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捷克經典】(17)

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捷克(九)

作者:高嵩明
捷克布拉格市政廳的史梅塔納演奏廳。(Øyvind Holmstad/Wikimedia Commons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拉菲爾‧庫貝利克(1914~1996)

拉菲爾‧庫貝利克是捷克著名小提琴家楊‧庫貝利克的兒子,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之下,年紀很輕就展露出不凡的成就;他在20歲時便首次指揮捷克愛樂,隨後也曾經率團前往比利時和英國訪問演出。1942年他剛滿28歲,隨即接替塔利赫的重任,成為捷克愛樂音樂總監。

西元1938年所簽訂的《慕尼黑協定》,致使捷克被英、法兩國當成對納粹德國綏靖政策的犧牲品,納粹德國也因此大舉入侵,並且併吞了捷克。在二次大戰期間,熱愛自由民主的庫貝利克屢次拒絕與納粹合作,卻贏得了捷克人民的尊崇。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當年10月份捷克愛樂管弦樂團正式成為第一個國家級的樂團,緊接著在1946年正式開辦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也恰逢捷克愛樂的五十週年團慶,所以就由捷克愛樂主導這場音樂盛會。

但是在1948年2月,共產黨全面掌控了捷克,庫貝利克這次選擇流亡海外,並且誓言除非捷克再度恢復自由民主,否則他將永遠不再返回祖國。這場漫長的等待一直持續到1989年,捷克發生「天鵝絨革命」,共產黨政權垮台,反對極權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詩人瓦茨拉夫‧哈維爾被推選為捷克共和國總統,領導捷克人民再次走向獨立自由民主的社會。1990年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捷克愛樂邀請流亡國外42年的老指揮拉菲爾‧庫貝利克返回他摯愛的祖國,指揮闊別四十餘年的捷克愛樂子弟兵,共同演出這一場劃時代的1990年「布拉格之春音樂節」開幕音樂會。

西元1990年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在捷克的歷史上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因為這是共產黨政權垮台之後,捷克再度走向自由民主國家的第一次「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此外,這場音樂盛會是由離鄉去國多年的指揮大師,帶領闊別了四十多年的捷克愛樂子弟兵們,所演出的一場活力十足又感人熱淚的音樂會。

開幕演奏會是在布拉格市政廳二樓的「史梅塔納演奏廳」舉行,演奏廳是為了紀念史梅塔納對捷克音樂文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的,市政廳內的各型壁畫則是由捷克近代的著名畫家慕夏等諸位大師所繪製的民族史詩。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中,想必所有參與者都會被周圍的景物所感染,而對捷克文化發出無比的敬仰與讚嘆。

樂團首先演奏了史梅塔納歌劇《李布謝》的序曲,伴隨著全場起立的聽眾,一齊鼓掌歡迎詩人總統哈維爾夫婦進入舞台左上方的包廂內。緊接著響起了由雪柯路普所寫作的捷克國歌《我的家園在那裏?》,此時全場聽眾們的臉上莫不展露著被音樂所感動而激發出來的民族自信心。每一次觀賞到這段畫面,總是令人思緒澎湃、熱淚盈眶,也為我們的捷克友人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歡欣。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尚未因1993年斯洛伐克的獨立而分成兩個政體,所以當時的國歌是兩段式的,後半段曲風迥異而且充滿了斯拉夫舞曲風格的樂章就是後來的斯洛伐克共和國國歌。現在這首曲子已不再屬於捷克共和國的一部分,而這也是為何這場演奏會處處充滿歷史見證,值得人人收藏的原因之一。

大家在欣賞了離鄉四十多年的大師指揮捷克愛樂子弟兵們的真摯演出之後,內心所獲得的感動和對捷克文化的崇敬也必定會油然而生。庫貝利克因為捷克共產黨的垮台,總算如願回到魂牽夢繫的祖國,並且再度擔綱指揮演出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接受訪談時,一向溫文儒雅的他神情激動地談到:「為什麼捷克這麼一顆純真的心靈,卻竟然要委曲地為別人所編造的謊言去賣命呢?從1948年共產黨開始掌權以來就一直是如此,而且捷克民族過去的命運也十分地悲慘坎坷。但是從現在開始,請大家要相信捷克的未來將會充滿和諧、倫理、道德和力量!」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在音樂會接近尾聲時,原本一直全神貫注於樂團演出的指揮家,此時突然將目光瞥向了哈維爾總統所坐的包廂方向,想必他對捷克的新生代是寄予厚望的,正如他一生所傳承發揚捷克文化的堅定信念,布拉格之春將會帶領著捷克,走出悲情、邁向新生!

這場值得紀念的演奏會不但有CD錄音,在台灣還有發行現場演奏和排練過程的兩張DVD,國人除了可以透過影視的雙重欣賞,領受到一股重生的喜悅,更可以像捷克愛樂團員一般親身體會大師的風采。庫貝利克的個性溫文儒雅,他不是靠威嚇咆哮團員讓樂團達到他的要求,而是不厭其煩地將內心的想法清晰地傳達給每一位團員,引導、激勵團員演奏出完整的音樂理念,就好像一個大家庭在久違的老長輩指揮下,愉快又興奮地各盡其職、發揮所長,演出這一場紀念音樂會。@#(未完,待續)

──節錄自《捷克經典》近代歐洲的音樂搖籃/柿子文化

(點閱【捷克經典】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李布謝不但聰穎過人,而且還具有預言未來的特異功能,她成功地弭平國人的歧見並且團結部眾開創了捷克這個國家。雖然李布謝的傳說不足以構成信史,但是她卻早已成為捷克民族起源的象徵。
  • 歐塔卡二世擁有當時中歐地區最強大的鐵騎兵團,幾乎每次戰役都傳出捷報,被稱為「鐵金國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但丁在傳世大作《神曲》中尊稱他是「當代的偉人之一」。
  • 庫特納霍拉的地名在捷克語的意思就是「挖掘寶物的山」,此地挖掘銀礦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世紀,在十三世紀一躍成為歐洲的金融重鎮。
  • 聖芭芭拉大教堂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著名的建築師楊.帕列馹於1388年設計監工,他的父親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聖維特大教堂與卡爾大橋的建築師彼得.帕列馹。
  • 克利雪多夫‧哈蘭特,根據義大利音樂家馬連吉歐所寫的彌撒曲以及少數的經文歌《Maria Kron》還流傳至今,其中所運用的作曲法十分地精妙,標示著文藝復興時期波希米亞的音樂成就。
  • 邊達音樂家族影響了所謂的「柏林樂派」和德國北部的樂風,其家族成員至今遍佈歐洲與中南美洲等地,現在仍然音樂家輩出,實在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項奇蹟!
  • 史梅塔納是一位「天才兒童型的素人音樂家」,五歲的時候就能夠擔任四重奏裡的小提琴手,六歲時更是已經彈得一手好鋼琴,八歲開始作曲。《我的祖國》發抒捷克的民族愛國心聲。
  • 史梅塔納所作《我的祖國》,整首樂曲由六段樂章所組成,前面四段主要在描寫捷克的歷史傳說與山川景色,後面兩段則是以胡斯戰爭為主題,發抒捷克的民族愛國心聲。
  • 德弗乍克自幼就沉浸在具有悠久音樂傳統與鄉村純樸的環境中,是個領有合格肉販執照、外貌又長得像補鍋匠似的音樂天才。
  • 1886年,德弗乍克再接再勵地出版了《斯拉夫舞曲第二集》,此時他已經成為史梅塔納去世之後,國際間所一致推崇的捷克音樂代言人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