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藝傳薪】傳藝偶像 不看偶像劇

人氣 89

【大紀元2023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台灣台北報導)「小朋友,你怎麼一個人在森林裡啊?」孫悟空故意問。

「今天補班日,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一個人出來玩……」想抓走唐僧的紅孩兒說。

這是「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演出《火雲洞》的對白,主演陳冠霖一句補班日,讓《西遊記》彷彿是發生在今天的故事。

圖為2023年2月12日,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主演陳冠霖於台北演出《火雲洞》。(黃捷瑄/大紀元)

讀者如果看到「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的演出,會發現前、後場是一群年輕的面孔,他們多是國家指定的布袋戲表演保存藝師陳錫煌所指導的學生。其主演是不到三十歲的陳冠霖,雖然他演的是老師的父親--李天祿留下來的戲碼,但在他的精心改編下,老戲套在詼諧逗趣中不失原本的精神。園區的工作人員私下稱他是偶像,也會送上飲料為他加油打氣。

2023年5月8日,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主演陳冠霖(左)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演出《火雲洞》之後,與觀眾互動。(黃捷瑄/大紀元)

這位傳藝偶像有著和同齡人不太一樣的興趣與成長經歷。在大稻埕長大的陳冠霖,講著道地的台語,五月十三迎城隍、保生大帝慶典是他的教室。

「小時候很喜歡看迎神賽會,很喜歡那個氛圍。以前城隍廟還有在迎暗訪的時候,晚上『迎鬧熱』,看到凌晨兩、三點都還在看。明天要上課,七點要起床。」陳冠霖對《大紀元時報》說:「家人對我比較放心,不會管。現在小朋友大概很少有這樣的。」

陳冠霖在國小看到布袋戲社團便不惜放棄演講培訓,堅持要參加。國中沒有布袋戲社團之後,在因緣際會下開始跟隨國寶級的傳統布袋戲演師陳錫煌學戲,轉眼就是十四年。進入「宛然派」(師承來自「亦宛然」劇團)之後,又在高中及大學學習劇場及京劇。陳冠霖最感謝的是家人的支持,讓他這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從現代的教育體制及職場生態來看,陳冠霖猶如成長於「傳統泡泡」裡,不太受到現代社會的洗腦跟洗禮。

「人家在玩什麼遊戲啊,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陳冠霖說,「身邊很多很喜歡傳統的,真的很少接觸流行,像我自己也是一樣,不看電視、不看偶像劇。平常的休閒娛樂是看戲、看京劇、看歌仔戲、看布袋戲。身邊很多同行都是這樣比較多,就是一頭栽進了這個傳統的表演藝術裡面。」

儘管如此,目前的傳統戲曲界不可避免地彌漫著所謂「跨界」、「結合科技」的潮流。他坦言,「在這個小框框裡面,戲偶會動」是最直觀、最吸引觀眾的東西,結合科技勢必做一些調整,「觀眾一定會被其他科技所吸引,就沒辦法那麼專心地欣賞到布袋戲最細膩的操偶技藝」。

相較於懸絲傀儡透過提線的間接操作,掌中戲靈活也細膩得多,但戲偶的大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體型較掌中戲戲偶大、透過提線操作的懸絲傀儡。圖片攝於台北偶戲館《三齣光日與夜—懸絲傀儡特展》。(黃捷瑄/大紀元)

「我自己覺得布袋戲市場沒有辦法做大的原因是,看得清楚的就是台前三十個觀眾、五十個觀衆,不可能吸引到五千個,因為第五千個在後面看,他只能看大螢幕轉播,他只能聽到聲音。」陳冠霖說。

從武戲到文戲

當主演的基本功是操偶,要練到想都不用想。「老師要求操偶要練到一百分,因為上台邊說口白邊演,操偶只剩六成功力。」陳冠霖說。一個主演上台「開口」前,要當協助演出的「二手」磨練一段時間,然後從口白少、武戲多的劇目開始演起。

