒」。

戲曲演出的長短,其實與演員的詮釋能力有關。尤其從「摺子戲」裏,最容易看出由演員所決定的時間感。今天介紹《七郎托兆》這個摺子戲,單獨演出可以演到半小時,主要是看主角楊七郎的表現,他花臉虎虎生風的唱腔,與父親楊繼業陰陽兩隔,急著安慰父親,並辭別父親,其中唱到:「孩兒我再不能多行孝順,再不能與爹爹同路而行。再不能與爹爹牽馬墜蹬,再不能統雄兵去把賊平」,感人落淚。在此情境中,演員較有發揮,時間的感覺就不一樣。如果少唱(俗稱「馬去」)兩句,立刻會變得太短。

京劇《打姪上墳》,又稱《狀元譜》。由打姪、上墳兩個段落所構成,兩個段落分別講了兩個風俗習慣,一是「開倉放糧」,一是「清明掃墓」。這齣戲,簡而有力說明文化的力量,幫人達到連繫、溝通、互動。人與人的裂痕,藉此得以彌補。族群或社會出現不平衡,大家心量大,攜手同心,心性得到提高,環境調整變好。

陳德霖(1862~1930)是在京劇史上影響很大的人物。如果譚鑫培是「老生」的代表,陳德霖就可稱為「青衣」的代表。在表演上,陳德霖考慮劇情,根據劇中人物的性格來安排行腔的高低、急緩。「青衣」強調女性優雅與端莊,不尚花俏,注重身份、舉止內斂。

《監酒令》為小生重頭戲,表現一個年輕人遇到選擇,他總是以本性或正義去選擇,而非用利益去選擇,結果得到好報。例如選擇愛人,他找喜歡的對象,不牽涉到政治上有「劉派」、「呂派」之分,結果夫妻兩口子很恩愛。戲中這位朱虛侯劉章,具足年輕人的正直與憨厚。歷來能演者不多見,朱素雲曾與貴俊卿(譚派老生)合演,朱素雲喉音高亮,聲聲合拍,雖是宿衛軍官之職,面對「劉派」大老的挑撥,他一本正理應對;二人神情周到,又功力悉敵,實屬難能可貴。早年,北京春台部陸小芬(1856咸豐六年生),演劉章憨直無懼,很有名聲。

先是漢中的張魯攻打劉璋,劉璋請劉備入川協助。劉備從荊州,以龐統為軍師,帶著部隊,到成都與劉璋會面。接著,劉備駐守在綿竹一年。劉璋反悔,懷疑劉備的動機,乃攻劉備,交戰中龐統被箭射死。荆州的孔明(諸葛亮)急忙率領張飛、趙雲等出兵,打敗劉璋的悍將張任。終於,劉備與孔明會師成都,劉備取代劉璋的位置,開始統治四川。

京劇《悦來店》、《能仁寺》是八本《兒女英雄傳》中精彩的兩析。此劇原為清初文康寫的小說,清末李毓如根據河南才子狄郁(號杏南)所编梆子劇本、整理成為京劇余玉琴「福壽班」的本戲之一。當年余玉琴演十三妹是武旦應工,以武功見長,是踩蹺演出。此戲後經王瑶卿重排,融合了花旦腔調、刀馬旦架式表演,不再踩蹺而改穿彩薄底(快靴)。

京劇《天雷報》又名《清風亭》。清朝人焦循(1819年出版「花部農譚」)在花雅並盛的乾嘉時期,他站在花部(京劇這一系統)這一邊極力頌揚;特別就以《清風亭》這齣戲大書特書,做為花部勝過雅部(崑曲)的明證。

京劇《斷太后》這齣戲很簡明扼要,用單純的三個角色,就把北宋皇室的一件千古疑案交待清楚。京劇中的歷史劇,與古代史書類似,文字精簡,但內容既深且廣。從前,教筆者左傳的恩師傅隸樸先生嗜京劇,講課鏗鏘有聲,猶如老生演員凝鍊的演出;他深通易經,以易入史,而左傳原本就用到許多易經卦象,易史結合,學生大受啟發。

