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從小莫扎特的家庭充著滿音樂氣氛,父親雷歐波德.莫扎特在薩爾茲堡大主教的宮廷內擔任管弦樂的副隊長,也是一位音樂教育者,他的著作《基礎小提琴演奏法》至今還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後世對莫扎特的父親揠苗助長的栽培方式有所責難,但是不可否認的,如果沒有這位父親的慧眼和用心,莫扎特也不一定能成為莫扎特。
音樂家小傳

巴赫的音樂像穩固對稱、雄偉壯觀的建築;又像環環相扣、精密轉動的齒輪;那由嚴謹規範構成的賦格,多聲部和聲此起彼伏,錯落有致,變幻多姿,氣象萬千。

經過多年的錘鍊,沒出國的巴赫已成功地把歐洲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他萃集意大利、法國、英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創造力正處於巔峰狀態的他,隱隱聽到神的召喚,只想把精力貫注到創作理想的教堂音樂上。

晚年,亨德爾在雙目失明中繼續創作,拖著病體參加義演。他悲天憫人,扶助貧弱。他把《彌賽亞》幾乎所有的收入用於救濟孤兒,他還被聘為倫敦最大的慈善機構的棄兒醫院院長。1759年春,74歲的老人照例指揮了《彌賽亞》的演出,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倒下了。他得到了國葬禮遇,

紐曼和捷克愛樂一起合作過25年之久,1993年9月13日,捷克愛樂特別頒贈了「終身榮譽指揮」的榮銜給他,以感謝紐曼對於捷克愛樂與推廣捷克音樂的貢獻。

庫貝利克:「為什麼捷克這麼一顆純真的心靈,卻竟然要委曲地為別人所編造的謊言去賣命呢?從1948年共產黨開始掌權以來就一直是如此,而且捷克民族過去的命運也十分地悲慘坎坷。但是從現在開始,請大家要相信捷克的未來將會充滿和諧、倫理、道德和力量!」

捷克愛樂在塔利赫的帶領之下,展開歐洲各大都市的巡迴演奏會,讓他們的實力受到世人的肯定,奠定了捷克愛樂管弦樂團成為捷克音樂代言者的不朽地位。塔利赫被後人尊稱為「捷克愛樂之父」,算是實至名歸!

楊納傑克一生致力於發揚祖國的音樂文化,他長年收集故鄉的民謠,並且結合極具現代感的音樂風格,成為二十世紀初期相當獨特的捷克音樂。

1886年,德弗乍克再接再勵地出版了《斯拉夫舞曲第二集》,此時他已經成為史梅塔納去世之後,國際間所一致推崇的捷克音樂代言人了。

德弗乍克自幼就沉浸在具有悠久音樂傳統與鄉村純樸的環境中,是個領有合格肉販執照、外貌又長得像補鍋匠似的音樂天才。

史梅塔納是一位「天才兒童型的素人音樂家」,五歲的時候就能夠擔任四重奏裡的小提琴手,六歲時更是已經彈得一手好鋼琴,八歲開始作曲。《我的祖國》發抒捷克的民族愛國心聲。

邊達音樂家族影響了所謂的「柏林樂派」和德國北部的樂風,其家族成員至今遍佈歐洲與中南美洲等地,現在仍然音樂家輩出,實在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項奇蹟!

亨德爾一生創作了46部歌劇、32部神劇和為數頗多的管弦樂器作品,被譽為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神劇以《彌賽亞》最為聞名,是音樂史上的登峰造極之作;管弦樂作品最膾炙人口的是《水上音樂》組曲和《王家煙火》音樂。亨德爾最著名的清唱劇《彌賽亞》,是宗教藝術的典範,也是清唱劇巔峰之作。

弗朗茨‧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他的鋼琴曲獨樹一幟,交響詩則開拓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他的交響曲想像豐富、宗教作品動人心弦且具前瞻性、歌曲也格調甚高。李斯特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對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孟德爾頌是德國作曲家、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德爾頌是難得的全能型天才,在短短38年的一生中創作極為豐富、技法高超,在世時就被稱為當時作曲家中的第一人。彪羅曾稱他為莫扎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 舒曼、白遼士、李斯特等浪漫派大師均給予孟德爾頌作品極高的評價。

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奧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是公認的古典主義音樂最後一位巨匠。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作曲家、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被譽為「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他集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揮家等於一身,是音樂史上多產的作曲家之一。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受洗於德國波昂,1827年3月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歐洲古典音樂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揮家。「樂聖」之名來自於他多產的作品,及作品所呈現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度。他的前輩巴哈、莫札特是貝多芬無比崇敬的對象,貝多芬學習音樂創作的過程和他所取得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跟他抄寫巴哈的音樂總譜密切相關。

然西方古典音樂據信源於中世紀,但西方古典音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地中海希臘和羅馬帝國,以及他們兼收並蓄的文化。

「提到小提琴,不得不想到小提琴天王海飛茲,他幾乎等於小提琴的代名詞了。」這是愛樂者在臉書上的留言。

當樂聖貝多芬看到巴赫作品時直呼:他不是小溪,是大海!現存巴赫1,000首作品,曾啟發後世無數的音樂家創作的思惟與靈感,邁入二十世紀後更贏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知音與推崇!

提起小提琴音樂,如果說帕格尼尼是19世紀的代表,那俄裔美籍小提琴家雅沙.海菲茨(Jascha Heifetz)無疑是20世紀的代表。

在訴說愛與思慕的作品中,蕭邦仍信守內在理性的制約,樂章淡雅而內斂,喜悅卻不渲染,沉鬱而不憂傷。相較於其他浪漫派音樂,蕭邦的創作多了幾許深度和力量,敲動人心靈最深處。

「樂聖」貝多芬繼巴哈、莫札特之後,又一讓世人驚豔的古典音樂家。在他的作品中,不時可以感受到貝多芬對於萬物蒼生的悲憫和體恤,展現出對人類超越種族、民族的愛。

「音樂神童」莫扎特從年幼時就展現驚人的音樂才華,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不只讓他在短短的三十五年生命中創作出六百二十五部作品,其純善、純美的音樂特質,就像和煦溫暖的陽光,照亮世人的心房……

巴哈的名字J.S.Bach與數字的關係就體現了某種天意……「音樂之父」巴哈的不凡彷彿是上天有意的安排。

所有的貴族無不陶醉其中,他們深深愛上蕭邦詩一般迷人的音樂,一夕之間,蕭邦搖身成為巴黎上流社會的明星,巴黎的沙龍爭相邀約演奏,不但成為沙龍的寵兒,貴族子弟都來拜師受教,他的荷包一下子滿了起來,生活不再困頓了

巴赫個性強烈,頑固絕不妥協,又勇猛於音樂創作,也許是這樣的背後原因吧,這樣的生命歷程激出了強力的火花,創作了龐大而珍貴的曠世佳作。巴赫一生堅定信仰,永遠滿足於別人所給的,全心以音樂奉獻於神,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的首尾看出,在他作曲前他會寫「神助我」,曲末則寫下「榮耀神」。

共有約 4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