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的故事:後苑觀麥

李劍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宋代史書上記載:仁宗留意農事,宮中後苑裡有空地,都使人種麥,又於其地建一小殿,名叫寶岐殿。麥一莖雙穗謂之岐,此豐年之祥,最宜寶重,故以為殿名。每年麥熟時,仁宗親自臨幸後苑,坐寶岐殿看人割麥,對隨駕的輔臣說道:「宮殿前似當栽植花卉,以供賞玩,今朕造此殿,獨不種花卉,但年年種麥,此是何故?蓋以我深居九重,無由知稼穡之艱難,所以種麥於此,要看他耕種耘鋤,庶幾農家之苦,時時在我目中也。」

大抵四民中,惟農最苦,春耕夏耘,早作暮息,四體焦枯,終歲勤動,還有不得一飽食者。古人有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真可謂格言矣。

古之賢君如此,所以極其憫念民力為賑恤,而民卒受其福。後世人主生長富貴,不知稼穡為何物,荒淫行樂,惟恐不暇,而何暇恤農也。仁宗以天子之尊,親臨農民之事,知拳拳於稼穡如此,則其恭儉仁恕,卓越近代,不亦宜乎!

(選自明代張居正編撰之《帝鑒圖說》)
【正見網2005年10月18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夫以君之於臣,有能聽其言,行其道,而不能致敬盡禮者,則失之薄;亦有待之厚,禮之隆,而不能諫行聽言者,則失之虛。又有賞賜及於匪人,而無益于黎元國家者,則失之濫。而人不以為重矣。
  • 昔日瓊瑤筆下的小女人長大了,搖身一變,變成努爾哈赤最愛的女人。陳德容(Vivian)在亞視新劇《一代君王清太祖》裏飾演一名剛烈女子,兩小無猜的情懷不再,感情摻入太多愛恨情仇。她說,人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經驗,現在的她,該演些更難的角色,令演技更上一層樓。
  • 長孫皇后賢德,知道魏徵是個忠臣,乃退去,穿了朝賀的袍服,來對太宗說:「妾聞古雲,上有明哲之君,則下有耿直之臣,今魏徵之直言不阿,由陛下之聖明,能優容之故也,君明臣直,乃千載難逢,國家盛事,妾敢不稱賀。」太宗聞皇后之言,其心乃悅。
  • 宋孝武帝劉駿性好奢侈,嫌他祖父的宮室卑小,乃從新大修造一番,牆壁門柱上都披著錦繡。宋高祖生前住的地方,叫做陰室,後來用以藏高祖的御服。他要把這陰室拆了,改造成玉燭殿。
  • 使市販之輩,冒濫冠裳,賢才之人,棄之不用。上壞朝廷名器之公,下遺百姓剝削之害,未及五年,大盜四起,宗廟社稷且不可保,西園私藏,果安在哉?此正《大學》所謂:一人貪戾,一國作亂者也。
  • 文帝每出視朝,但有郎、從等官上書陳言者,雖正遇行路之時,亦必駐了輦,聽受其言。縱使所言沒有道理,不可用,但置之不行而已,亦不加譴責;如其言有益於生民,有補於治道,則必急加采擇並實施,又每每稱道其所言之善。
  • 唐史上記:唐太宗登上帝位不久,便在弘文殿內,聚集經、史、子、集四部書,有二十餘萬卷。又於殿旁開設一館,就叫做弘文館,精選天下文學之士虞世南、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各以原官兼任弘文館學士,處於館中,按日輪流值夜班。每日朝廷議事之餘,即令眾人入弘文館,與他講論那書中的言語、古人的行事,或商量那時的政事該如何處理,常至夜半才罷。
  • 周史上記:周宣王的后姜氏,賢而有德。宣王有時睡得太早,起得太遲,姜后恐他誤了政事,要勸諫他,乃先自貶損,脫去頭上的簪環,待罪於宮中的長街上,使其保姆傳言於王,說道:「我無德,不能以禮事王,致使王耽於女色,溺於安逸,失早朝之禮,這是我的罪過,請王加我以罪。」王因此感悟說:「這是我自家怠惰,有此過失,非夫人之罪也(古時稱后妃都叫做夫人)。」
  • 文帝時,有人進一匹馬,一日能行千里。文帝說道:「天子行幸,儀仗隆重,前有鸞旗引導開路,後有車馬隨行護衛。天子巡守,一天不過走五十里而己。遇有軍事行動率師征討,一天只走三十里。我騎著這千里馬,獨自跑得那麼快,往哪裡去呢?」
  • 夫武王是個聖君,能屈尊老臣受戒,作為銘詞,傳之後世。周代歷年八百,享國最為長久,非以其能守此道也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