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鐵腕整治政績工程 GDP崇拜何時休

人氣 1

【大紀元8月24日訊】(亞州時報 吳忠香港撰文) 由於地方主義盛行,北京近兩年試圖給經濟「降溫」的努力屢屢受阻。近日,中國政府再次向地方主義揮動鐵拳,關閉總投資約29億元(3.64億美元)的新豐電廠違規項目。不過,此舉是否能阻嚇其他「頂風作案」的地區,仍有待觀察。

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溫家寶宣佈了對內蒙古自治區新豐電廠專案違規建設和發生重大施工事故的處理辦法。抑制某些行業(其中包括電力)的投資過熱,一直是中國近兩年宏觀調控政策的主要目標。

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稱,負有領導責任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楊晶,副主席岳福洪、趙雙連被要求向國務院作出書面檢查;而直接責任人員遭到了處理,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人,還有2人移交司法機關。

與此同時,國務院還要求內蒙古所有違規電站專案一律停止建設。據統計,全區違規建設電站規模高達860萬千瓦,相當於14個新豐電廠的規模;而這些項目的總投資超過了400億元。

中國有句俗話叫,「殺雞儆猴」。中央正是希望通過嚴肅處理新豐電廠,顯示其宏觀調控的堅定決心,讓其他省市的「猴子」知難而退。

2004 年初,中國出臺了放緩經濟發展步伐的政策;同年4月,新豐電廠項目開始上馬,儘管它並未取得開工所必需的紅頭文件,如國家環保總局的批准和國家發改委的備案。2004年11月,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所有未獲中央批准的電站項目停工,以候審驗。但內蒙古對此置之不理,工程繼續展開。2005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喊停了全國30多個建設項目,其中就有新豐電廠,要求它們進行環境污染評估。內蒙古官員草草地做完評估,並用自我批評來敷衍,以獲得工程繼續進行。隨後,國家發改委宣佈新豐電廠為違規專案。

從一開始,新豐專案似乎就註定失敗。去年7月,在新豐電廠工地上,一未完成的建築倒塌,造成六死八傷,引起了中央的注意。由七部委官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隨即進駐,開始調查事故真相。然而,新豐項目的建設並未因為遭到調查而停下來。地方官員急切地希望它早點完工,巴望著一旦「生米煮成熟飯」,中央不可能下令將已建成的電廠拆除,以免浪費大量資金。聯合調查完成後,國務院決定對新豐項目作出上述處理,以示懲戒。

今年3月,在向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溫家寶設定今年GDP的預期目標是增長8%左右。可中國的GDP仍保持著10.9%的增幅。

今年1至6月份,大部分省市均出現更高的增幅。在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三分之二的GDP增幅超過12%,內蒙古更以18.2%的增幅名列榜首。

這些數字表明,地方官員們對GDP的盲目崇拜依然存在,儘管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溫家寶一再要求他們調整心態,關注「平衡發展」(即節能環保型的經濟增長)。

擴大固定資產投資,是刺激GDP增幅的最有效辦法。內蒙古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為中國的發電站提供了大量燃料,所以自治區官員們想到了大肆建設電廠這樣一個 「一箭雙鵰」的妙計: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一方面又能大力推動GDP增長。事實上,內蒙古去年GDP增長了21.6個百分點,而全國的GDP增幅不過9.9%。

辦法是不錯,但這與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相違背。槍打出頭鳥;難怪當中央決定再揮鐵拳時,內蒙古便首當其衝成為目標。通過懲戒內蒙古,國務院無疑在宣佈,任何與中央政策唱反調的官員都將受到嚴厲處分。

中國2004年初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主要意圖在於遏制鋼鐵、水泥和鋁等行業的過度投資。起初,地方並不買中央的帳。2004年4月,國務院嚴肅查處了違規建設的江蘇鐵本鋼鐵項目;巧合的是,這一命令,也是溫家寶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宣佈的。

在地方政府的「鼓勵」下,鐵本這樣一個最高年產量不足80萬噸、自有資金僅有3億元的民營小鋼鐵企業竟然籌集到100多億元資金,上馬一個年產840萬噸、相當於一個首都鋼鐵集團規模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如此高能耗、高污染的專案,沒有通過環境評審,卻在當地政府的授意下開工建設。工程佔用6,500多畝土地,其中大部分為耕地,卻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

由於種種的相似性,新豐專案被中國媒體稱為「鐵本第二」。但問題是新豐事件的影響力能持續多久?關閉鐵本項目後,地方官員們的確「規矩」了一陣子,但僅僅是一陣子而已,這也是中央此番再揮鐵拳的主要原因。最擔心的就是,若地方官員不守規矩成為一種「慢性病」的話,中央將不得不頻頻出來揮舞鐵拳。

對這一問題,中央自身也有責任。儘管它屢次要求地方官員放棄「GDP崇拜」,但評估官員政績的新標準遲遲未能建立起來。可見,只要經濟增長依然是評價官員的唯一準繩,地方官員片面追求高增長的趨勢將很難扭轉。

中央利用行政手段干預經濟運行,也再次說明中國仍未走出計劃經濟的窠臼。中央竭力不插手市場,但地方經濟的運作還是地方政府說了算。這樣,在經濟發展問題上,中央地方常與中央發生利益碰撞;而地方政府則利用對當地經濟的控制權,來挑戰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

為減少這種利益衝突,(如果不能完全避免,)中國應對當前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以明確定義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角色、權力、義務和職責,以及在新經濟結構(即市場經濟體制)下兩者的關係。

從長期來看,中國還需深化市場改革。只有當市場主導(直至完全主導)經濟的機制確立起來,地方官員可操縱的空間才會大大減少,中央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才能在地方得到徹底的貫徹。(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GDP成長 亞銀預測4.4%
武宜三:共產黨、徐光春還有「政治信譽」嗎?
美國專家建議中國切實給經濟降溫
溫家寶才剛考察  大慶油田大爆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