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盜王墳

時遷盜墓被改成時遷送邪黨進墳墓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99
【字號】    
   標籤: tags:

京劇《盜王墳》有兩個不同的演出版本:一個是傳統的、比較短但藝術表現很完整的時遷盜墓;另一個則是「中國京劇院」的改編本,把劇情完全反過來,時遷不盜墓,而成打擊盜墓集團的英雄,他殺死盜墓者,並將盜墓者所盜珠寶,獻給梁山。

不熟悉共產黨思考方式的人,一定感到驚奇,為甚麼憑時遷一個小偷,就有辦法學習歐美的蝙蝠俠、蜘蛛人,一個人打贏多人組成的盜墓集團,為梁山做出「積級的貢獻」呢?其中道理,說起來其實很簡單,這本來就是共產黨敘述事情的原則:顛倒是非,再予「偉光正」一番。

現成的例子如薄熙來,他控制重慶市就有四字訣竅「打黑唱紅」,打黑就是不管真假先樹立一個壞對象來打擊,唱紅就是偉光正。重慶市大企業的商家,他不管好歹全抓起來,以前好官是寧願一家哭也不要一街哭;薄熙來顛倒幹,就他一家笑,豈止讓一街哭,還讓整個市哭。「唱紅」十足發揮邪黨的愚昧瘋狂,在廣場叫市民聚起來唱紅歌,在監獄犯人紅歌唱得好就能減刑釋放,精神病院的病患唱紅歌,說最具療效。

近的還有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肇事車廂就地掩埋,迅速恢復通車,禁止各種媒體做相關報導,因為鐵道部還要在國際上賣動車,為國家爭取「偉光正」。舉這麼多例子,相信大家都熟悉了邪黨的思考方式。做為文化部直屬單位的「中國京劇院」,促成這樣的思考方式,也是不遺餘力,改編京劇也按此去編,默默推行「顛倒是非,再予偉光正」的邪法。久而久之,人民習焉不察,失去辨別真假的能力。猶如論語的:「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邪黨利用各種傳媒「浸潤之譖,膚受之愬」攪亂人民,人民抗拒不了,只能糊塗與「不明」。


1. 新編《盜王墳》有兩個「開口跳」(武丑),左為時遷,右為殷顯(諧音陰險,身著百姓服)。(圖片﹕作者提供)

原本《盜王墳》,台上擺大帳子(代表棺槨,裏面是灝王-頭戴王帽、臉戴加官臉子),大帳子與下場門之間,斜置一張桌子,桌上架一張椅子,這代表隆起的王陵。

時遷攀登上王陵,鑿掘封土,下到墓室,墓室窄小,時遷走矮子步或倒立而行。摸到大帳子(棺槨),揭開簾幕,觀眾看到時遷摘下王帽放入背包,接著摸臉上五竅-兩耳、兩眼、嘴,將其珠寶取走,尤其用錘橇開嘴含,見是一大顆夜明珠讓時遷樂歪了。


2. 新編《盜王墳》左為賈啞(身著百姓服),右為薊州府衙内侯懷(武二花,臉譜紅底一個黑共字)。(圖片﹕作者提供)

正收拾行囊要走,灝王突然坐起來,跳著追時遷,死人也不甘願自己的東西被人拿走呀!時遷嚇一大跳,回過神,一面驚呼「詐屍」,一面又說「你別挨罵了」,兩人同時下場做結。全戲驚險又滑稽,讓人忍俊不住,例如時遷從王陵頂上失足滑下、「死人」詐屍追人、……,盜墓可能碰到的花樣都有。道具就是大帳子與桌椅,京劇簡易舞台卻讓觀眾發揮想像力;又很幽默,被偷的灝王不願坐視利益受損,起身與時遷互動,觀眾呵呵一樂,不會覺得死人有甚麼陰森恐怖。


3. 新編《盜王墳》殷顯手持珠寶,卻被時遷假扮的灝王,嚇了一跳。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系演出。(圖片﹕作者提供)

新編《盜王墳》將以上情節盡皆抹去,它強調的是盜墓集團的打仔成員,崇武、鬥爭:薊州府衙内侯懷(代表高幹)、惡人殷顯(代表流氓)、賈啞(裝啞巴,代表特務)。高幹、流氓、特務這是黨的三個呆表,在新編戲裏不願低調,總要不怕醜的醜態畢露。殷顯與賈啞的服裝更是彆扭,既像在土改上喊打喊殺的假群眾,又像樣板戲裏的工農兵。在動作上,賈啞(他是時遷派去臥底的)與時遷的二人聯合亮相,不時擺出政治宣傳畫的革命姿勢。好呀,革命都革到墳裏啦!革到陰曹地府啦!