在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中,一些可以用在不同劇目或人物的「程式」,稱為「站頭」或「套頭」,例如皇帝、臣子、小旦各有固定的出場詩。熟悉這些情節、套路,又學過很多戲之後,再看章回小說,漸漸自己融會貫通。

「真的學到很內行之後,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文戲」,陳冠霖說,「文戲就是沒有打的,就是怎麼用語言、講話來詮釋各個人物角色,把他的喜怒哀樂呈現出來,然後拉得住觀眾看你的戲。今天看完明天還要再來看。」

在布袋戲最盛行的時期,一齣戲三百多集,劇團每天在不同的地方演,主演要有編劇的能力,把情節結束在最緊張、最刺激的地方,吸引觀眾「追劇」。而今天為了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前輩留下來的劇本除了要剔除重覆冗長的部分及現代人已聽不懂的對白,通常還需要把劇情濃縮再濃縮,但又不能失去劇目的意義及完整性。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宛然派與西園派

在陳錫煌的鼓勵下,陳冠霖也樂於觀摹、學習其他劇團或劇種的長處,累積成自己的特色。他在「西園派」(師承來自「小西園」劇團)當二手的時候,就切換成西園派的招式,有時自己也會用,當然師父跟老戲迷都是看得出來的,所以業界開完笑說「冠霖黑白學」(亂學)。他自己甘之如飴說:「我自己比較喜歡這樣。師父那麼多學生出去,大家打的招式都是一樣的,就出現一個不一樣的。」

陳冠霖形容,「陳錫煌老師的動作比較像打太極,柔中帶剛,看起來好像很柔和、圓融,其實帶有一定的力道在;小西園的戲看起來就很多力量,相比之下像跆拳道,動作比較大、比較誇張。像單打,就是自己一個人練武功的時候,小西園動作跟節奏比較快,陳老師就很多細節,慢慢踢腳、請拳、捲袖,請拳的時候頭要彎,然後打…打…。老師比較注意到頭部的動作。」

「會動的神像」

為什麼對布袋戲有那麼大的熱情?陳冠霖想了很久說:「我自己覺得戲偶在這個小框裡面,他會動是最有趣的。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從小很喜歡拜拜,很喜歡看那些木雕的東西,看那些神像、佛像。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神像不會動,但布袋戲會動。神像在那邊不會動,可是在我的戲偶上,比如今天他是演玄天上帝,我的玄天上帝會動,廟裡的玄天上帝不會動,我覺得這個很好玩。」

觀音菩薩的柔美身段。圖為2023年2月12日,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主演陳冠霖於台北演出《火雲洞》。(黃捷瑄/大紀元)

「我最喜歡的一齣戲叫扮仙,就是由人扮演神仙,那就很有趣啊,用你的嘴巴傳達神的旨意,傳達神的思想,神的祝福之類的。我覺得那是不一樣的感覺,這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個部分。因為我有宗教信仰,這也是讓我覺得很喜歡的一部分。」

「歡迎常來看戲喔!」陳冠霖總是熱情地招呼人們來看戲。他也常常透過主持的機會,以幽默、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傳統布袋戲。

跟在國寶級的老師身邊學習,會不會有壓力呢?他說:「我覺得我自己還是個在學習的角色。不敢談什麼傳承的壓力,就是認真努力的跟陳錫煌老師學習。只要有人喜歡,我會盡我所知的與他分享。」這股單純的熱情,或許就是他的「圈粉」祕訣吧!◇

責任編輯:施暮羽

▶▶更多【掌藝傳薪】專題文章

相關新聞
【掌藝傳薪】掌藝無窮盡 國寶藝師談創新
【掌藝傳薪】閒聊扮仙-人間福主慶長生
【掌藝傳薪】專家:傳統劇曲需要更多「橋梁」
【掌藝傳薪】劇場效益有限 山宛然黃武山:珍惜做推廣的機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