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敢問津

一鬥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5日訊】隱士長沮、桀溺兩個人在地裏耕作時,孔子師徒一行正路過此地,孔子讓子路前去問路。

長沮問子路:“車裏的那個人是誰呀?”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那個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他應該知道路在哪裏了。”

子路又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呀?”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是魯國的那個仲由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天下已經亂得好像滔滔的洪水,到處都是這樣了,誰又能改變得了?你與其跟著孔丘那樣的人東躲西藏,還不如像我們這樣避世隱居呢!”說完就繼續耕作。

子路回來告訴了孔子。孔子傷心的說:“我們不是鳥獸,不和天下人在一起又何誰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有道,我也就用不著來改變它了。”

“不敢問津” 指因為高貴的或深奧而不敢過問或嘗試。

(出自《論語﹒微子》)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東漢末時,有個學者牟融,對佛學有研究。一次他向幾個儒家學者宣講佛義。儒家學者們不理解,牟融不用佛經的內容來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詩經》、《尚書》中的東西。
  • 戰國時,有一次鄒國和魯國發生爭端,鄒國打了敗仗。鄒穆公對孟子說﹕“真可惡啊! 這次戰爭,我的官員死了三十三個人,可是卻沒有一個百姓來救援。殺了他們吧,人太多殺不了;不殺吧,他們可惡到見死不救 。你看,我該怎麼辦才好?”
  • “飛蛾赴火”現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盧藏用曾經在長安南面的終南山中隱道,後來應詔出來做了官。盧藏用手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幀說:“那裏面有無窮的樂趣,你為甚麼要回天台山呢?” 司馬承幀說:“我看那裏只是為官的捷徑。
  • “欲速則不達”指性急求快反而達不到目地。
  • “太公釣魚”比喻心甘情願上圈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