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藥茶計

出身邪惡的張浪子不認同邪惡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115
【字號】    
   標籤: tags:

清代焦循在嘉慶24年(1819年)出版的「花部農譚」已提到花部(又稱亂彈)的《藥茶記》這齣戲,這是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一齣戲。焦循又驚又喜,沒想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能如此傑出的表現正義,太難能可貴,因此他乾脆稱此戲為《義兒恩》 。


1. 新竹竹塹北管子弟戲團演出《藥茶計》。員外外出收租,囑託妻妾照顧家庭。

這位義兒(有正義感的年輕人)名叫張浪子,他母親因丈夫去世,帶著他改嫁給員外作妾(二娘)。員外的大太太育有一子一女,這位後來的二娘,處心積慮就想害死大娘及其子女,好讓自己與兒子張浪子繼承全部家產。故事從員外離家收租開始,每每在員外裝賢慧的二娘露出猙獰面目:她在人參茶下毒假意孝敬大娘,沒想到二娘的混混弟弟剛好跑來借錢,搶去茶喝先給毒死了。二娘到衙門誣告大娘害死其弟,同時又將大娘的兩個小孩關進柴房準備活活餓死他們。


2. 《藥茶計》二娘(右,籃文豪飾演)叫出丫環,兩人訂下害人毒計。

張浪子很難自處,但他選擇不認同邪惡的母親。先放走柴房裏的兄妹,再去衙門自首說人是他殺的;大娘獲釋,而張浪子成了死刑犯。


3. 《藥茶計》二娘(左,籃文豪飾演)不願借錢給好賭成性的弟弟(右,柯金助飾演)。

這齣亂彈戲,接下來演的情節為「殺場生祭」,也就是後來京劇《藥茶計》的通稱戲名《斬浪子》,演大娘(老旦)、張浪子(小花臉)在法場泣別的這一段折子戲,後因老旦龔雲甫(1862—1932)加入甩髮動作而變的更有看頭。如果京劇以全本演出(上海楊四立、麒麟童均演過張浪子,共有八本之多),全本戲就稱為《呆徒富貴》--張浪子不顧自己利益,見義勇為,常人看是一個「呆徒」,可是好心好報,後享大富貴。


4. 大娘(右,彭金塏飾演)戴僧帽正在佛堂頌經,二娘假意拿茶孝敬大娘。

《藥茶計》真實反映社會的道德水平,無形中也教化民眾樂做善事。相比之下,吃黨媽媽奶水長大的大陸人民,漸漸成了「貪婪邪惡、見死不救」的異形,與張浪子完全相反--最近小悅悅車禍無人理睬的事件,外國媒體都難以置信,大標題稱中國是「道德文明驚人崩潰」。


5. 二娘的弟弟(左,柯金助飾演)搶先喝了人參茶,肚子立即痛起來。

大陸當官的正忙著爭奪十八大的位置,無人理睬甚麼崩潰不崩潰,最多聲稱那是國人素質差,五毛黨則更進一步說是佛山人素質差(事情發生在佛山),更顯得那是別人家的事,於己無干。冷漠無良知到甚麼地步了?三百年前焦循表揚的「義兒」,怎麼在短短62年就消失無蹤?


7. 《藥茶計》張浪子質問母親的丫環,丫環支吾其詞。


有時候想想戲劇的潛移默化,你就會明白共產黨「戲改」的惡劣影響,刪除善良,植入鬥爭,根本成了不擇手段流氓風格式的歪戲;抹煞了傳統戲啟人向善、明辨是非的優秀傳承。其影響所及人人變成自私無比,全身發散醜陋與恐怖(《藥茶計》在大陸因劇裏有多處神佛出現,說是迷信;員外又是個收租的地主,所以不演此戲;近因號稱搶救挖掘老戲,偶見點綴性演出,民眾仍是陌生)。


8. 張浪子到柴房,聽到兄妹在哭泣,他很難過,給他們錢,讓其逃走。

比較同文同種的台灣,那是大相逕庭。亂彈戲傳入台灣三百年,《藥茶計》幾乎一直保持著老樣子演出,至今仍受歡迎。在台灣由於先有南管,就將後傳入的戲曲稱為北管;在農業社會時代,各地以寺廟為中心,農閒時召集年輕人(通常是男生)學曲藝,遇廟會即能演出,也稱為「子弟戲」。台灣從南到北大家都愛演愛看《藥茶計》這一齣,並以全本形式演出。


9. 張浪子認為大娘每天拜佛,佛卻不保護大娘,想把佛像摔了。金甲神(右,楊錫堯飾演)立即出現制止張浪子的魯莽不明真相。

一齣戲的盛演不輟,可反映出當地人的內心看法。當然,台灣沒有戲改,也沒有中共62年的統治,所以這個內心狀況一直如此,相當準確,可供驗證,也就是說內心具有「不認同邪惡」與「見義勇為」的特質--例如國際上發生災難的時候,台灣人的捐款不落人後;例如邪惡不能隱藏,總會被報料出來,許多大陸來台遊客,晚上就愛看電視上名嘴的報料,感受一下說真話的淋離暢快。


10. 張浪子昏倒在地,金甲神完成任務後離開。

張浪子認為大娘每天拜佛,佛卻不保護大娘,想把佛像摔了。金甲神(右,楊錫堯飾演)立即出現制止張浪子的魯莽不明真相。


以前戲曲遍地開花,起著移風易俗的作用。中共卻利用戲曲毀人,大部份戲都編成刁鑽整人的情節,所謂的厚道被譏為愚忠愚孝。中共的謊言讓老百姓安心的吃毒奶粉、地溝油,還能讓老百姓同時誇讚生產毒奶粉、地溝油的人聰明,羨慕他們能賺大錢。這才是多麼可悲的愚忠愚孝啊!真懂張浪子的人知道,張浪子一點也沒有愚孝,可他的厚道深入人心,人人都受觸動。