賈啞與時遷是好人,侯懷與殷顯是壞人,打得大開大闔,火暴猛熾,一點也沒想到是在黑夜裏、甚至是在墓室狹小的空間裏。其間還穿插一段時遷假扮灝王,戲弄眾人的戲--連灝王都響應革命,能奮起嚇人進地府,分享革命的喜悦。


4. 新編《盜王墳》賈啞與假扮灝王的時遷說悄悄話、(圖片﹕作者提供)

動作的設計很多不合理,沒有主題動作,又愛抄襲與拼湊,如時遷翻筋斗穿上鋪在地上的衣服,那明明是《時遷偷雞》裏的。按照水滸傳的次序,京劇依次演出為《翠屏山》、《盜王墳》、《時遷偷雞》。那麼演完《盜王墳》,到了《時遷偷雞》又來個地上穿衣,犯重豈不是沒意思。新編《盜王墳》時遷與殷顯同時都由「開口跳」扮演,更是犯重,從沒在同一齣戲裏見兩個「開口跳」互拼的,看來是領導出的新創意,叫怎麼編就怎麼編,連最基本的章法也沒有。

又有一說《盜王墳》是前輩張黑的拿手戲,王長林教葉盛章也教了這一齣。葉盛章文革時被共產黨謀害,葉生前教的眾弟子之一又被共產黨命令重編此劇。在從前徒弟不敢做出欺師滅祖的事,但在邪黨威脅下,編出一齣又像歌頌邪黨(戲裏人物人人都是邪黨的形像),又像送邪黨進墳幕的亂糟糟的戲。這種顛倒是非又要偉光正的劇情,不管是編劇、演員、觀眾大家都只有哭笑不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長坂坡》演出時間約要兩個多小時,它幾乎把戰爭中所可能碰到的情況,藉著趙雲所見所聞,一一描寫出來。其方式很像電影「搶救雷恩大兵」(大陸譯:拯救大兵瑞恩),藉著去救雷恩的過程,電影實際是要把前線的艱危曝光在大家面前。《長坂坡》中,趙雲的任務在保護劉備的妻族家小,包括甘夫人、糜夫人、阿斗、糜竺、糜芳(二人為糜夫人的兄弟)等,由於大家分散逃走,趙雲殺進殺出許多次,分次救出人來。
  • 八珍湯原名《三進士》。《三進士》是一齣二黃的骨子老戲,可說是非常具備有指標性的一齣京劇:它有元雜劇離奇的劇情、又有明傳奇的善做結語(一門三進士,枯木喜逢春;富貴休忘本,為人莫欺心),自身又具足清代亂彈戲的明快節奏。很可惜,民國以後越來越少人能領悟它的深刻性。到了共產黨時代,把它妄改成老旦的控訴戲-裝可憐、搞鬥爭,讓人看了起一身雞皮疙瘩。新編《八珍湯》故意鑽牛角尖,著眼在老旦因為做了那碗不受吃的八珍湯,竟被媳婦趕出門去,幾乎凍死在大風雪中(簡直是瞎編),於是八珍湯成為老旦受到迫害的鐵證。從《三進士》的波瀾壯闊的劇情,一下子變成控訴富人、狹隘不講理的批鬥叫囂;老旦在大雪中又唱又舞,看看快凍死,來了丫環春蘭護送她去周府。丫環本事不小,竟能推薦一個老旦到周府去吃閒飯,這只有無產階級的腦袋才編的出「春蘭救星」,顯示無產階級無所不在,古代就有。
  • 《盤絲洞》在道光四年(1824)慶昇平班272齣的劇目裏就有了。50年後「菊部群英」一書(同治十二年出版,1873),介紹梅巧玲、余紫雲師徒二人皆擅演《盤絲洞》,而且特別是他倆都是正旦兼花旦,可知《盤絲洞》裏的蜘蛛精(月霞仙姑),並非賣弄風情,也要端著正旦的架子。梅巧玲是梅蘭芳的祖父、余紫雲是余叔岩的父親,他們都是很有名望的人,表現適可而止,絕不會在淫蕩上去討好觀眾。
  • 在「綴白裘」第十一集第三卷收錄有亂彈腔《擋馬》一戲。這齣戲很神奇,經過長久的歲月,它依然在台灣的舊路北管(俗稱福路戲)傳唱不輟,只是戲名不叫《擋馬》而叫《賣酒》,屬於文戲,是小丑與花旦的「對兒戲」,講究唱唸要相互配合,銜接上要緊密而自然,今年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畢業公演就有《賣酒》的演出。
  • 《趙氏孤兒》根據老戲《搜孤救孤》改編,在1959年編成。劇情新添加的幾個部份,完全是為「革命需要」做作出的「虛情假意」。 中共統治大陸後,立即頒布禁戲劇目,壓制京劇不遺餘力。京劇演員無戲可演,難以維生。拖到1957年大鳴大放,一些不懂中共陰謀的演員,以為否極泰來,積極演出傳統老戲,招來老觀眾,想要再造京劇的中興。不久「陽謀論」把大鳴大放的人扣上右派的帽子,遭整肅以及被殺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京劇著名藝人李萬春、葉盛蘭、葉盛長等也牽連在內。從此以後,倖存的人變得機伶,隔年1958年毛澤東發動「大躍進」,果然人人爭先。京劇界也跟著搞大躍進,積極「改革」老戲,計劃一年排出三百個新戲,其中兩百個要是革命現代戲。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