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結束歐盟官員稱很受鼓舞

【大紀元11月3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7年11月30日華盛頓報導)第十屆歐洲-中國峰會決定提高雙邊對話級別,更有效地解決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歐盟方面對北京承諾採取措施改善雙邊貿易失衡、並向歐洲擴大市場開放感到高興。此外,中國還表示,要繼續擴大人民幣匯率機制中的市場因素。

*歐盟:重要成果是建立對話機制*

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在第十屆歐盟-中國峰會結束後對記者表示,他抵達北京時心情沉重,但離開時感到很受鼓舞。曼德爾森說,中國最高領導層明確承諾要解決歐盟關切的貿易失衡,包括擴大市場准入和保護知識產權等問題。

歐盟輪值主席、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也透露,雖然中國領導人沒有接受歐盟希望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要求,但是,中國官員承認歐盟面臨「嚴重的問題」,並承諾必須找到解決辦法。蘇格拉底說,這次峰會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雙方同意建立一個處理這些問題的高層對話機制,解釋雙方的經濟戰略,為解決雙邊貿易中的問題確立指導方針。

歐洲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補充說,除了雙方在解決貿易不平衡方面達成許多一致之外,歐盟向中國提供5億歐元用來防止氣候變暖項目的貸款也是這次峰會的一項具體內容。巴羅佐還表示,他對北京早些時候同法國簽署價值30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感到振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星期四在記者會上說,中歐雙方領導人同意在明年3月正式啟動中歐高層經貿合作機制。新華社的報導更明確指出,中國和歐盟將建立副總理級高層經貿合作機制,解決雙方的貿易和金融問題。

受巨額對華貿易赤字壓力的影響,出席這次中歐峰會的歐盟官員言辭犀利,在人民幣匯率、雙邊貿易失衡和中國市場准入等問題上對北京提出了激烈的批評。雙方唇槍舌箭,使得這次峰會成為火藥味最濃的一次。

*分析:歐盟更務實*

美國密西根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艾伯特.斯蒂恩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歐盟官員的壓力主要來自民間,而美國官員的壓力主要來自國會,所以,歐盟更加務實,更容易和中國求同存異,達成共識。

他說:「歐洲人同中國打交道的方式和美國人不同。歐洲人主要要求中國降低貿易保護壁壘,他們說,如果你能夠降低貿易壁壘,我們就可以一道競爭。而美國則只是在人民幣價值問題上下功夫,一味抱怨中國人為壓低貨幣、不公平等等。從實際結果來看,歐洲的做法看起來更有效果。」

*歐盟:不指望出現奇蹟*

參加中歐峰會的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諾,中國將根據國際貿易和經濟的準則逐漸開放市場,中國政府將採取全面措施減少同歐洲的貿易盈餘,爭取實現「大致」的貿易平衡。

美國彭博新聞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溫家寶實際上並沒有做出任何具體的承諾,中國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時間表行動的慣例將終究會使歐洲人再次感到不耐煩。

但是,歐盟貨幣事務專員阿爾姆尼亞不這樣看,他對記者表示,歐盟官員出席這次峰會不指望出現奇蹟,這次會議的目的並不是要立即出現效果。阿爾姆尼亞說,中國領導人認真聽取了歐洲方面的關切,雙方期待繼續進行這樣的討論。

*分析:中國貿易方式變化在於內需*

密西根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斯蒂恩讚賞歐洲官員的務實態度,認為中國貿易方式的變化最終還在於內部因素,不是外部壓力。

他說:「對於中國來說,以出口為導向的增長模式曾經是正確的,但是,從中國和世界的長遠利益來看,增加內需才是更好的模式。當然中國實現這種增長受到一些社會因素的限制,但是目前這種趨勢已經出現。歐盟應當推動這個變化。如果中國內需持續增長,歐盟的問題自然就消失了,因為那將意外著中國進口的增長。」

*中國:承諾增加匯率靈活性*

從中歐峰會的表面情況來看,中國在歐洲敦促人民幣加速升值方面似乎絲毫不讓步,但其實不然。儘管溫家寶老調重彈,堅持人民幣匯率改革漸進性、主動性和可控性的三原則,但他當著歐洲官員的面承諾將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中國的官方媒體報導說,北京將在今年12月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來訪之前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浮動區間,由目前的0.5%擴大到0.8%。

星期四,上海國際貨幣交易所人民幣應聲上漲,創下自匯改以來1美元兌換7.3810人民幣的新高。

*分析:北京刻意避免屈服壓力的印象*

現在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系任教的M.J.達塔曾經在歐盟中央銀行任職。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的內部需要已經使人民幣加速增值不可避免,但是,北京領導人需要刻意避免給人留下屈服於外部壓力的印象。

他說:「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並且只有在中央銀行認為有必要加速升值時才實行這樣的政策,而不是接受任何國家的建議或壓力,這是每個主權國家的權利。中國在這個問題上非常敏感,北京要盡力避免30年前日元迫於美國壓力大幅度升值後出現的經濟滯脹的局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要求歐盟對台灣問題不含糊表態
中國歐盟峰會料談貿易及產品安全
歐盟官員施壓北京促加強匯率浮動
歐盟全方位關注中共劣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