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失去

作者:青松
世間萬物,各有歸宿。有時候我們以為「失去」了什麼,也許並不是那麼回事。(唐鳳兒╱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69
【字號】    
   標籤: tags: , ,

搬了新家,家附近有一片樹林,我們經常去散步。林子中有幾棵參天大樹,不知道已經存活了多久。每次經過,我都會忍不住凝望這歲月的見證者。

前段時間,發現樹的根部居然長出一棵小小的赤靈芝。見到靈芝,估計多數人都要採摘回家。靈芝是好東西,有養生保健的功效。而且,靈芝的模樣優雅脫俗,即使不食用,也可以當裝飾品擺在家裡。

坦白講,我第一眼看到靈芝的時候,也想採下來。但端詳很久,終究沒忍心。小靈芝直徑不過幾公分,如孩童般稚嫩。留它在大自然,在大樹的懷抱中舒舒服服長大,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自從見到靈芝,每次經過那棵大樹,我都會上前看看。尤其風雨之後,一定要看一下靈芝是否安好。那棵樹生長的地方比較僻靜,不太容易被人發現。小靈芝一直安安穩穩,長得緩慢,但可以看出花紋的細微變化。

日子久了,在潛意識裡,那靈芝仿佛已經是我的了。我用心呵護,每天去看,只是在等時機,等靈芝成熟,就小心採回家。這是一段神奇的緣分,我從沒想過可以偶遇靈芝,還能一點點看著靈芝長大。

今天又去看靈芝,還沒走近,我就發現不對。靈芝雖小,但顏色和樹幹不同,今天只看到樹幹的黑色。我直覺是,靈芝被人採走了。走到近處,果然靈芝已經不見。原先生長的地方,樹皮脫落。可以看出,採摘的人很小心,為了不傷到靈芝的根,把樹皮挖下一片。

我心裡的失落與懊悔,一時難於言表。我無數次經過,無數次凝望,也有無數次機會採摘……我全都放棄了,因為不忍心,想讓靈芝在舒適的環境中成長。我的不忍心成全了後來者,造成了眼前的空空如也。我甚至沒有拍張照片,就這樣永遠地失去了。

我站在樹前許久,心中隱隱有痛感。但隨而又警覺起來,因為我所謂的「失去」好像很不講理。靈芝原本就生在野外,並不屬於我。我只是發現得較早,關注得較多,僅此而已。採走靈芝的人,並沒有從別人手裡搶奪,只是接受了大自然的饋贈。所以,整件事中並沒有「失去」一說。

世間萬物,各有歸宿。種種因緣,紛紛擾擾。有時候我們以為「失去」了什麼,也許並不是那麼回事。理不清的時候,放下應是最明智的選擇。我偶遇靈芝,又牽掛許久,共同度過一段時光,是美好的。至於靈芝最終家歸何處,或許也有定數吧。靈芝在與不在,我依然會經過那棵大樹。來日方長,不知還會有怎樣的驚喜與際遇呢?@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德裕問起自己的祿命如何?那人說:「太尉您位極人臣,還有什麼必要詢問呢?凡是人的細微小事,都有定分,何況功勛和爵祿這些大事呢!但我可以談談你家中的小事,來證以小見大之理。明天中午,有頭白獸從南邊屋裡出來,有個小童,梳著丫髻,身穿紫衣,年方七歲,手執竹竿,共九節,長五尺,驅趕那白獸,那白獸便又往南跑走。這小童不是您宅中的人。您試著等候應驗此事。」等到第二天中午,果然有一隻白貓,從南屋而來,有個丫髻紫衣的小童,去驅趕牠,白貓又往南跑走。
  • 妒嫉之心,害人害己。歷史一次次告訴我們以此為鑒,做人要摒棄妒嫉之心,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天必佑善人。那些蠅營狗苟、弄權使詐、構陷他人的人是沒有好的結局的。以平衡的心態與人和善相處,努力修養自身,不為一時的得失而喪失理智去行惡事,這樣的人生會更祥和成功。
  • 大觀園裡千紅萬艷,黛玉以靈氣與才情最為出眾,容貌也是一等一的。黛玉之美,不單單是五官體態的纖柔,更多地來自仙界的純清、人間的詩心、身世的流離共同滋養而成。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黛玉題詩,借古人言志,自是要在浩瀚歷史中,甄選出與自身遭遇、心聲最為契合的幾位,嗟人也是自嗟。
  • 詩的風格沖淡秀麗,寫景中蘊含著比興寄喻。在盛唐時,此詩已傳為山水詩的名篇,是常建的代表作之一。到清代更受到「神韻派」的推崇。
  •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弟子中有一位得到宿命通功能、證得阿羅漢果的女比丘尼。有一次,女比丘尼向眾人述說了自己這一世曲折的人生遭遇。她為何四嫁三喪夫?為何後來卻能證得果位?
  • 關於馬致遠的評贊,最詩意的一段是:「萬花叢里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四方海內皆談羨。戰文場、曲狀元,姓名香、貫滿梨園。」這是元末雜劇家賈仲明為他作的輓詞,馬致遠的兩大美稱——馬神仙、曲狀元都是出自這首詞,足見影響力之大。
  • 清 孫溫彩繪《紅樓夢》插圖。(公有領域)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章回小說名著之一,不同年紀的人看本書,會有不同的體會。少時看《紅樓》不知所云,滿紙紅男綠女、男歡女愛;成長時看《紅樓》宦海沉浮、焦大罵街、世態炎涼。不惑之年再看紅樓,恍若隔世,內容深奧,何以見得?
  • 在漢魏之交的動盪年代,一個有才無貌的文藝青年,將如何開啟他的人生傳奇?彼時董卓亂京,挾持皇帝遷都長安,這個心懷大志的青年,也被迫遠離舊日京華。在古城長安,青年首先拜訪了地位顯貴的文士蔡邕。蔡府車馬填巷,賓客滿座,主人蔡邕一聽到有個叫王粲的年輕人登門,顧不得招待客人,來不及穿好鞋子,倒拖著鞋跑去迎接他。
  • 開元年間的長安城,突然多了一個大齡書生的新面孔。四十歲的他,一襲白袍樸素無華,憑一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在太學賦詩奪魁。一夜之間,孟浩然的大名傳遍公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