11. 《藥茶計》張浪子到衙門自首因怨殺人,大娘獲釋,張浪子變成死刑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人雜劇用四折來演一個故事。但在折與折之間,另外又夾演「爨弄、隊伍、吹打、雜技」等這些熱鬧、有趣的橋段,讓觀眾打發過「中場休息時間」(演員可能也要利用這個時間換衣服、休息喘口氣、調度人員等)。等新的一折再開演-因為元雜劇四折是四套不同的宮調,新一折開始,進入新的音樂旋律,觀眾耳目一新,別有一番的新鮮感。
  • 元人雜劇用四折來演一個故事。但在折與折之間,另外又夾演「爨弄、隊伍、吹打、雜技」等這些熱鬧、有趣的橋段,讓觀眾打發過「中場休息時間」(演員可能也要利用這個時間換衣服、休息喘口氣、調度人員等)。等新的一折再開演-因為元雜劇四折是四套不同的宮調,新一折開始,進入新的音樂旋律,觀眾耳目一新,別有一番的新鮮感。
  • 京劇的「淨」行,一般大家知道的有正淨(銅錘花臉、黑頭)、副淨(架子花臉)、武淨(武二花、摔打花臉)。其實還有一種毛淨(油花),他「毛手毛腳」如過動兒一刻不得閒,動作繁多、身段複雜。今天我們介紹《通天犀》這齣戲,主角許世英,綽號「青面虎」,舉止毛躁,即以毛淨來應工。
  • 在「綴白裘」第十一集第三卷收錄有亂彈腔《擋馬》一戲。這齣戲很神奇,經過長久的歲月,它依然在台灣的舊路北管(俗稱福路戲)傳唱不輟,只是戲名不叫《擋馬》而叫《賣酒》,屬於文戲,是小丑與花旦的「對兒戲」,講究唱唸要相互配合,銜接上要緊密而自然,今年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畢業公演就有《賣酒》的演出。
  • 《趙氏孤兒》根據老戲《搜孤救孤》改編,在1959年編成。劇情新添加的幾個部份,完全是為「革命需要」做作出的「虛情假意」。 中共統治大陸後,立即頒布禁戲劇目,壓制京劇不遺餘力。京劇演員無戲可演,難以維生。拖到1957年大鳴大放,一些不懂中共陰謀的演員,以為否極泰來,積極演出傳統老戲,招來老觀眾,想要再造京劇的中興。不久「陽謀論」把大鳴大放的人扣上右派的帽子,遭整肅以及被殺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京劇著名藝人李萬春、葉盛蘭、葉盛長等也牽連在內。從此以後,倖存的人變得機伶,隔年1958年毛澤東發動「大躍進」,果然人人爭先。京劇界也跟著搞大躍進,積極「改革」老戲,計劃一年排出三百個新戲,其中兩百個要是革命現代戲。
  • 有些戲很神奇,它能順順當當、不受阻礙的就這麼流傳下來,像康雍乾時代《忠義璇圖》中的《山門》,又稱《醉打山門》,至今仍能見到演出。有些戲運氣就不好,例如連譚鑫培都誇讚的好戲《寧武關》(余叔岩、言菊朋皆曾演過),卻因中共邪黨建政,瞬間中箭下馬,當前再也沒人敢提起,成了失傳的戲。
  • 《硃痕記》又名《牧羊卷》,出於《牧羊寶卷》。追蹤「卷」這個名稱來由,去古未遠的台灣皮影戲,猶留可追的線索,台灣皮影戲明末自潮州傳進,許多劇目都有「卷」字作尾(類似木魚念經式的宣卷,加上弋陽腔)。「卷呀、圖呀」這是早期的稱呼,如《苦節圖》、《忠義圖》、《牧羊卷》。所以往上回溯,《牧羊卷》是來源頗早的一個故事了。
  • 《得意缘》中的狄雲鸞與《烏龍院》中的閻惜嬌是京劇花旦中的兩大類型。狄雲鸞天真無邪、調皮愛笑,但為了維護丈夫,卻能脫離娘家,闖關而去。閻惜嬌任性嬌縱,原說要報宋江的恩,但有了新歡就不要舊愛宋江,一旦捉到宋江的把柄,為求斬斷束縛不惜將宋江害死。
  • 胡金銓帶有京劇節奏的武俠片「龍門客棧」,演變到徐克三D武俠片「龍門飛甲」,其間約有五十年,可是觀眾還是愛看。 武俠片(西方有騎士傳奇的小說、電影)是人類投射出的情境:想像奇人義士打抱不平、救助弱小忠良、揭露真相、不顧世俗的阻擾、勇往直前。戲曲小說及文藝作品,就是有此類型,其情其景帶有兒童純真的觀點,細膩、善良、栩栩如生。
  • 多倫多國劇社為提倡京劇欣賞,發揚中華文化,促進中、港、台華人社區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和重視,將結合中國大陸應邀來多演出的京劇名家及多倫多滿地可兩地名票友,於10月27日(週六)下午1時在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何伯釗劇院,隆重推出京劇經典名劇《紅鬃烈馬》。 並為開發觀眾群,特舉辦「紅鬃烈馬」觀後感京劇欣賞徵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