易經的「觀」卦說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神道兩字改成白話文就是「有神論」,聖人以「有神論」來設教,天下的人無不服從。如此一來,「神道設教」的意義其實非常容易理解。比人崇高的神,必然具有更高的道德與能力,一個善於觀察的人,如果能學習神而提昇自己的道德與能力,那真是有助於天下太平,處處都可見到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胡金銓帶有京劇節奏的武俠片「龍門客棧」,演變到徐克三D武俠片「龍門飛甲」,其間約有五十年,可是觀眾還是愛看。 武俠片(西方有騎士傳奇的小說、電影)是人類投射出的情境:想像奇人義士打抱不平、救助弱小忠良、揭露真相、不顧世俗的阻擾、勇往直前。戲曲小說及文藝作品,就是有此類型,其情其景帶有兒童純真的觀點,細膩、善良、栩栩如生。

《花子拾金》又名《拾黃金》,是丑角的玩笑劇。內容很簡單,演乞丐范陶(倒過來念,諧音為討飯)撿到一塊黃金;乞丐高興的模仿京劇生、旦、淨各種唱腔,甚至其他的地方戲大唱特唱,逗得大家跟著樂和。用現代的話講,這是一種「模仿秀」,模仿的維妙維肖足以亂真。清末名丑劉趕三演《拾黃金》,他還自備文武場,能以两手拉胡琴,两膝各縛鐃鈸,右足趾夾一錘,左足懸一鑼,坐在桌上模仿唱《二進宮》,不只唱著生、旦、淨的唱段,同時胡琴、鑼鈸並奏,音節諧美,令人叫絕。劉趕三還有一齣也是「模仿秀」的《十八扯》(又名《兄妹串戲》),這是加上花旦由兩個人來演的。

《刺虎》即《費貞娥刺虎》,出自崑曲「鐵冠圖」,但它是過去京劇旦角在學戲過程必學的一齣,表現女性大義凛然的崇高美,從前四大名旦都會這個戲。猶如「鐵冠圖」中的《寧武關》是京劇老生學戲不可或缺的典範,表現男性明知其不可為而為的悲壯美。

關羽的情操非常高尚,遠遠超過常人,在曹營時,黃金、美女都收買不了他,他只對大哥劉備效命。他又熟讀春秋,大節大義的關鍵處,一點也不含糊。他反映中華文化崇高道德的一面,在民間被奉為神明,處處都有關聖君的廟。 關羽的武藝也非一般武將所能及--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威震人心;另外,《單刀會》這齣戲描寫了關羽膽識過人,帶著少許人過江去與魯肅談判,令人印象深刻。大陸某處關廟就有這一幅對聯:「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皆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英雄、名士都服氣關羽。

清代焦循在嘉慶24年(1819年)出版的「花部農譚」已提到花部(又稱亂彈)的《藥茶記》這齣戲,這是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一齣戲。焦循又驚又喜,沒想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能如此傑出的表現正義,太難能可貴,因此他乾脆稱此戲為《義兒恩》 。

《得意缘》中的狄雲鸞與《烏龍院》中的閻惜嬌是京劇花旦中的兩大類型。狄雲鸞天真無邪、調皮愛笑,但為了維護丈夫,卻能脫離娘家,闖關而去。閻惜嬌任性嬌縱,原說要報宋江的恩,但有了新歡就不要舊愛宋江,一旦捉到宋江的把柄,為求斬斷束縛不惜將宋江害死。

兩岸京劇發展,從角色來看,差距最大的是花旦。大陸「戲改」,已將花旦塑造成玩弄政治、鬥爭好勝的女強人,兇悍無比。如新編戲《春草闖堂》,春草可以咆哮公堂,要脅縣長更改判案,還讓縣長成了她的跟班,跑前跑後辦事。

