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忠言逆耳

李劍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忠言逆耳」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忠告的話往往不合自己的思想,聽不進耳。它來源於《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良)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大軍到咸陽後,進入秦宮探看。但見宮室華麗,各處寶物不計其數,都是他從未見過的。每到一處,許多美麗的宮人向他跪拜。劉邦越看越感到新奇,興味也越來越濃。於是,他打算就住在宮內享受一番。

劉邦的部將樊噲發現劉邦要住在宮中,問他說:「沛公是想有天下呢,還是只想當一個大富翁?」

劉邦回答說:「我當然想擁有天下。」

樊噲真誠的說:「你進入秦宮裡,見到裡面的珍奇財寶不可勝數,後宮中美人數以千計,這些都是導致秦朝滅亡的東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萬不要留在宮中。」

劉邦對樊噲的勸諫不以為然,還是準備住在宮中。謀士張良知道這件事後,對劉邦說:「秦王無道,百姓造反,打敗了秦軍,沛公才能來到這裡。您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應克勤克儉。如今剛入秦地就想享受。俗語說:『忠誠正直的勸告往往不順耳,但有利於行為;含毒的藥吃的時候很苦,但有利於治病。』望沛公聽從樊噲的忠告。」

劉邦聽了,終於醒悟過來,馬上下令將庫府封起來,關掉宮門,率軍返回霸上。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愚公以九十歲的高齡都還有向不可能挑戰的雄心和毅力,現在人們在鼓勵人家要勇于面對困難的挑戰,要有恒心、有毅力的時候,都會說,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 〔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林志青/綜合報導〕面對外界對於十二年國教疑慮頗多,行政院昨日與教育部再度會商,蘇揆指示教育部儘速提出完整說帖。教育部長杜正勝(圖中紅領帶者)昨天上午參加走路上學日活動,麗林國小六年級陳姓女童現場問起三隻小豬的成語故事,杜正勝面對學童突然提問,扮起說故事爺爺,將三隻小豬故事完整呈現。(記者林志青攝)
  • 「道不拾遺」的句子下面往往會接「夜不閉戶」這句話。這兩句成語的意思是用來形容社會的良善風氣。也就是說財物要是遺失在路上,誰看見了都不會有人將它佔為己有的;晚上不須要關緊門窗也不會遭小偷的,人民安居樂業的過日子。
  • 有一次禹乘車出外巡視,見到有個犯罪的人被押著走過。禹吩咐把車停下,問道:「這人犯了什麼罪?」
  • 《聽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天使,在價值觀不斷變化的時代裡,《聽故事的天使》節目製作群願意為您的孩子撐起一片純淨的天空。
  • 老虎,百獸之君。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先民以老虎表達不同的心聲,演繹為固定成語,其中既有先人對生命的慈愛與認知,先賢的威武和勇猛,也有處理兵事的機警。虎君演繹的正反兩派,在歷史上深入民心。
  •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這話兒是從哪裡來的?後人減縮成「千慮一得」的成語,其中顯現了晏子的機智,比機智更可貴的是他的好德的修為,智仁勇兼備又謙沖自持,淡淡定定看破財的誘惑,尚儉守德、不造業。
  • 季文子是個怎樣的人物呢?孔子在聽到「季文子三思而後行」之後,反應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孔子說這話是否另有所指呢?
  •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羊續毫不畏懼,身邊只帶一個小書僮微服前往,他「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後乃進。」到任後,快刀斬亂麻,迅速平定叛亂,人民歡欣鼓舞,得以安居樂業。
評論