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媽媽難題:工作還是在家?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綜合編譯) 在女性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社會中,女性外出工作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對升格當母親的女性來說,是待在家裏當專職母親﹖還是繼續上班、將孩子送交托兒中心﹖哪種方式對小孩更有益﹖這個現代母親的難題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爭論。

今日美國報導,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最近做了一項研究,根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一半以上(56%)的美國人說:現代媽媽們沒有二三十年前做的好。

書籍《如何度過您的餘生》(What to Do with the Rest of Your Life)的作者儸賓,瑞恩(Robin Ryan)說:「待在家裏的媽媽們經常抱怨,感覺被社會所忽視,但是工作的媽媽們對自己所作出的選擇也經常抱有疑慮。」

住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克裏斯蒂納,佐拉(Christina Zola)今年39歲,非常渴望能夠和他4歲的兒子尼古拉斯待在家裏,她有一份全職的工作,在一家建築公司搞市場營銷。佐拉說:「就是感到內疚,無論我在哪裏,我都感覺自己沒有在合適的時間待在合適的位置上。」

許多母親傾向兼職工作

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十年裏,全職工作對於媽媽們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孩子17歲以下的上班族媽媽們,其中有1/5(21%)認為全職工作對他們來說比較理想,與佩尤研究中心1997年對同樣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比例(32%)有所下降。而3/5(高於1997年的比例48%)的上班族媽媽們認為兼職工作對她們來說比較理想,而1/5(19%)的媽媽們認為她們根本就不要到外邊去工作。

無所謂哪個答案對錯

一位教練兼作家林恩,扎瑞特(Lynn Jarrett)說:一個不言而喻的結論是:無論是外出工作還是在家做全職媽媽,只要是她們對於自己做出的選擇感到舒服,而且有理由做出該決定,那麼就不會出現在兩者之間的選擇中僵持不下。

扎瑞特說:「答案沒有對或錯,只有那個適合您和您家庭的需要,不要再要求自己應該怎樣做。」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女性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佔27%。2004年最新數據顯示:該比例躍至35%,雙方都在外工作的家庭中,妻子比丈夫收入高的家庭比例從17.8%升至2004年的25%。孩子18歲以下的女性中70%在工作。

上班族媽媽們能否承付得起放棄工作的代價?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_紐約報導,有多少上班族的媽媽們寧願待在家裏?在一項民意測驗中,70%的父母認為有一個人待在家裏帶孩子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同樣多比例的父母認為這種做法並不現實,因為一家人靠一個人的收入無法生活。理財顧問雷,馬丁(Ray Martin)說:放棄工作在經濟上是可以做到的。

越來越多的父母放棄工作而選擇待在家裏做全職帶孩子的工作。在過去的十年裏,待在家裏的媽媽們的比例穩步增長。

如果您已經考慮雙方選擇一方待在家裏主要照顧小孩,但是發現無法支付得起,那麼您可以重新考慮一下。仔細計劃一下,看看工作的真正成本,您也許會發現這個選擇對您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決定待在家裏還要基於很多經濟角度的考慮因素,包括對家庭經濟的影響,夫妻都工作的家庭經常會對於他們的發現感到驚訝。

首先要提出的一個問題是:您的家庭能否依靠一個人的收入生活?為了找到答案,您需要做些算術題——將單一收入稅後的數額與一方待在家裏您要付出的成本。

當您計算這些數字的時候,您會得出您所付出的成本,雙方如果都工作,那麼會吃光第二份收入的大部分數額,那麼做出的經濟決定就是不要工作反而更簡單。有句話叫做:「賺錢也要付出成本」,用在有小孩子的工作族父母身上在合適不過了。當父母雙方都工作時,額外的成本經常會包括額外繳交的收入稅、托兒費、工作相關費用以及額外的家庭費用。

收入稅:工作的一方不僅要支付他或她自己的聯邦稅、州稅以及聯邦社會保險捐款稅,雙收入還要按照最高收入稅的比例納稅。

托兒費:該項費用根據地區、適用性以及照顧孩子的類型而有所不同,照顧一個孩子每年的費用從5,000美元到12,000美元不等。

工作費用:多養一輛車的費用也要計算進去,包括汽車的付款、保養以及保險。其餘與工作相關的成本包括衣服、乾洗費、午飯以及給辦公室同事的禮物費用。

家庭費用:另外工作家庭報告顯示的一項最大的額外家庭費用是食物費用。方便易做的食品相當於需要時間自己準備食物的費用的三倍到四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8月17日訊】最近家住天津市河西區馬場街德才裡的單親媽媽辛紹華成了社區裡的「新聞人物」,她家的三胞胎女兒今年都考上了大學。十多年來,沒有正式工作的辛紹華用一個人的力量支撐著這個家,上有癱瘓在床的老母親,下有三個上學的孩子,她咬著牙堅持到現在。她要面對的困難還很多,三個孩子都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媽媽多一分快樂和幸福,少一分操勞和疲憊。
  • 〔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竹縣報導〕勞委會職訓局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竹北就業服務站的二十名就業多媽媽,上任九個月後輔導就業媒合成功人數突破一千人;該站站長謝發煜說,能夠幫一千個人找到工作,其實就等於是挽救了一千個家庭。
  • 對於要兼顧工作和育兒的上班族媽媽來說,沒有像婆家和娘家父母那樣得力的“保姆”了。但是,在得不到他們幫助的情況下,就需要請育兒保姆。被統稱為“朝鮮族阿姨”的中國朝鮮族正迅速成為新興的育兒保姆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