《硃痕記》又名《牧羊卷》,出於《牧羊寶卷》。追蹤「卷」這個名稱來由,去古未遠的台灣皮影戲,猶留可追的線索,台灣皮影戲明末自潮州傳進,許多劇目都有「卷」字作尾(類似木魚念經式的宣卷,加上弋陽腔)。「卷呀、圖呀」這是早期的稱呼,如《苦節圖》、《忠義圖》、《牧羊卷》。所以往上回溯,《牧羊卷》是來源頗早的一個故事了。

有些戲很神奇,它能順順當當、不受阻礙的就這麼流傳下來,像康雍乾時代《忠義璇圖》中的《山門》,又稱《醉打山門》,至今仍能見到演出。有些戲運氣就不好,例如連譚鑫培都誇讚的好戲《寧武關》(余叔岩、言菊朋皆曾演過),卻因中共邪黨建政,瞬間中箭下馬,當前再也沒人敢提起,成了失傳的戲。

京劇《盜王墳》有兩個不同的演出版本:一個是傳統的、比較短但藝術表現很完整的時遷盜墓;另一個則是「中國京劇院」的改編本,把劇情完全反過來,時遷不盜墓,而成打擊盜墓集團的英雄,他殺死盜墓者,並將盜墓者所盜珠寶,獻給梁山。

《趙氏孤兒》根據老戲《搜孤救孤》改編,在1959年編成。劇情新添加的幾個部份,完全是為「革命需要」做作出的「虛情假意」。 中共統治大陸後,立即頒布禁戲劇目,壓制京劇不遺餘力。京劇演員無戲可演,難以維生。拖到1957年大鳴大放,一些不懂中共陰謀的演員,以為否極泰來,積極演出傳統老戲,招來老觀眾,想要再造京劇的中興。不久「陽謀論」把大鳴大放的人扣上右派的帽子,遭整肅以及被殺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京劇著名藝人李萬春、葉盛蘭、葉盛長等也牽連在內。從此以後,倖存的人變得機伶,隔年1958年毛澤東發動「大躍進」,果然人人爭先。京劇界也跟著搞大躍進,積極「改革」老戲,計劃一年排出三百個新戲,其中兩百個要是革命現代戲。

在「綴白裘」第十一集第三卷收錄有亂彈腔《擋馬》一戲。這齣戲很神奇,經過長久的歲月,它依然在台灣的舊路北管(俗稱福路戲)傳唱不輟,只是戲名不叫《擋馬》而叫《賣酒》,屬於文戲,是小丑與花旦的「對兒戲」,講究唱唸要相互配合,銜接上要緊密而自然,今年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畢業公演就有《賣酒》的演出。

京劇的「淨」行,一般大家知道的有正淨(銅錘花臉、黑頭)、副淨(架子花臉)、武淨(武二花、摔打花臉)。其實還有一種毛淨(油花),他「毛手毛腳」如過動兒一刻不得閒,動作繁多、身段複雜。今天我們介紹《通天犀》這齣戲,主角許世英,綽號「青面虎」,舉止毛躁,即以毛淨來應工。

《盤絲洞》在道光四年(1824)慶昇平班272齣的劇目裏就有了。50年後「菊部群英」一書(同治十二年出版,1873),介紹梅巧玲、余紫雲師徒二人皆擅演《盤絲洞》,而且特別是他倆都是正旦兼花旦,可知《盤絲洞》裏的蜘蛛精(月霞仙姑),並非賣弄風情,也要端著正旦的架子。梅巧玲是梅蘭芳的祖父、余紫雲是余叔岩的父親,他們都是很有名望的人,表現適可而止,絕不會在淫蕩上去討好觀眾。

