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減廢大軍 蚯蚓、黑水虻待法律定位

臺灣蚯蚓友善環境發展協會會長蘇振成表示,黑水虻+蚯蚓是「轉廢為寶」的哥倆好。(陳志達/大紀元)
人氣: 98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記者陳志達台灣台北報導)受全球疫情及通膨影響下,臺灣的飼料成本高漲,廢棄物廚餘處理問題,也在選舉時成為攻防議題。「大地清道夫」蚯蚓、「超級小蟲」黑水虻雖然被用於去化廚餘廢棄物的正面案例越來越多,仍需要民間企業發揮動能,並訂立前瞻引導的法令、鬆綁僵化模糊的條文,才能起到關鍵作用。

協會名稱不准用「養殖」改名才過關

臺灣蚯蚓友善環境發展協會會長蘇振成是蚯蚓、黑水虻養殖業者,為了結合相關資源共享與技術提升,他3年前向內政部申請成立社團法人「臺灣蚯蚓養殖發展協會」,但遭遇承辦人員多項質疑,不同意名稱使用「養殖」兩字。

理由之一,蚯蚓養殖如果是用牛、豬糞或廢棄菇包料,那些能否當養料,需先行文取得農委會畜牧處、農糧署認定。理由二,若要運用被認定是廢棄物的東西,必須有再利用處理場執照、清運執照。

蘇振成表示,蚯蚓素有「大地清道夫」之稱,國際上與學術研究幾乎公認是無害、對土地與農業生產有大利益。自古以來,農民都清楚牛、豬糞、腐植農產品殘渣等有機廢棄物,都是蚯蚓很好的飼養料。何以要行文管理單位請求認定?其次,協會都還沒成立,哪來「再利用處理場」或清運執照?

多次溝通無效下,蘇振成將「養殖」改名「友善環境」才獲核准成立。但因蚯蚓與黑水虻的養殖不知歸哪個單位管,所以業者在實務營運上,還是面臨因「飼養料被當成廢棄物」,取得過程限制重重的問題。

蚯蚓、黑水虻哥倆好 高繁殖率能吃巨量飼養料

蘇振成表示,蚯蚓喜歡吃輕口味的有機農業殘渣,而黑水虻幼蟲則不怕油鹽辣的重口味,廚餘或雞糞都可以是牠的營養源。兩者都是食量大、高繁殖力,排泄的糞便是優質肥料成分,蟲體還可當水產養殖魚類的高蛋白飼料,蚓基酶、益菌蟲肽的生化運用又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實在是「轉廢為寶」的哥倆好。

黑水虻在人工產卵器上大量產卵。(萌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蚯蚓與黑水虻的繁殖力高,短期內就能有千百萬大軍上陣。蚯蚓雌雄同體,約2至3個月可繁殖一代,每一隻生命週期可繁衍出幾百到千隻後代。而黑水虻蟲卵孵化15天左右成蛹,再約15天羽化成蟲可繁殖下一代蟲卵,目前溫控蟲室、蒐集卵與孵化技術提升,一對黑水虻能繁殖出數百倍的下一代。

依處理類別做身分定位 業者盼有效納管

萌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卓宇豪多年來投入大量心力,希望以企業化生產方式,優化黑水虻繁殖、自動化養殖,以及蟲體虻糞的多面向運用。最近也以黑水虻自動化機械處理廚餘的計畫,獲新北市環保局評選為2家示範場之一。

黑水虻繁殖蟲室,能以溫度控制、容易收集產卵器提高產卵量。(萌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卓宇豪表示,目前示範場都是小量嘗試,由環保局等機關提供場地、清潔隊將廚餘視為養料運搬。如果法規上可以明確區分與規範能做「養料」的廢棄物,引導民間龐大的潛在動能投入,才能更有效率、多元創新的「轉廢為寶」。

他舉例,飼養牛豬等業者可在取得畜牧場登記證,向食品加工廠等直接拿取植物性的殘渣作為養料。而黑水虻沒有適用的養殖法規,即使能協助豆渣、過期麵包等工廠減廢,但無論是運搬離場或能到工廠處理,都有被環保單位開單處罰的風險顧慮。

卓宇豪建議,如果黑水虻是要養來解決廚餘的,那麼按環保局規定,在工業用地廠房、符合廚餘處理的臭味管制、廢棄物清理法運搬等規範,從業人員納入勞保,都是可接受的。

黑水虻處理廚餘自動化機械設備。(萌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如果是處理農業殘渣等植物性養料,比照農業局對畜牧場登記管理,可在農業用地養殖,取得登記證後可以循牛豬既有方式,取得有機植物性養料。從業人員可加入農保。

農委會目前規定,以植物性養料餵養的黑水虻,才可以作為其他水產養殖的飼料,吃動物性廢棄物的不行。卓宇豪認為,如果黑水虻或蚯蚓養殖,可以依照飼養料區分納管,後續當成飼料或肥料,就可以確保成分穩定,這對企業化及大量去化廢棄物,會有很正面的效益。

再利用處理場 樂見新「協力廠商」加入

廢棄物再利用處理場,是目前合法的廢棄物去處,業者陳先生表示,政府是按照申請成立時的「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在管理進出量,再利用處理結果主要有沼氣發電、有機質肥料、以及新申請通過的黑水虻消化三種方式,目前業者大約有26家。

陳先生提到,申請一處再利用處理場都要投資幾千萬,即使合法設置、經營中也通過查核檢驗,但是仍會遇到民眾抗爭、檢舉投訴,遭到開罰。「每次接到這種罰單,感到很委屈,而且要花幾十萬元」,陳先生覺得這對企業經營很困擾,民眾抗爭嚴重時,甚至還得停工。

他說,「我覺得黑水虻或是蚯蚓,確實能協助消化掉很多廢棄物,而且是真正(消化)沒了,沒有棄置亂丟的後遺症,耗能很少,後續產品又能有多樣性利用,如果能當我們協力廠商,的確是好的方式。可惜,我們不能用。」

「因為,環保局認為,再利用處理場只能按照申請成立時的『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執行,申請做有機質肥料的,就不可以給黑水虻吃。」

陳先生希望,已設置的再利用處理場可以申請增加利用黑水虻或蚯蚓處理廢棄物的清理計畫,或是同意申請養殖業者作為協力廠商,可以運到申報通過的地點,處理數量或者臭味等都可以納管,真正有效去化,解決問題。

仿效自然界生物鏈 轉廢為寶

另外,蘇振成表示,將大多數廢棄物視為危害物質而層層管制的「廢棄物清理法」,侷限性法條與第一線執法人員「寧錯勿鬆」的解讀,實際上框限了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造成很大的內耗。

他認為除了特殊輻射或有毒物質難以處理之外,「應該仿效自然界生物鏈,朝沒有廢棄物的概念,創造其他生物能再利用的良性循環」。特別是在農林漁牧領域,希望立委們關心、修訂「循環再利用」配套法令,技術面獎勵研發生化解決方案、經濟面推動在臺灣培養新創事業,運用東南亞等大面積生產基地與市場,降低飼料或肥料成本,盡快達到高品質低價格,無須再補貼,而且有效的改善環境,達到多贏。◇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