余叔岩照過三張《洗浮山》照片流傳於世,表現主角賀天保「趟馬」的瀟灑英姿。由於余叔岩照片的關係,《洗浮山》成了人所共知的一齣戲。余叔岩以老生聞名,但他幼工好,有武生底子,他在《洗浮山》中舞雙刀(雙刀花)與趟馬,邊式俐落。他還演過的武戲有《連環套》、《落馬湖》、《翠屏山》等。

八珍湯原名《三進士》。《三進士》是一齣二黃的骨子老戲,可說是非常具備有指標性的一齣京劇:它有元雜劇離奇的劇情、又有明傳奇的善做結語(一門三進士,枯木喜逢春;富貴休忘本,為人莫欺心),自身又具足清代亂彈戲的明快節奏。很可惜,民國以後越來越少人能領悟它的深刻性。到了共產黨時代,把它妄改成老旦的控訴戲-裝可憐、搞鬥爭,讓人看了起一身雞皮疙瘩。新編《八珍湯》故意鑽牛角尖,著眼在老旦因為做了那碗不受吃的八珍湯,竟被媳婦趕出門去,幾乎凍死在大風雪中(簡直是瞎編),於是八珍湯成為老旦受到迫害的鐵證。從《三進士》的波瀾壯闊的劇情,一下子變成控訴富人、狹隘不講理的批鬥叫囂;老旦在大雪中又唱又舞,看看快凍死,來了丫環春蘭護送她去周府。丫環本事不小,竟能推薦一個老旦到周府去吃閒飯,這只有無產階級的腦袋才編的出「春蘭救星」,顯示無產階級無所不在,古代就有。

《長坂坡》演出時間約要兩個多小時,它幾乎把戰爭中所可能碰到的情況,藉著趙雲所見所聞,一一描寫出來。其方式很像電影「搶救雷恩大兵」(大陸譯:拯救大兵瑞恩),藉著去救雷恩的過程,電影實際是要把前線的艱危曝光在大家面前。《長坂坡》中,趙雲的任務在保護劉備的妻族家小,包括甘夫人、糜夫人、阿斗、糜竺、糜芳(二人為糜夫人的兄弟)等,由於大家分散逃走,趙雲殺進殺出許多次,分次救出人來。

《秦瓊倒銅旗》這齣戲在京劇裏幾乎已消失,然而在台灣的北管戲裏卻非常盛行,唱的是崑曲「十牌」,包括【新水令】、【步步嬌】、【折桂令】、【江兒水】……等,為南北合套中的一種,在京劇裏有些武戲也用到,如《乾元山》、《石秀探莊》、《淮安府》等,有人簡稱此套數為「新步折江」,乃取前四曲之首字也。其中的南曲原屬仙呂宮,與雙調北曲合成一套,所以此套數也叫「仙呂入雙調」。

京劇《小商河》是岳飛攻打到朱仙鎮之前,在河南許昌一帶發生的一段壯烈戰爭故事。史載楊再興,率三百名騎兵為先鋒,在小商橋地方突遇金兵十二萬,為爭取時間他迎向前去衝殺,他殺死將官一百多名,兵卒兩千多人,身中箭依舊奮戰。因初冬降雪,他急於追上金兀术,催馬躍過小商河,馬陷淤泥,無法起身被金兵射死。後來張憲大軍趕到,擊潰金兵。楊再興屍體火化,骨灰裏撿出箭頭有兩升之多。

宋江被發配江州,某日想出門訪友,戴宗、李逵不知哪去了,想找新朋友張順也找不著。他百無聊賴的逛到江邊的潯陽樓,逕自上去喝酒。酒入愁腸,平生的不如意,全浮了上來。他覺得世界對他不公平,情緒逐漸變的激昂與憤恨,他想血染潯陽江口,做個霸道的黃巢。其實宋江做不出這種事,只是極端挫折下,隨著醉意題下兩首反詩。等酒醒過來,自己都忘了題詩這件事。

共有約 15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